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巨噬细胞抑制因子-1(MIC-1)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体内病毒载量、肝脏损害程度及PR方案(聚乙二醇干扰素α+利巴韦林)抗病毒疗效的关系。方法选取CHC患者57例及同期健康体检者26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其血浆MIC-1水平,采用速率法、化学发光分析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测定CHC患者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四型胶原(C-Ⅳ)水平及丙型肝炎病毒(HCV)RNA水平。结果治疗前CHC患者血浆MIC-1水平为369.84(193.51,830.62)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77(138.03,441.12)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C患者中ALT升高组血浆MIC-1水平高于ALT正常组,C-Ⅳ升高组血浆MIC-1水平高于C-Ⅳ正常组,HCVRNA高水平组血浆MIC-1水平高于HCVRNA低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C患者血浆MIC-1水平与ALT活性、C-Ⅳ水平及HCVRNA水平均呈正相关(r=0.322、0.423和0.333,均P<0.05)。干扰素治疗后,应答组和无应答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MIC-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应答组治疗后血浆MIC-1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应答组治疗前后血浆MIC-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C患者血浆MIC-1水平升高,其水平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患者体内HCV病毒载量、肝脏损害程度及PR方案治疗效果,但治疗前尚不能对PR方案疗效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T淋巴细胞亚群在宫颈癌患者外周血的表达。方法分别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24例(UCC组)、同期妇科门诊的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28例(CIN组)、HPV感染患者32例(HPV组)以及健康体检对照组20例(HC组)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组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h1、Th2、Th17、Treg细胞的百分率,ELISA法检测相关细胞因子IL-4、IL-17和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IN组、HPV组和HC组比较,UCC组外周血的Th2细胞百分比、Th17细胞百分比、Treg细胞百分比和Th17/Treg比值明显上升,而Th1细胞百分比和Th1/Th2比值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组和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IN组、HPV组和HC组比较,UCC患者外周血的IL-4、IL-17和TGF-β细胞因子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组和H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h1/Th2和Th17/Treg的免疫失衡参与了宫颈上皮内瘤变向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不育与外周血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对选自2014年1月-2017年6月在我院生殖中心就诊的1376例男性遗传咨询者进行了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376例男性遗传咨询者共检出133例异常染色体核型,异常率9.67%,其中47,XXY 29例(2.11%),47,XYY 6例(0.44%),染色体多态性82例(5.96%)(大Y 28例,小Y 30例,inv(9)24例),染色体易位16例(1.16%)(罗伯逊易位6例,平衡易位10例)。结论 Klinefelter综合征、染色体多态性和染色体易位是导致男性不育的主要遗传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浙江省温州地区健康体检女性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情况、基因分型及其年龄分布状况,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4 089名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年龄分为5组,采用流式荧光杂交技术对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分型检测,并对HPV感染率、基因亚型和年龄分布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 089名妇女中共检出HPV阳性763例,总感染率为18.66%(763/4 089)。共检出27种亚型,单一亚型感染596例(14.58%,596/4 089),多重感染167例(4.08%,167/1 089),多重感染中以二重感染最常见(78.44%,131/167)。共检出高危型感染575例(14.06%,575/4 089),低危型感染257例(6.29%,257/4 089),高低危型混合感染69例(1.69%,69/4 089)。高危型中52型感染率最高,达18.87%(144/575),其次为53型(9.96%,76/575)、16型(8.91%,68/575)和58型(8.13%,62/575);低危型感染率前3名分别为81型(7.73%,59/257)、61型(6.16%,47/257)和55型(5.77%,44/257)。不同年龄组HPV总感染率、多重感染率、高危型感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18.882、19.517、21.113,均P0.01),随着年龄增长,HPV感染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59岁及以上年龄组总感染率、多重感染率和高危型感染率均高于其他年龄组。结论 浙江省温州地区HPV感染具有明显的亚型和年龄分布特异性。  相似文献   
5.
肝病患者由于其红细胞膜表面抵抗溶血剂能力增强 ,致使部分未破坏的残留红细胞对白细胞分类产生干扰[1] ,在Sys mexSE 90 0 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的DIFF检测通道中 ,常出现低RF/DC区细胞群聚集的异常白细胞散点图 ,并在WBCFlag栏中显示“RBCLysRes(溶血不良 )”的特征性提示。因此 ,本文就SysmexSE 90 0 0血液分析仪异常白细胞散点图对重症肝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 收集本院 2 0 0 1年 10月~ 2 0 0 2年 6月 ,在SE 90 0 0血液分析仪上检测的所有标本共 6 12 0例。选出白细胞分类具有“RBCLysRes”提示…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以提高临床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8年12月本院儿科收治的20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比较IM组患儿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对照组的变化。结果203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咽峡炎、淋巴结肿大、肝肿大、眼睑浮肿等症状也较为多见。203例患儿中抗EBV-VCA-IgM和抗EBV-VCA-IgG抗体阳性,且抗EBV-NA-IgG阴性89例;抗EBV-VCA-IgM抗体阳性,且抗EBV-VCA-IgG和抗EBV-NA-IgG抗体阴性74例;抗EBV-VCA-IgM抗体阴性,但EBV-VCA-IgG抗体阳性,且为低亲合力抗体40例。IM组患儿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率、异型淋巴细胞百分率、ALT、AST、LDH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M组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T细胞升高,CD4^+T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充分认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的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特征,可提高此病的临床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7.
HiCN法测定血红蛋白(HGB)是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参考方法。其测定原理是:HGB被高铁氰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后,再与氰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在540nm波长处HiCN具有特异的吸收峰,可用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但当标本量较大时,用分光光度计比色却相当费时。为此我们通过试验,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实现了检测自动化。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