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儿童沙门菌肠炎的临床特点和病原情况,为早期合理诊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2015年1月1日-2018年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入院的92例粪便细菌培养沙门菌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沙门菌的血清型分为两组:鼠伤寒沙门菌组(简称:鼠伤寒组)25例,其他血清型沙门菌组(简称:其他组)67例。收集两组患儿临床资料,相关实验室检测及病原菌培养、血清型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鼠伤寒组的沙门菌来源以家庭饮食为主,且多数患儿来自城市,两组患儿病菌来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鼠伤寒组高热患儿多于其他组(P<0.05),大便培养转阴超过1个月者多于其他组(P<0.05);所有患儿大便常规中均可见脓细胞,鼠伤寒组与其他组相比脓细胞的量更多(P<0.05)。沙门菌感染好发于夏秋季(65例,70.65%),且以鼠伤寒沙门菌(25例,27.17%)最多见。对左氧氟沙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抗菌药物耐药率相对较低;尚未出现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耐药的菌株。结论 5岁以内(尤其小于2岁)儿童夏秋季易感染沙门菌,常见血清型为鼠伤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关性噬血细胞综合征(HPS)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例肺炎链球菌感染相关性HPS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12个月。以发热、咳嗽、气促、肝脏肿大为主要临床表现,伴血细胞减少,铁蛋白、可溶性IL-2受体和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骨髓见噬血现象;影像学提示肺部感染。病原为多重耐药肺炎链球菌。予抗感染、免疫球蛋白、地塞米松、对症治疗后好转。文献复习共检索到4例相似病例,男3例、女1例,年龄分别为3、8、25、37岁。均伴发热,以肝脏肿大、血细胞减少、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及噬血现象多见;肺部感染2例,耳部感染1例,脓毒症1例;2例伴有严重基础疾病者预后差,另2例预后较好。结论当发生肺炎链球菌感染,尤其是多重耐药菌,经有效抗感染治疗后仍高热不退、肝脾肿大、血细胞减少、C反应蛋白异常升高时,应高度怀疑HPS,尽早行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幼年脊柱关节病(juvenile-onset spondylo-arthropathics,JSpA)的早期临床表现,分析误诊原因.方法 对JSpA 40例(男性37例,女性3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早期临床表现,以下肢非对称性关节炎发病16例占40.0%为①组,以单或舣侧骶髂关节肿痛伴活动障碍者10例占25.0%为②组,以①+②两种形式发病9例占22.5%为③组,以手指或足趾肿痛+①发病2例占5.0%为④组,以脊柱或足趾痛+②发病3例占7.5%为⑤组.人类白细胞抗原-B27>检测36例,阳性33例占91.7%.发病初期诊为关节结核10例占25.0%,诊为股骨头坏死3例占7.5%.诊为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少关节型27例占67.5%.结论 JSpA的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外周血辅助T淋细胞1/辅助T淋巴细胞2(helper T cell-1/helper T cell-2,Th1/Th2)在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测定Th1和Th2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的水平.结果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组治疗前IFN-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IFN-γ/IL-4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lL-4水平升高(P<0.05),IFN-γ/IL-4水平降低(P<0.01).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组发病病程≥1年组IFN-γ水平明显高于病程<1年组(P<0.01),IL-4水平低于病程<1年组(P<0.05).结论 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体内主要介导细胞免疫的Th1细胞免疫应答模式增强,Th1/Th2平衡向Th1漂移.幼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与自身免疫反应性Th1细胞引起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儿童蜱虫叮咬后的继发危害、处理及预防。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对2018-07-06、2018-07-19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3例蜱虫叮咬致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处理等)进行分析。结果 3例患儿中,男1例,女2例;年龄分别为1岁7个月、5岁3个月、15岁6个月;病程中均有发热,体温最高均超过38.5 ℃。患儿1经外科清除蜱虫,同时局部行清创缝合,治疗效果最好,病程最短,费用最少。患儿2和患儿3为姐弟俩,均未找到明确蜱虫叮咬部位,均因“发热”就诊,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血液检验确诊为“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其中弟弟常规对症治疗后好转,姐姐病情较重,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巴韦林和丙种球蛋白2 g/kg后好转。