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直线回归方程进行逆运算,可以进行统计控制,即要求应变量y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可以通过控制自变量x的取值来实现。如果某因变量y受多个自变量的影响,如何根据y确定自变量的最佳取值,这是多元回归难以解决的问题,而目标规化方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途径。方法及原理目标规化方法的中心思想是对一组预定的目标,研究如何确定自变量(我们称其为决策变量)的值,使预定的目标最大可能地得到满足。首先应用多元回归问题确定因变量y和自变量x的依存关系,然后针对某确定的y应用目标规化方法寻找满足上述依存关系的自变量的最佳组合。…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黄芩甙对C6胶质瘤细胞致凋亡作用及其方式.[方法]用不同浓度的黄芩甙溶液处理C6胶质瘤细胞,MTT法观察增殖抑制,透射电镜观察用药后细胞形态的变化,用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用药后细胞DNA断裂情况,用流式细胞术定量观察C6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情况.[结果]经1.0mg/ml、2.0mg/ml、4.0mg/m1、8.0mg/ml黄芩甙溶液处理12h的C6胶质瘤细胞增殖能力降低;1.0mg/ml、2.0mg/ml、4.0mg/m1、8.0mg/ml黄芩甙溶液均可以使C6细胞显示明显凋亡征象、DNA断裂现象,并有浓度依赖性.[结论]黄芩甙溶液在体外能诱导C6胶质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是一种具有抗胶质瘤作用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正颅内动脉瘤破裂是造成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的主要原因,年发病率为(18~23)/10万,约12%的病人在接受治疗前死亡,40%在出血后1个月内死亡,存活病人中1/3遗留严重神经功能障碍~([1])。目前,颅内动脉瘤的形成和破裂机制并不十分清楚。非编码核糖核酸(non-coding RNA,ncRNA)在颅内动脉瘤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中,大部分基因(97%~98%)转录为ncRNA。既往认为ncRNA不具有生物表达功能,仅仅参与转录环节。近年来,研究证实ncRNA不仅能够与DNA、蛋白质结合,还能够  相似文献   
4.
目的:目前,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治疗手段仍有争议。本研究通过对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的分析,评估血管内治疗技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哈尔滨医科大学神经外科2007年1月~2014年7月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动脉瘤位置,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有意义。结果:将过去7年内,在本中心治疗的48例夹层动脉瘤纳入研究对象,其中17人有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48例患者中12例采用血管孤立术,25例采用支架辅助弹簧圈技术,4例单纯采用支架技术,7例患者进行假腔栓塞。结果:夹层动脉瘤发生在右椎28例,左椎20例。串珠征是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常见的表现,见于23例患者。部分患者出现了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3例患者栓塞后再次出血。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预后良好率(100%)好于破裂组(85.7%)。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技术应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后循环情况以及术者的经验进行选择。各项技术目前仍存有不足之处,需要今后的技术发展及材料的升级来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5.
自1995年美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可用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后不久[1],一些临床研究机构又开展了局部动脉内溶栓及动静脉联合溶栓实验研究[2-3]。但无论是静脉溶栓还是动脉溶栓,都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①溶栓时间窗短:美国国立神经疾病与卒中研究所(The Nation-al Institute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 rt-PAStroke Study Group,NINDS)的研究认为[1],静脉溶栓应在发病3h之内进行,多数机构认为动脉溶栓时间窗应在6h之内。如此短的溶栓时间窗致使只有4.5%~6.3%的…  相似文献   
6.
烟雾病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脑血管病。烟雾病首选颅内外血管吻合术。不过, 由于存在一定术后并发症和症状再发风险, 外科手术治疗仍存在着一定的争议。近年来, 随着微创介入技术的发展, 动脉粥样硬化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血管内治疗已在全球广泛开展, 部分医生也开始尝试对缺血型烟雾病进行血管内治疗, 但其疗效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文章对缺血性型烟雾病的血管内治疗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颅内动脉扩张症(intracranial dolichoectasia,IADE)是病变动脉膨大、迂曲的一种血管病变。分为颈内动脉/大脑中动脉延长扩张症(intracranial dolichoectatic carotid and middle cerebral artery,ICDA)和椎一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VBD)。IADE发病率虽低,但预后较差。随着检查技术的进步,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患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其中以缺血性卒中最为常见。目前,对于IADE的治疗仍在探索阶段。我们对其流行病学、病因学、病理生理学改变、影像诊断、治疗方法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脂滴进入脊髓中央管和蛛网膜下腔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症状性破裂椎管内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影像学检查显示破入脊髓中央管的游离脂滴在T1WI上呈高信号,T2WI上信号略有衰减,脂肪抑制序列呈极低信号。患者均经MRI和手术证实为腰骶部椎管内皮样囊肿伴脂滴破裂进入脊髓中央管和(或)蛛网膜下腔,术后随访1~4年(平均2.3年),患者KPS评分较术前有所提高。结论皮样囊肿破入脊髓中央管和(或)蛛网膜下腔的MRI表现具有特异性,当患者出现症状性椎管内皮样囊肿破裂,应及时给予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
PTEN基因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 ,具有磷酸脂酶活性 ,可作用于脂类底物 PIP3及蛋白底物 FAK,使其去磷酸化 ,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介导肿瘤细胞的 G1期阻滞 ,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播散 ,促进细胞分化。 PTEN在 GBM中有较高的突变率 ,是判断 GBM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同时为基因治疗胶质瘤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三维(3D)打印技术不断发展成熟,在各个行业都有一定程度应用。随着医疗成本的降低和本着追求患者治疗安全、改善预后的目标,神经外科医生也在利用此技术打印个体化血管、肿瘤等模型用于教育培训、完善术前规划等。为了使临床医生优化3D打印技术深入广泛应用于神经外科,文章综述了3D打印机、打印软件在神经外科中的应用及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