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术中联合应用十二指肠镜对接技术(LER)与十二指肠镜、腹腔镜分步处理治疗胆囊胆总管结石两种术式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9年1月至2010年11月收治51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其中一期处理组25例实施LER进行一期处理,分期处理组26例实施分期处理,先行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出胆总管结石,5 d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胆总管结石取净率、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总体住院天数。结果两组胆总管结石成功取净,术中各有1例因胆囊三角严重粘连中转开腹,一期处理组与分期处理组的手术成功率96.0%vs 96.2%(χ2=0.481,P=0.509),平均手术时间为(85±20)min vs(120±18)min(t=-0.613,P<0.01),术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4%vs 11%(χ2=5.063,P=0.020),平均住院时间分别为(5.0±1.2)d vs (11±1.6)d(Z=-6.230,P<0.01)。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出血、穿孔等与十二指肠镜检操作相关的并发症。结论 LER手术一期治疗胆囊胆管结石安全、有效,与分期治疗相比,术后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总体住院时间大为缩短,但其推广应用,尚需待大样本临床研究和长期随访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纤维胆道镜在保胆取石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2年-005年12月住院42例胆囊结石在小切口开腹情况下.切开胆囊底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2例病人均痊愈出院,手术时间30~50min,平均住院时间5d。术后随访3~2个月,无严重并发症,仅有1例B超检查发现结石复发。结论胆道镜保胆取石术具有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等特点,且可保留有功能的胆囊,是治疗胆囊结石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胆道手术中经纤维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的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胆石症患者行胆总管探查术,并在术中经纤维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过程顺利,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出血、肠穿孔、胆管炎、胰腺炎、括约肌损伤、肠胆返流等并发症发生,术后2周T管造影胆总管下端排泄顺畅,追踪2年没有再发生狭窄相关并发症病例。结论经胆道镜下气囊扩张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安全易行,近期疗效好,是临床手术中治疗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的一种合理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剖腹手术中置内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2例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病人经剖腹手术中置放塑料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术 ,与同期行胆肠内引流术的 2 0例患者比较术后效果。所有病人均痊愈出院 ,两组病人术后退黄效果无差异 ,但内支架治疗组的术后并发症较少 (P <0 .0 5 ) ,住院时间较短 (P <0 .0 5 )。剖腹手术中置内支架行胆道引流是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一种简便、有效、并发症少的姑息性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内镜在胆道梗阻型肝细胞性肝癌处理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5月-2000年5月共12例胆道梗阻型细胞性癌患者内镜处理的结果。其中原发性肝癌并胆管内镜栓5例,原发性肝癌并胆管结石7例。进行内镜处理+切肝7例。内镜处理+TAE+切肝1例:单纯内镜处理3例。结果:手术死亡1例,失访2例,共3例,占25%,余下9例中,存活3-6个月2例,存活半年-1年32例,存活1-2年3例,存活2例以上1例,存活1年以上的均为内镜处理加手术切肝的病人。结论:对于肝癌出现黄疸,治疗上应区别对待,不能一概而论,应增强对本病的认识,争取在胆道梗阻的早期,进行积极的内镜处理,配合正确的手术、或介入放射等综合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囊结石保胆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32例胆囊结石患者在腹腔镜引导下游离并提出胆囊,切开胆囊底应用纤维胆道镜取石(LRCL),保留功能良好的胆囊。与纤维胆道镜微创保胆取石术(MC组,32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LRCL组较MC组并发症更少,预后更佳(P<0.05)。结论LRCL比MC效果好、安全可行,具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手术安全性、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1999年12月至2004年12月对30例ITP患者行腹腔镜脾切除术,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ITp患者腹腔镜手术成功率达93.3%,2例中转开腹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30min,术中失血平均100ml。全组均于术后24h内恢复胃肠蠕动,术后6h可下床活动。平均住院时间4.5d。术后1周内血小板很快上升。治疗有效率达93.3%。发生并发症3例:2例皮下气肿,1例隔下积液。平均随访24个月,3例复发,总有效率为90%。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安全可行,且疗效显著,给ITP患者提供了新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43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的手术经验,探讨其学习曲线及实用性推广。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1年12月收治43例胆囊功能障碍、有症状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患者,甄选行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试验组),与同期行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49例(对照组)比较,统计分析两种术式的手术时间、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总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三点悬吊法完成15例,完全单孔法完成26例,2例中转传统三孔腹腔镜胆囊切除。试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72.8±9)min,第1例患者手术时间为96 min,随着手术经验积累,从第10例开始,平均手术时间缩短至(62.5±5)min,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59.4±3)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4.04,P=0.16)。试验组平均住院时间(3±1.1)d,对照组为(4±0.8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3.28,P=0.17)。术后随访2~12个月,试验组1例患者出现切口液化,对照组2例患者出现伤口感染。两组患者均无切口疝,胆道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安全可行,其平均手术和住院时间与传统腔镜胆囊切除相近,但切口少,术后切口疼痛轻,美容效果好。经过10例手术可完成单孔胆囊切除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9.
乌司他丁在预防注射性胰腺炎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在预防注射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方法:60例行ERCP的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用药组,观察ERCP后腹痛、腹胀、发热及白细胞升高的发生率、尿淀粉酶升高的差异。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用药组ERCP后的腹痛、腹胀、发热及白细胞升高发生率和血、尿淀粉酶升高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相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乌司他丁对预防注射性胰腺炎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十二指肠镜联合超声腹腔镜微创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biliarypancreatitis,ABP)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于入院24h内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retrograde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 内镜下乳头Oddi括约肌切开术(endoscopicsphincterotomy,EST) 鼻胆管引流(endoscopicnasobilliarydrainage,ENBD)和/或经内镜下胆管取石术,并行积极辅助治疗,术后7~14天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cholecystectomy,LC)。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1例患者死亡,平均住院时间(23±15.2)d;与对照组比较,住院时间较短,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无胆管结石残留及再发胰腺炎。结论两种内镜联合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疗效确切,具有微创、安全、省时、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