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vimentin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的方法检测了49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viment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Western blot分析不同人脑胶质瘤细胞中vimentin的表达,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能力.结果 在49例人脑胶质瘤组织中vimentin表达明显高于对应的正常脑组织(P<0.01),同时人脑胶质瘤的表达与其病理分化程度存在明显的相关性(P<0.01).vimentin在低分化的人脑胶质瘤细胞SHG-44中呈高表达,而在分化较好的CHG-5细胞中表达较低.Vimentin的表达与细胞体外迁移、侵袭能力有关.结论 人脑胶质瘤细胞中vimentin表达增高,vimentin的表达可能与胶质瘤的侵袭性和迁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分析通过脑脊液总蛋白(简称CSF-UCTP)含量水平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进行早期诊断,并评价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3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8例正常压力性脑积水患者,均采取手术治疗。并通过对其治疗前、治疗后CSF-UCTP含量予以测定,与同期体检的18例健康者相比较。结果本组18例患者中,显效者9例,有效者7例,无效者2例,未出现死亡病例。经治疗后,16例有效者CSF-UCTP含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降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与健康者相比,P>0.05,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结论测定脑脊液总蛋白含量对正常压力性脑积水的临床诊断与疗效评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治疗脑室积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5年9月~2018年6月收治的37例脑室积血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即单纯脑室外引流术(17例、对照组)及联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20例、试验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首次脑室积血清除率、术后1周及术后2周脑室积血清除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试验组脑室内感染、脑积水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生活自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GOS评分良好率95.0%与对照组GOS评分良好率70.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室积血患者,在常规脑室外引流术的基础上联合采用腰大池持续外引流术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维螺旋CT影像重建指导下骨性颅底重建及显微镜下硬膜漏口多层修补术治疗前颅窝外伤性脑脊液鼻漏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12例经临床诊断为前颅窝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先经双排或64排螺旋CT扫描,后在工作站上进行三维重建,显示前颅窝骨折和漏口位置、形态;在三维联动图像上显示漏口与副鼻窦之间的关系,对漏口的大小及窦腔的容积进行了测量;依据CT影像资料进行手术治疗,所有病人均行前额部硬膜外入路,三明治式骨性颅底重建,显微镜下寻找漏口,自身腱膜或人工脑膜无创修补,明胶海绵及耳脑胶加固。结果12例脑脊液鼻漏患者三维CT联动重建发现单纯额窦破口7例,单纯筛窦破口5例,额窦及筛窦双破口2例,破口大小0.5-2.5cm,平均1.75cm;颅内积气9例,无颅内积气5例。12例患者均一次修补成功,随访5—18个月未见复发,未发生颅内感染,1例出现嗅觉缺失。结论三维螺旋CT薄层扫描及颅底重建对前颅窝外伤性脑脊液鼻漏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可以明确前颅底破损的位置、数量、形态及破口与副鼻窦的关系,为指导手术提供影像学依据。“三明治”式前颅底骨性重建及显微镜下寻找并多层修补漏口(“双层三明治”)可临床治愈脑脊液鼻漏。  相似文献   
5.
