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门诊用药咨询服务分析和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卫生部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2002年联合颁布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十条要求“药学部门要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第十六条要求“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收集药物安全性和疗效等信息,建立药学信息系统,提供用药咨询服务”。这些规定加速了我国医院药学由以药物供应为重点的传统工作模式向以药学服务为宗旨的工作模式转变。以病人为中心,满足病人的医疗需求已经成为许多医院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对氯吡格雷的反应变异性与再发心血管事件的关系。方法ACS患者入院第1天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300mg/d),第2天起服用维持剂量(75mg/d),同时口服阿司匹林(100mg/d),共服用1年。检测患者服用负荷剂量氯吡格雷前和服用后24h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AR)并计算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PA)。根据IPA将患者分为对氯吡格雷无反应组、低反应组和反应组。分别在服药第1、3、6、12个月末进行随访,记录患者出现再发心血管事件(包括心血管死亡、急性和亚急性支架血栓、再发ACS和缺血性中风)的情况。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比较3组患者再发心血管事件的累积发生率。结果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住院的190例ACS患者纳入研究,男性111例,女性79例,平均年龄(66.1±7.8)岁。氯吡格雷无反应组53例、低反应组46例、反应组91例。3组患者性别构成、合并危险因素及合并用药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氯吡格雷无反应组平均年龄[(69.1±7.8)岁]大于反应组[(64.3±7.4)岁](P〈0.05),无反应组1、3、6、12个月再发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11.3%(6/53)、20.8%(11/53)、22.6%(12/53)、35.8%(19/53)]均明显高于反应组[1.1%(1/91)、1.1%(1/91)、2.2%(2/91)、9.9%(9/91)](均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氯吡格雷无反应组再发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低反应组(P〈0.05)与反应组(P〈0.01)。结论ACS患者对氯吡格雷反应的变异性与再发心血管事件可能有关。对使用氯吡格雷的患者应检测MAR与IPA,以减少或避免发生再发心血管事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真菌感染,尤其是深部真菌感染严重地威胁到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抗真菌药物的研究开发及临床应用日益受到重视。三氮唑类抗真菌药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抗真菌药物;其临床疗效得到了广泛的肯定。代表药物有氟康唑(Fluconazole)、伊曲康唑(Itraconazole)、伏立康唑(Voriconazole)、泊沙康唑(Posaconazole)等。由于在吸收、代谢和排泄等方面的差异和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导致许多抗真菌药物血药浓度的个体差异较大。临床实践表明抗真菌药物的血药浓度与其疗效和毒副作用有相关性,对其进行治疗药物监测可优化治疗效果同时降低毒副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三氮唑类抗真菌药物治疗药物监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富马酸酮替芬滴眼剂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不同pH值富马酸酮替芬滴眼剂的制备、及光、热对不同pH值滴眼剂稳定性影响的比较,发现富马酸酮替芬滴眼剂稳定性受pH值影响。  相似文献   
5.
薄层扫描法测定肺安颗粒剂中麻黄碱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肺安颗粒剂中麻黄碱的定量方法。方法采用薄层扫描法进行测定 ,在硅胶G板经氯仿 甲醇 浓氨试液 (2 0∶5∶0 .5)展开显色后 ,以λs =51 0nm扫描。结果平均回收率为 97.7% ,RSD为 1 .9% (n =5)。结论此法灵敏、简便、准确 ,可用于肺安颗粒剂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炎性脱髓鞘性疾病。适应性免疫系统以及伴随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级联反应被认为在MS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单抗类药物具有特异靶向性,可精准作用于靶细胞或分子而阻碍MS发展进程。本文结合MS发生的免疫学机制,重点综述基于α4整合素拮抗、抗CD52、靶向白细胞介素-2受体α亚基CD25、抗CD20等机制的单抗类药物在治疗MS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厉伟兰  陈国明  邵华 《中国药房》2011,(19):1749-1751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与消渴热清丸合用对模型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选取体重180~200g的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模型、二甲双胍、消渴热清丸和二甲双胍+消渴热清丸组。各组大鼠给药第6周后,取血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与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结果:经10%果糖水喂养5周后,模型组大鼠FBG、FIns、FFA、TNF-α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ISI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大鼠有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各给药组大鼠上述各项指标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或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显著升高(P<0.01);且二甲双胍+消渴热清丸组比单独给予二甲双胍的大鼠效果更好。结论:二甲双胍与中药复方消渴热清丸合用有明显的协同作用,并且能在剂量上降低西药二甲双胍的用量,从而减轻二甲双胍的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研究大肠埃希菌在医院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前后的耐药性变迁,探讨耐药性与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相关性。方法以半年为统计时间段,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分别统计医院2009—2011年10种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和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和抗菌药物DDD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对于大肠埃希菌,只有亚胺培南(IMI)始终保持高度敏感性,哌拉西林他唑巴坦(TZP)耐药率下降较大。头孢曲松(CTR)、氨曲南(AZM)DDDs与其耐药率中度相关(r=0.755、0.599),头孢他啶(CAZ)DDDs与大肠埃希菌对TZP、环丙沙星(CIP)、左氧氟沙星(LEV)耐药率高度相关(r=0.935、0.896、-0.857);头孢吡肟(FEP),CIP DDDs与大肠埃希菌对CAZ、FEP、AZM耐药率高度相关(r=0.897、0.852、0.951,0.882、0.842、0.923);TZP,庆大霉素(GEN)DDDs与大肠埃希菌对TZP耐药率相关(r=0.982,-0.369)。结论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使用量存在相关性,提示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或延缓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综合目标考核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综合目标考核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方法抽查考核开始前后手术科室病历,比较预防应用抗菌药物选择、给药时机以及术后给药时间等,评价综合目标考核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影响。结果考核前后所有手术均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术前<30 min~2 h用药考核前为15.0%,考核后为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才开始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考核前为71.6%,考核后为5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Ⅱ类切口手术在术后<3 d停药考核前为24.4%、2.9%,考核后为41.3%、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考核后甲状腺、乳腺手术使用抗菌药物由18种降为10种,且绝大多数选择了头孢唑林,二、三代头孢菌素使用比例大幅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目标考核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手术科室合理性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但是距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要求还相差甚远,需要相关人员共同努力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