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电图模式及动态监测对中毒性昏迷患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119例中毒性昏迷患者临床资料及不同时间段的长程脑电图模式。结果脑电监测显示除安定中毒以B昏迷为主外,其余各类中毒性昏迷患者均以弥漫性慢波异常的Ⅴ型脑电构型多见;预后方面脑电构型Ⅰ型全部预后不良,Ⅱ型及Ⅲ型预后不良率为81.8%及60.0%,Ⅴ型预后最好,不良率仅为2.9%;复查时脑电显示改善者临床预后良好,而脑电恶化者临床预后不良。结论中毒性昏迷者的脑电图构型对判断昏迷程度和预后有一定意义,而对昏迷病人进行长程脑电动态监测,能为预詹判断提供动态和更为准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97例,根据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三组:试验A组33例采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5 000 U,2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试验B组32例采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5 000 U,1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华法林治疗(2.5 mg,1次/d),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和静脉窦再通率比较发现,试验A组最高,其次为试验B组,对照组最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间平均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个月,试验A、B组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且试验A、B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A组疾病恢复率最高,病死率最低,其次为试验B组,而对照组疾病恢复率最低,病死率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颅外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疗效显著,药物通过可增强血栓吸收、提高静脉窦再通率、降低颅内压和改善疾病预后,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EEG监测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干脑炎的早期对病情的评估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对2008年2月至2010年9月收治的190例被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EEG监测及头颅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程中并发脑炎(进展组)21例患儿中,13例在临床出现脑炎征象前EEG检查即已发现有异常,异常率达61.9%,而病程中未并发脑炎者(非进展组)中EEG仅9.31%异常,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对脑电异常的手足口病患儿作头颅MRI检查仅发现3例有信号异常,阳性率仅为13%。对29例手足口病并发脑炎的患儿(包括入院时即发现有脑炎者8例))作EEG监测,并追踪其病情转归,发现死亡组EEG异常程度更明显,EEG为平坦波或低电压者预后尤差(P〈0.05)。结论:EEG检查能反映脑功能状态及损伤程度,EEG监测有助于手足口病并发脑干脑炎的早期发现。EEG出现平坦波或低电压者预后差,连续多次EEG追踪监测对疾病转归预测可能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综合干预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对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8例原发性或隐源性癫痫伴发抑郁的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综合干预组各34例,对照组只给予一般抗癫痫药物治疗,综合干预组在抗癫痫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同时加用抗抑郁药口服(氟西汀口服,每日20mg),疗程12周.治疗前后分别进行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癫痫患者生存质量量表-31(QOLIE-31)评定.结果:综合干预治疗3个月后患者QOL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癫痫伴发抑郁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  相似文献   
5.
魏统国  张冰丽  叶红涛 《华西医学》2013,(12):1832-1836
目的 系统评价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癫痫发作的相关性。 方法 2012年5月-2013年10月检索PubMed数据库(1985年1月-2013年7月)、Medline数据库(1985年1月-2013年7月)、中国知网(1998年1月-2013年7月)和万方数据库(1996年1月-2013年7月),并辅以谷歌学术搜索引擎进行手工检索。由两名研究者按照研究的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的选择,对入选文献的质量参照“非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质量评价标准与计分表”进行评价和计分,评估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并对有效的信息进行数据提取。然后采用RevMan 5.0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以加权均数差(WMD)为效应指标。 结果 共纳入5个研究,包括82例癫痫发作的患者和471例正常对照。所纳入的研究未描述详细的抽样方法及其检测方法的特异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癫痫发作72 h以内的患者与正常对照人群之间血浆IL-1β的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04 pg/mL,95%CI(?0.07,0.16)pg/mL,P=0.46]。 结论 IL-1β可能没有直接参与癫痫的发作,而是通过与其他炎性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因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明IL-1β在癫痫发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睡眠相关性癫痫儿童发作间期全夜自然睡眠结构的特点以及与正常对照组睡眠结构的差异。方法:对53例癫痫患儿和20例对照组健康儿童进行全夜自然睡眠多项睡眠图(PSG)监测并分析其结果,评价患儿与正常对照组间各睡眠参数的差异。结果:53例睡眠相关性癫痫儿童的全夜睡眠结构与对照组比较,显示NREMⅢ+Ⅳ期睡眠及REM睡眠时间减少,NREMI及Ⅱ期睡眠时间增加,睡眠效率下降,睡眠潜伏期延长;REM期睡眠时间减少,入睡后觉醒时间增加,觉醒次数增多。结论:睡眠相关性癫痫患儿存在睡眠结构紊乱,并伴有多项睡眠生理参数改变,其睡眠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7.
