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吕燕  刘隆康  陈利  张晓君 《四川医学》2004,25(11):1230-1231
目的 探讨电子胎心率监护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2003年4~10月144例孕妇,根据电子胎心率外监护胎心率宫缩图变化,与羊水、胎盘、脐带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相关联对照分析,同期随机选择一组110例孕妇用胎心听诊器测胎心,作为普通组来分析对照。结果 胎心外监护中,Fishcer低分组共计42例,其中脐带因素异常26例,在Fishcer低分组中占62%,羊水异常16例,占39.1%。结论 胎心率监护中出现CST阳性、OCT阳性、NST无反应性,基线变异差过长减速,重度可变减速(重度VD波)的孕妇,胎儿已在子宫腔内缺氧严重,不能耐受宫缩,需及时终止妊娠,以提高国产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在妇科卵巢肿瘤 /肿块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下检查术 ,治疗术。对卵巢肿瘤 /肿块活检为良性 ,腹腔镜下行卵巢肿瘤剥离术或卵巢肿瘤切除术 ,选择同期病例 ,分成开腹组 ,腹腔镜组对照 ,观察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 ,术后肛门排气时间 ,住院天数。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量少于开腹组 ,分别为 (4 8± 17min比 75± 2 3min ,5 2± 16ml,比 84± 2 5ml) ;住院天数 ,肛门排气时间短于开腹组分别为 (2 4± 2 .0 5d比 6± 1.2d ,1.2 3± 0 .6d比 2 .5± 0 .8d)。结论腹腔镜组 :创伤小 ,术时出血少 ,术后病人恢复快 ,腹腔镜手术适宜于妇科良性卵巢肿瘤 /肿块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或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对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方法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高龄患者60例,ASAⅡ~Ⅲ级,70~90岁,体质量45—80kg,分为两组:芬太尼.罗哌卡因组(F组),舒芬太尼-罗哌卡因组(s组),每组30例。术毕连接硬膜外镇痛泵,其中F组采用0.125%甲磺酸罗哌卡因200ml+芬太尼4μg/ml,S组采用0.125%罗哌卡因200ml+舒芬太尼0.5μg/ml。背景输注剂量4ml/h,单次给药量2ml,锁定时间30min。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ale,VAS)和改良OAA/S评分法分别评估镇痛效果和镇静情况;观察患者镇痛满意度;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低血压、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03S组的VAS评分低于F组,S组术后12h、24h、48h的OAA/S评分低于F组(P〈0.05);S组满意度优于F组(P〈0.05)。②两组均未见呼吸抑制发生,s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F组(P〈0.05)。结论0.5μg/ml舒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应用于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效果优于4μg/ml芬太尼复合0.125%罗哌卡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舒芬太尼伍丙泊酚时持续输注舒芬太尼最佳剂量。方法拟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90例,ASAⅠ级。随机分为三组(S1、S2、S3),每组30例。采用持续输注舒芬太尼和丙泊酚5 mg/kg·h维持麻醉,S1组、S2组、S3组分别输注舒芬太尼0.2、0.4、0.6μg/kg·h。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大于基础值15%或心率(HR)大于基础值20次/min,静脉注射10μg舒芬太尼。记录舒芬太尼使用情况;诱导前(T0)、诱导后(T1)、插管后(T2)、术中(T3)、术毕时(T4)、拔管后(T5)MAP和HR;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出现疼痛时间;术中知晓,苏醒时躁动、恶心/呕吐、疼痛及术后肌肉注射曲马朵情况。结果①S3组舒芬太尼量高于S2组与S1组;S3组静脉注射10μg舒芬太尼例数少于S2组和S1组,S2组少于S1组(P<0.05);②各组同时点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各组T1时点MAP和HR均低于T0及其他时点(P<0.05);③S3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出现疼痛时间长于S1组与S2组(P<0.05);S3组苏醒时疼痛和术后肌肉注射曲马朵发生率低于S1组和S2组(P<0.05)。结论腹腔镜子宫切除术伍丙泊酚时持续输注舒芬太尼最佳剂量为0.6μg/kg·h。  相似文献   
5.
吕燕  刘隆康  陈利  张晓君 《四川医学》2004,25(10):1118-1118
本文对我院2002年6月-2003年11月84例子宫肌瘤行子宫全切除术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2011-01/2012-01在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行子宫全切除术的310个病例,按其手术方式,即腹腔镜下非游离子宫动脉的子宫全切除术组160例(A组)、腹腔镜下游离子宫动脉的子宫全切除术组110例(B组)和开腹子宫全切除术组40例(C组),进行组间术中、术后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 A组、B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和肛门排气的时间与C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发生输尿管损伤2例,高于A组和C组.结论 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非游离子宫动脉)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伴发副损伤小的优势,可以替代大部分开腹子宫全切除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