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卫生院是我国农村卫生承上启下的枢纽,其成败兴衰事关我国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和农民健康的大局。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的枢纽,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宏伟目标的重要依托;是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新型合作医疗、乡村一体化管理的中心。为了研究四川省民族地区乡镇卫生事业发展问题,提高新形势下推进民族地区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思路、新举措,特对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乡镇卫生院资源现状开展调查。  相似文献   
2.
以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全面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四川卫生改革在巩固过去取得成绩的基础上,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疾病模式的变化和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重点围绕调整利用卫生资源,理顺体制关系,转换内部机制,搞活医疗服务等内容来进行。并把这些改革内容和重点纳入政府经济体制改革的组成部分,在经济比较发达、经济状况一般、经济欠发达的平坝、丘陵、贫困地区和城市基层选择不同类型的县(区)进行试点。通过试点,  相似文献   
4.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四川省20个市(州)161个县受灾。10243个卫生机构不同程度受损,卫生人员遇难264人。中央和四川省从政策、法规、资金等多方面强力组织灾后恢复重建。灾区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毫无保留地将药品器械和资金投入救灾,免费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经历了“坝坝医院”、临时急救站、野战医院、帐篷医院、板房医院、维修加固医院和新建医院等逐步更新换代、发展完善的过程。积极协商部队建立了21所野战医院。不能用的医疗机构房屋被拆除,可修复的抓紧修复使用,必要时租用房屋。I临时急救站、野战医院、帐篷医院、板房医院相继建立。全国各地向灾区提供各种支援。灾区34万余名医疗卫生人员立即投入工作。对口支援的医务人员是重灾区因灾减员人数的12倍,且职称较高,经验丰富。各项医疗保障制度恢复,各项规章制度恢复运行。多方筹措经费支持。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得到有效保障,实现了大灾之后无大疫。  相似文献   
5.
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测算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该论述了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标准测算方法及其应用。该方法以需方(居民健康)对卫生服务的需求和需要为基本依据,采用卫生服务需求、需要量法来测算卫生人力资源配置数,其中卫生服务的需求和需要指标主要是两周实际就诊率、两周需要就诊率、年人均实际住院率和年人均需要住院率;卫生人力资源的指标主要是门诊医生数、住院医生数和其他卫技人员等。作运用该方法,通过抽样调查,获得卫生服务需求和需要的指标值,测算出四川省卫生人力资源的需求量和需要量,并结合现有人力资源状况,来配置和调整卫生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6.
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建设和卫生工作的意见四川省卫生厅(610041)卓凯星党的十四大提出了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宏伟目标,这不仅为经济建设指明了道路,也为民族卫生工作格明了前进的方向。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省民族卫生工作要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7.
文章采用社会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四川省农村卫生发展的现状与特点,阐明了其自然环境、社会经济文化与人口流动性对农村卫生发展带来的影响,揭示出卫生服务供需关系、卫生资源布局、卫生投入渠道、农村医疗保障筹资与补偿等方面的结构性矛盾,由此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9.
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再创佳绩──在四川省卫生大会上的工作报告(摘登)卓凯星一、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回顾建国以来,我省广大卫生工作者,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卫生工作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服...  相似文献   
10.
人才举,事业兴。各级领导对人才的重视是事业成功的保证,也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能,理顺和摆正人才培养与卫生事业发展的关系是促进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因素。四川是一个农业大省,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有国定、省定贫困县83个,改善贫困地区人口健康状况是脱贫的基础,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卫生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改善民族地区人口健康状况最终靠的是发展卫生事业,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最缺的是人才。因此,培养大批优秀卫生人才是振兴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现将我省民族地区卫生事业现状及今后的对策浅述如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