结论 蜱虫叮咬后及时有效清除虫体效果好,对找不到叮咬部位者,如出现发热,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应及时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送检血液,尽早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不同年龄段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合并支原体(MP)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 收集2016—2018年某儿童医院感染科收治的IM患儿病例资料,按照是否合并MP感染分为单纯IM组和IM+MP感染组,人口学特征按患儿年龄分为婴儿期(<1岁)、幼儿期(1~3岁)、学龄前期(4~6岁)、学龄期(7~13岁).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少年脊柱关节病(juvenile-onset spondyloarthropathy,JSpA)患者出现骶髂关节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212例JSpA患者的人口学因素?遗传学因素?受累部位?各个实验室指标等进行分析?将患者按照年龄段(≤11岁及12~16岁)分为两组?分别采用Logistic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筛选出JSpA出现骶髂关节损害的相关发病因素?结果:本组212例患者中有骶髂关节损害者124例,占58.5%?单因素分析显示多个因素在骶髂关节损害中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病程?起病时外周关节炎尤其是下肢大关节?持续肌腱端炎?HLA-B27阳性?家族史是JSpA并发骶髂关节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JSpA患者出现骶髂关节损害的发生率较高,与多种因素有关,当患者出现这些危险因素时,应早期积极干预治疗,定期检查骶髂关节MRI,减轻或延缓病情的进展?  相似文献   
8.
单鸣凤  郭君  周雪艳 《吉林医学》2008,29(7):611-612
幼年脊柱关节病(Juvenile SpondyloarthropathiesJSpA)是指16岁以前发病的一组以关节滑膜、肌腱端、腱鞘和滑囊症状为主的综合征。表现为慢性脊柱炎和骶髂关节炎,最终致残。由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诊断困难。骶髂关节炎初期由于关节炎症病变可出现关节积气现象,故骶髂关节CT有积气时应注意此病。本病在成人已有报道,但幼年脊柱关节病出现骶髂关节真空征尚报道很少。现将1例幼年脊柱关节病出现骶髂关节积气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 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对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及病原学的影响,为手足口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4—2018年某院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病例资料,应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比较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前后(2014年—2016年10月 VS 2016年11月—2018年)住院患儿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病原学变化。结果 共收治手足口病住院患儿7 099例,其中普通型6 339例,重症1 570例。与 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前比较,接种后手足口病住院患儿数减少,重症病例所占比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6.27,P<0.001)。男童患病率高于女童,发病年龄仍然以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但每个年龄段重症病例均有下降;全年发病呈现两个高峰,分别在5—7月、9—11月;普通型病例以非EV71/CoxA16肠道病毒感染为主,重症病例仍以EV71型病毒感染为主。结论 EV71型病毒疫苗接种后手足口病优势病原体较前发生了明显变化,且重症病例所占比率明显下降,EV71型病毒疫苗值得推广应用。需进一步开展非EV71/CoxA16肠道病毒的分型检测,为手足口病的防治提供更加有力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本文通过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的体重、血压、血脂、动脉内膜的变化及干预治疗的影响,发现早期病变,进行早期干预治疗.方法 采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仪检测肥胖组干预治疗前后和对照组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和血流速度(PSV和EDV),并检测血压、血脂.肥胖组给与综合干预治疗.结果 肥胖组儿童动脉内膜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毛糙、不光滑、连续性差、限局性增厚的回声,有的甚至形成局部强回声斑块,动脉IMT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肥胖组血压升高(P<0.01),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升高(P<0.001).干预治疗后动脉内膜变化明显改善,与干预前对比IMT厚度降低(P<0.01).结论 中、重度单纯性肥胖儿童已经不同程度的出现心血管系统的改变,早期干预治疗可阻止病变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