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冠心病(CHD)患者C反应蛋白(CRP)、总胆红素(TBIL)以及血脂3项指标联合检测在CHD辅助检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1年10月至2012年12月于佛山市南海区第三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并确诊为CHD的1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并选择同期146例无心血管疾病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CRP、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CRP、TBIL、DBIL、IBIL、TC、TG、HDL-C、LDL-C的浓度明显要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P、血胆红素以及血脂联合检测有助于患者冠心病的检测,并可对其危险性进行评估以及判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lc)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者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FBG、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检测血清FMN、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检测全血HbAlc.结果 糖尿病组FBG(12.15±5.82)mmol/L、FMN(3.26±0.75)mmol/L、HbAlC(9.81±1.84)%,FBG与血清FMN和HbAl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72,均明显比对照组FBG(4.85±0.56)mmol/L,FMN(2.17±0.32)mmol/L,HbAlc(5.74±0.84)%高,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检测FBG、FMN和HbAlc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即刻、近期和长期的血糖监控信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判,更好地建立和开展对糖尿病的三级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空腹血糖(FBG)、血清果糖胺(FMN)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对2型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80例健康者对照,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检测血清FBG、硝基四氮唑蓝还原法检测血清FMN、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检测全血HbAlc。结果糖尿病组FBG(12.15&#177;5.82)mmo1/L、FMN(3.26&#177;0.75)mmol/L、HbAlc(9.81&#177;1.84)%,FBG与血清FMN和HbAlc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8和0.72,均明显比对照组FBG(4.85&#177;0.56)mmol/L,FMN(2.17&#177;0.32)mm01/L,HbAlC(5.74&#177;0.84)%高,二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O01)。结论检测FBG、FMN和HbAlc分别为糖尿病患者提供一个即刻、近期和长期的血糖监控信息,有利于预防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疗效的评判,更好地建立和开展对糖尿病的三级防治。  相似文献   
4.
姜朝新  潘开拓  曾令恒  叶振望  王陈龙 《重庆医学》2013,42(9):1017-1018,1020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AMI)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PCs)数量变化及其与白细胞介素-18(IL-18)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住院AMI患者120例为AMI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结果 AMI组患者的IL-18、集落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中EPCs数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PCs、IL-18监测可以作为AMI患者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超敏肌钙蛋白I(Tn I-Ultra)及血脂水平与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院住院和在南海区人民医院胸痛中心治疗的30例AMI患者为观察组,同期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指标(Lp-PLA2、Tn I-Ultra)及血脂水平,并分析两组血清指标与AMI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Lp-PLA2、Tn I-Ultra、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3支血管病变AMI者血清Lp-PLA2、Tn I-Ultra、TC及LDL-C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支和1支病变者(P0.05);Logical分析显示,血清Lp-PLA2、Tn I-Ultra是AM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Lp-PLA2、Tn IUltra表达水平与AMI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结论血清Lp-PLA2、Tn I-Ultra在AMI患者中表达水平明显增高,且与AMI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在AMI的病情评估及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0.3%尼泊金乙酯对尿液中尿酸(uA)及清蛋白(u—MA)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收集新鲜尿标本,加入0.3%尼泊金乙酯前检测UA、U—MA;按照100mL尿液中加入0.5mL0.3%尼泊金乙酯室温保存尿液0h、4h、8h、12h、24h,分别检测尿液中的UA、U—MA,将检测结果与加入0.3%尼泊金乙酯前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鲜尿标本加入0.3%尼泊金乙酯前检测UA、U—MA结果与0.3oA尼泊金乙酯保存尿标本0h、4h、8h、12h、24h后检测UA、u—MA的结果呈正相关,相关性良好(r〉0.97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3%尼泊金乙酯对尿液中UA、U~MA检测结果无影响,可作为部分尿液检验项目的防腐剂。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0.3%尼泊金乙酯对尿液中尿酸(UA)及清蛋白(U-MA)检测结果是否有影响。方法收集新鲜尿标本,加入0.3%尼泊金乙酯前检测UA、U-MA;按照100mL尿液中加入0.5mL 0.3%尼泊金乙酯室温保存尿液0h、4h、8h、12h、24h,分别检测尿液中的UA、U-MA,将检测结果与加入0.3%尼泊金乙酯前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新鲜尿标本加入0.3%尼泊金乙酯前检测UA、U-MA结果与0.3%尼泊金乙酯保存尿标本0h、4h、8h、12h、24h后检测UA、U-MA的结果呈正相关,相关性良好(r>0.975),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3%尼泊金乙酯对尿液中UA、U-MA检测结果无影响,可作为部分尿液检验项目的防腐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检测对血流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2~11月同时进行血培养和PC T检测的患者356例临床资料,以血培养检测结果将患者分为非血流感染组和血流感染组,比较两组间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组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间血清PC T浓度的差异。结果非血流感染组、血流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0.21(0.06~1.05)、4.36(0.78~15.60)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感染组血清PCT浓度分别为5.60(1.23~19.90)、2.04(0.59~9.05)ng/mL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1)。以0.50 ng/m L为临界值,PC T对血流感染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1%、64.1%、41.3%、92.6%。结论 PC T定量检测用于血流感染的快速辅助诊断,也有利于血流感染病原菌类型的初步判断,能够为早期抗感染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尿干化学分析仪与UF-100尿沉渣分析仪联合应用对尿路感染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医院2012年3-12月收治的220例尿路感染住院患者尿液分别采用尿干化学成分和尿沉渣检测及联合检测,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尿干化学、尿沉渣分析仪联合检测方法对亚硝酸盐阳性检出率分别为44.5%、47.3%、48.6%;3种检测方法除灵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联合检测组的特异度、阳性和阴性检出率及准确度分别为87.9%、87.3%、84.6%、84.5%,均明显高于尿干化学检测组和尿沉渣检测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组检测值明显优于单一方法检测组。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联合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临床尿路感染筛检及判断尿细菌培养时的结果特异性尚未达到令人满意的程度,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提高诊断的可预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循环酶法测定血液同型半胱氨酸(HCY)的方法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通过循环酶法测定HCY的精密度及重复性,并对68例健康体检者和53例住院患者(13例冠心病、20例高血压、20例脑梗死)血液中HCY进行测定。结果:循环酶法测定HCY的批内平均变异系数为2.23%,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1.59%。68例正常人中,t=6.905〉1.94,P〉0.05;53例住院患者中,冠心病组HCY含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高血压组HCY高于正常组(P〈0.01),脑梗死组HCY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循环酶法测定血液HCY操作简单快捷,具有较好的精密度、准确性和重复性,适合临床实验室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