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1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喉的解剖较复杂,从CT图象上分辨更为困难。木文通过比较尸体喉区的断层解剖标本,从4个不同的平面,描述了喉区各结构形态大小的变化,并讨论其分布特征,这将有助于临床CT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宝石cT能谱成像技术(GSI)测量甲状腺乳头状癌与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非瘤区甲状腺组织内碘含量,并与正常甲状腺内碘含量比较,探索甲状腺碘含量与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收集北京大学深圳医院2011年8月—2013年7月接受甲状腺能谱CT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病变患者36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18例、结节性甲状腺肿18例。正常甲状腺对照组15例,为怀疑颈部或颈椎疾病进行能谱CT扫描,无甲状腺功能及结构异常。使用GE公司宝石CT(GEDiscoveryCT750HI)CT)GSI模式扫描,图像采集后用GSIViewer浏览器处理,在碘基图中对结节性甲状腺肿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病变外正常甲状腺组织及正常对照组甲状腺组织进行测量,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及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探究其碘含量的分布特点。结果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正常甲状腺碘含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非瘤区腺体组织的碘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乳头状癌中非瘤区腺体组织与结节性甲状腺肿中非瘤区腺体组织甲状腺碘含量呈“U”型分布。结论cT能谱成像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方法,能够无创性地检测人体甲状腺碘含量,此技术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甲状腺碘含量与甲状腺疾病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在脂肪肝诊断方面的应用情况。方法:采用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和CT分别测量已确诊的8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和20例健康志愿者的肝脏脂肪含量。结果:100例受检者中磁共振脂肪定量扫描成功95例(成功率95%),CT的扫描成功率85例(成功率85%),两种检查方法的最终诊断成功率经统计计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CT,磁共振脂肪定量技术在脂肪肝的诊断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急性肠缺血的MSCT诊断价值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评价MSCT对急性肠缺血(AMI)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AMI患者的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和MSCT肠系膜血管成像(MSCTA)图像,描述AMI的肠系膜血管及其相关病变MSCT的表现特点.结果 5个病例中,1例肠系膜血管显示正常.肠系膜上动脉(SMA)梗塞2例,其中1例断面图像表现为SMA起始端以远血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MSCTA示SMA起始端以远未显影;另1例断面图像SMA未见明显异常,MSCTA显示SMA近端局限性狭窄,血管壁明显增厚.肠系膜上静脉梗塞(SMV)2例,其中1例SMV完全闭塞,管腔内无对比剂充盈,MSCTA示SMV和门静脉均未显影;另1例SMV内见充盈缺损影,MSCTA示SMV内见条状低密度影.5例均见小肠病变肠管壁明显增厚、肿胀,肠管积液扩张及腹水,2例见肠系膜水肿,2例并肠壁积气.结论 MSCT能准确显示AMI的肠系膜血管及相关病变情况,是AMI的理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改进灌注成像技术 ,对大脑不同区域血流分布的差异作初步探索。方法 :2 0例无运动系统或基底节区病变受检者行基底节层面灌注扫描。通过高压注射器团注对比剂 (30 0mg/ml浓度ultravist) ,流速 5ml/s,总量 4 0ml。在对比剂注射第 9s开始行灌注扫描。扫描条件 :12 0kV ,15 0mA ,速度 1层 /s ,层厚 5~ 8mm ,IOV 2 0 0mm× 2 0 0mm ,连续无间隔扫描 30s,图像重建时间 0 .5s。结果 :在开始注射对比剂第 9s行CT扫描 ,能获得较完整的动脉血管和脑实质内的灌注图像。灌注扫描数据用较小的间隔重建可获得较为平滑的γ 变量曲线。大脑两侧基底节区血流灌注量不等 ,上升值、峰值与上升斜率均左侧大于右侧 ,两者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CT灌注技术是研究大脑血流分布的一个新的重要方法。