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1.
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3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损伤机制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颅脑外伤合并眼视神经损伤35例的临床资料。对其诊断及非手术和手术治疗结果进行了探讨。结果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总体预后较差,早期的诊断及及时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提高视力的关键。结论治疗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眼科和神经外科医生需密切配合,掌握救治视神经损伤的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2.
目的判断监督下功能锻炼在Ⅲ°急性踝扭伤功能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9年1月至2006年1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Ⅲ°急性踝扭伤病人88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恢复期均用功能疗法治疗。其中一组在监督下进行(试验组);另一组在医生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在家功能锻炼(对照组);治疗12周。伤后3个月、1年分别用POVACZP评分系统比较总体效果两组的治疗时间对于主客观不稳定、疼痛、肿胀、再扭伤发病率,用足的外侧缘行走及运动恢复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在用足的外侧缘行走和主观不稳定较对照组为优(P〈0.05),伤后1年再扭伤发病率少于对照组(P〈0.05);在客观不稳定性、疼痛、肿胀、恢复踝的运动能力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总体POVACZP评分比较,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监督下的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Ⅲ°急性踝扭伤伤后3个月和1年的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根据急诊外科的工作特点,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提高学生对急、危重病人的处置能力,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着重在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的治疗效果,以提高治愈率.方法总结1998-01~2003-09急诊收治的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病人49例,对病人年龄、创伤严重程度评分、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输入液量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常规液体复苏(n=27)与限制性液体复苏(n=22)的疗效及ARDS的发生率与病死率.结果常规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2 965±524)mL,治愈率为77.8%,死亡率为22.2%,其中ARDS发生率为18.5%,死亡率为60%;限制性液体复苏组平均输液量为(2089±328)mL,治愈率为86.4%,死亡率为13.6%,其中ARDS发生率为9.1%,死亡率为0.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胸部创伤合并HTS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可降低ARDS发生,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血液炎症因子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对142例多发伤患者分别在伤后第1、3、5、7和14 d检测血清CPK、LDH、ALT、AsT的含量及血浆PCT、血清TNF-α、IL-6浓度水平变化,分别根据ISS评分和预后情况分组,比较检测结果. 结果 (1)严重伤组伤后第1 d CPK、AST、ALT、LDH均有不同程度上升,均明显高于与轻伤组同期指标(P<0.01或P<0.05);(2)轻伤组患者伤后第3 d起血浆PCT浓度测定均无明显升高,严重伤组患者血浆PCT浓度自发病起始终于高水平范围内波动,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严重伤组TNF-α、IL-6在第3 d已开始升高,均明显高于轻伤组同期指标(P<0.01或P<0.05);(3)死亡组血清酶和炎症因子的浓度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1). 结论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炎症因子水平升高显著,在一定程度上能反应体内炎症反应程度,监测严重多发伤患者的血清酶、PCT、TNF-α及IL-6水平有助于判断疾病的发展及顸后.  相似文献   
6.
踝外侧副韧带损伤是骨科门、急诊最常见的损伤之一,约占全身运动损伤的12.75%。临床上较重的踝外侧副韧带损伤如未得到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可造成患者慢性踝关节不稳等后果。对Ⅲ°踝急性外侧副韧带损伤的治疗,当前多采用功能治疗,这种疗法比手术和石膏外固定治疗能更快地恢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体育活动,而并发症却并不比后两者多,因此被越来越多地应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三种液体复苏方法救治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对创伤性失血性休克(HTS)的救治效果.方法 用不同液体复苏方法救治HTS患者73例,随机分为常规液体复苏组(27例)、限制性液体复苏组(25例)和高渗盐溶液复苏组(21例),对三组患者复苏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指标、输入液体量、血清乳酸值、血气碱剩余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组液体输入量为(3012±497)mL,限制组液体输入量为(2156±541)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渗组液体输入量为(2235±503)mL,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限制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限制组、高渗组与常规组复苏前血乳酸值、碱剩余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12 h及24 h血乳酸、碱剩余检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治愈61例(83.6%),死亡12例(16.4%),发生ARDS 11例,MODS 15例.三组患者治愈率、死亡率、ARDS发生率、MODS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和高渗盐溶液复苏方法治疗HTS可明显增加有效循环血量,改善组织器官灌注,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液体复苏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判断监督下功能锻炼在Ⅲ度急性踝扭伤功能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来本院急诊就诊的Ⅲ度急性踝扭伤病人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恢复期均用功能疗法治疗。试验组在监督下进行;对照组在医生指导下由患者自行在家功能锻炼;均治疗12周。伤后3个月、1年分别用POVACZP评分系统比较:总体效果,两组的治疗时间,对于主、客观不稳定,疼痛、肿胀、再扭伤发病率、用足的外侧缘行走、运动等恢复情况的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试验组在用足的外侧缘行走和主观不稳定较对照组为优(P〈0.05);伤后1年再扭伤发病率少于对照组(P〈0.05),在客观不稳定性、疼痛、肿胀、恢复踝的运动能力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均P〉0.05)。总体POVACZP评分比较,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监督下的功能锻炼可明显提高功能治疗Ⅲ度急性踝扭伤伤后3个月和1年的总体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悬吊推扳法和侧卧斜扳法在滑膜嵌顿型腰椎小关节紊乱治疗中的作用和临床效果。方法 1998年1月至2007年1月来我院急诊就诊的滑膜嵌顿型腰椎小关节紊乱病人134例,随机平均分成2组。其中一组用悬吊推扳法治疗,另一组用侧卧斜扳法治疗。比较两种手法治疗前、后患者腰痛、棘突偏斜、腰椎活动受限三种主要临床表现的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经手法治疗后,腰部疼痛、棘突偏斜、腰椎活动受限等临床表现较治疗前均改善明显(P〈0.01)。悬吊推扳法和侧卧斜扳法的疗效指标统计结果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手法治疗滑膜嵌顿型腰椎小关节紊乱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并且悬吊推扳法优于侧卧斜扳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