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头痛患者的脑电图改变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612例各种类型头痛患者行脑电图检查,并与162例正常体检无头痛者脑电图相比较.结果:头痛患者的脑电图非特异性异常率及病理波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体检者.头痛病人中癫痫性头痛与偏头痛的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出现率较高,两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但两者与其他类型头痛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在脑电图病理波出现率方面,癫痫性头痛与其他类型头痛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头痛病人的脑电图异常出现率明显高于正常人;头痛病人中非特异性异常脑电图对诊断癫痫无特异性,而病理波的出现则对诊断癫痫具有特异性,尤以发作间期出现的病理波更具高度特异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额叶癫痫患者发作时的临床特征与脑电图改变。方法对2010年5月—2012年1月在该院治疗的45例额叶癫痫发作患者临床特征及脑电图改变进行分析。结果 45例癫痫患者共监测到107次临床发作,平均2.4次/例,其中睡眠期间发作78次(72.9%),清醒期发作29次(27.1%),临床表现的发作类型主要有:过度自动运动症、全身强直阵挛、口咽自动症、偏转性强直、发声发作、失张力发作等,其中发作次数最多的前3位分别是发声发作、偏转性强直和全身强直阵挛;额叶癫的脑电图特征为放电部位以额区为主,占到80.00%,发作频率主要是偶发/阵发,占88.89%,节律主要以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为主占62.22%。结论额叶癫痫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发声发作、偏转性强直和全身强直阵挛较常见,多在夜间发作,脑电图以额区偶发/阵发性棘(尖)波或棘(尖)慢波为主。  相似文献   
9.
儿童原发性癫痫药物治疗105例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儿童原发性癫痫药物治疗随访中的临床及视频脑电图(VEEG)检查结果.方法 对62例初诊时长程脑电图有痫样放电的原发性癫痫儿童(初治组)行临床及VEEG随访2年 .对43例症状已完全控制3年的原发性癫痫患者(经治组)行撤药前VEEG检查,并行2年的临床及VEEG随访.结果 初治组77.4 %(48/62)的患者临床疗效与VEEG变化相一致,19.4%(12/62)的患者临床疗效好于VEEG,3.2 %(2/62)的患者VEEG好于临床疗效.经治组8例(18.6%)在停药后的1年内复发,2例(4.7%)在停药的1年后复发.其中5例减药前VEEG有痫样放电波,随访中全部(100%)复发.结论 抗癫痫药物控制临床发作有效,VEEG往往亦有改善,VEEG的变化与临床疗效间可不完全一致.减停药前以及随访复查中VEEG有痫样放电波者,复发的风险高.停药后的第1年内是临床复发的高风险期. 建议在抗癫痫治疗中、减停药前均应作VEEG复查,并于停药后继续作临床及VEEG随访1~2年为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国产LQWY-N8型24h动态脑电图在癫痫诊断上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1例临床诊断为癫痫及可疑癫痫的病人行AEEG(动态脑电图)检查,并与普通EBG相比较。结果:AEEG痫样放电检出率为61%,明显高于常规EEG痫样放电10%的检出率(P<0.01);睡眠期出现痫样放电共19例,其中13例出现在NREM Ⅰ-Ⅱ期;19例睡眠中痫样放电者11例呈局灶性放电,其中包括4例睡眠人发作中的3例;21例带机检查有临床发作者中,12例检出痫样放电。结论: AEEG对癫痫的诊断、鉴别诊断及临床分型等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且明显优于常规EE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