包陆君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9):197-198
目的探讨腰大池直观持续引流结合鞘内注射治疗颅内多重细菌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行颅脑手术后出现颅内多重细菌感染的患者22例,全部给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鞘内注射罗氏芬和万古霉素治疗,观察临床效果及病原菌清除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全部患者治愈18例,有效2例,显效1例,无效1例。细菌学评价:治疗后20例患者细菌完全清除,2例未完全清除,感染菌种类无明显变化。脑脊液评价,治疗后患者脑脊液白细胞及蛋白质的含量减低,葡萄糖的含量增高,颅内压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联合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效果良好,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发性卒中相关性肺炎(EOP)危险因素及细菌谱特点。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54例EOP患者及同期50例无EOP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吸烟史、糖尿病史、肺部基础病变、呕吐误吸、卒中部位、卒中范围大小、NIHSS评分、意识障碍、吞咽困难、留置鼻饲管、使用药物(如脱水镇静药物、糖皮质激素等)、颅脑手术治疗、气管切开/插管等侵入性操作、营养不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两组体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俨〉0.05)。细菌谱检查发现铜绿假单胞菌8例,大肠埃希氏菌5例,肺炎克雷伯菌7例,鲍曼不动杆菌3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奇异变形菌8例,阴沟肠杆菌6例,无乳链球菌(B群)2例,白色念珠菌3例,热带念珠菌2例,屎肠球菌2例,α链球菌2例,奈瑟氏菌2例。结论大多数EOP的病原体是社区获得性病菌,少部分是潜在多重耐药性的医院内获得性病原菌。机体抵抗力减弱、消化道及呼吸道细菌定植、不当操作导致的误吸是EOP的危险因素。加强支持治疗及呼吸道管理,减少细菌异位、合理使用抗生素或可减少EOP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及工作站重建功能在颅骨骨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我院颅脑外伤住院患者77例,全部患者行常规64排螺旋CT扫描,根据外伤的部位选用相应软件进行三维重建,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统计。结果颅骨骨折频发部位依次为:鼻骨19例,颧骨16例,上、下颌骨15例,眼眶骨和颞骨鳞部各13例,额骨11例,颞骨乳突部8例,顶骨7例,枕骨6例,颅底骨折6例。其中28例患者合并多发颅骨骨折。VR重建像对显示骨折整体形态较好,可清楚显示骨折线与硬脑膜中动脉和静脉窦的关系;SurfaceMIP重建像对显示骨折线的延伸范围和对分离性骨缝骨折效果较好,尤其对微细骨折显示良好;约20%骨折患者引发了颅内延时出血;合理联合应用多种重建软件可提高对颅骨骨折诊断准确率。结论颅骨骨折有频发部位,合理利用64排螺旋CT及工作站后处理功能,可提高对颅骨骨折诊断正确率,通过显示骨折线的走行及与颅内重要结构的解剖关系,可为临床医师设计皮瓣、骨瓣,选择手术时机,选择手术部位及评估手术风险和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红外线水平定位仪引导侧脑室额角穿刺的优点及并发症。方法回顾分析我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至今34例侧脑室穿刺置管病人资料,其中1组(观察组)12例病人在双红外线水平定位仪引导下进行穿刺,另1组(对照组)22例病人根据传统徒手穿刺方法进行穿刺,对两组病人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管头位置满意率、并发症发生率、引流时间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2例病人1次穿刺成功10例(83.3%),穿刺2次2例,对照组22例病人一次穿刺成功17例(77.3%),穿刺2次2例,穿刺2次以上2例,穿刺失败1例。术后引流管头位置:观察组12例均在侧脑室额角(100%),8例位置居中,偏深1例,偏外1例,偏深并偏外2例;对照组23例病人引流管头在同侧脑室额角12例(54.5%),其中1例偏外,进入对侧脑室2例,中央区靠边1例,脑实质内1例,三角区4例,中央区内后侧1例,三脑室1例。并发症:观察组中穿刺道出血2例(1例自己拔管导致出血),出血增加2例。对照组中穿刺道出血3例,出血增加3例,引流不通畅3例,颅内感染2例。引流时间(脑室腹腔分流术除外):观察组:2~20天,平均5.6天,≤3天3例,3~7天5例,≥7天4例。对照组:1~17天,平均6天,≤3天4例,3~7天4例,≥7天11例。疗效评价:观察组:治愈6例,好转3例,治愈好转率75%,未愈2例,死亡1例。对照组:治愈10例,好转3例,治愈好转率59.1%,未愈7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红外线引导行侧脑室额角穿刺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方便、成本低廉的脑室穿刺方法,值得推荐使用,尤其适于基层医院、急诊手术及低年资神经外科医生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肿抽吸与置管引流治疗高血压引起的重型脑干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6年10月—2010年12月收治的重型脑干出血患者15例,采用立体定向血肿抽吸与置管引流治疗。结果:本组患者手术均取得成功,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1天血肿大部分排空6例,术后2~3天血肿大部分排空9例,全部于术后3~4天内拔除引流管。术后7~10天3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存活患者12例术后随访0.5~1.0年。其中1级2例,2级4例,3级4例,4级1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立体定向置管引流与抽吸治疗脑干出血,准确有效,患者预后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引起的急性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动脉瘤性引起的急性交通性脑积水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哥拉斯(GCS)评分良好11例,轻残6例,中残2例,重残1例,死亡1例。结论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是动脉瘤性SAH后急性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