大脑两侧基底节区血流灌注量的差异可能与人们的运动优势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对慢性中耳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30例慢性中耳炎的HRCT表现,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HRCT表现(1)鼓室黏膜增厚、积液(28/30);(2)听小骨破坏、消失(13/30);(3)鼓室、鼓窦入口扩大(12/30);(4)鼓室内和外耳道软组织块影(8/30);(5)鼓窦周边骨质硬化(7/30);(6)乳突硬化(13/30);(7)乳突破坏(1/30)。结论:HRCT对诊断慢性中耳炎应为首选,且显示中耳(特别是听小骨)及乳突骨质结构较佳,对手术和听力恢复有指导意义。但胆脂瘤、胆固醇肉芽肿及炎性肉芽肿均表现为类似的软组织块影,在CT上鉴别困难。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心肌灌注扫描是通过采集对比剂经过组织时的灌注数据,来测定感兴趣区组织的密度变化,得出心肌密度曲线。心肌灌注可清晰显示缺血区域的血流灌注情况,提示存在不同的心肌缺血、坏死变化,有助于对冠心病的风险评估。心肌灌注的晚期持续性改变,能显示其局部心肌坏死或存活情况。新近256层和320层螺旋CT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完成全容积扫描,可同时进行冠脉成像和灌注扫描,实现"一站式"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对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进行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的受检者随机分为Z轴管电流调制组(试验组)和管电流固定组(对照组),每组各60名。试验组的目标噪声水平设置为7.5HU,管电流的动态范围为40~500mA,对照组的管电流设置为250mA,其他扫描参数两组完全相同。分别记录两组受检者的CT剂量容积(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记录管电流调制组甲状腺峡部层面的管电流值,测量下颌角、甲状腺峡部、胸骨上切迹层面的图像噪声,图像质量分3级(优、良、差),由2名有经验的CT主管技师和一名主任医师进行双盲法评价。计数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成组设计的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试验组CTDIvol,DLP和甲状腺峡部层面毫安值的平均值分别为21.4mGy,210.5mGy·cm和120.5mA;对照组的分别为13.8mGy,292.8mGy·cm和250mA,试验组较对照组分别增加90%,降低28%和降低4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试验组下颌角和甲状腺峡部层面的图像噪声分别为7.36HU和7.05HU,稍高于对照组的5.64HU和4.85HU;试验组胸骨上切迹层面的图像噪声为7.23HU,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24HU,下颈部图像质量优的数量大幅增加。结论 Z轴管电流调制技术根据受检者体型和受检部位密度厚度变化在每周旋转均对管电流进行动态调整,使辐射剂量的分布实现了个性化,保证了不同层面图像质量的恒定,在多层螺旋CT颈部扫描时可降低辐射剂量并提高图像质量,在临床CT扫描中有很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SCT数字化血管成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西门子DSCT(Siemens SOMATOM Definition)对16例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行DSCT冠状动脉检查,分别评价CT图像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桥血管本身有无狭窄、钙化和吻合口远端引流血管的图像质量及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评价双源CT诊断桥血管通畅性和冠状动脉是否存在狭窄。结果:DSCT显示16例患者共发现桥血管42根,其中6根闭塞,所有桥血管均可评价。42支桥血管中,25支未见狭窄,9支桥血管狭窄程度≤50%,8支桥血管狭窄程度〉50%。搭桥血管通畅率为85.7%(36/42),乳内动脉桥通畅率较高,为88.9%(8/9),肱动脉次之,为85.7%(6/7),大隐静脉桥通畅率最低,为76.9%(20/26)。结论:DSCT数字化血管成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在冠状动脉桥血管随访的诊断和评价中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肾与脊柱位置关系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在腹膜后与脊柱的影像学位置关系,为临床定位诊断与治疗提供影像解剖学依据.方法:用CT和MRI技术对无明显泌尿系病征或畸形者400例作腹部双肾区(800侧)扫描,在断面图像上测量肾(取肾盂中心点)与脊柱的位置关系,并行男女分组对比研究.结果:肾盂中心点91.0%位于脊柱前缘的后方,9.0%位于前方;左右两侧肾盂中心点至脊柱前缘的冠状面距离男性分别为(1.37±0.78)cm和(1.56±0.84)cm;女性分别为(1.89±0.86)cm和(2.03±0.94)cm.左右两肾后缘至腹横筋膜间直线距平均值男性分别为(1.19±0.71)cm和(1.01±0.58)cm;女性分别为(0.41±0.37)cm和(0.36±0.33)cm.腹壁脂肪厚度平均男性为(1.22±0.55)cm,女性为(1.94±0.74)cm.以上测量男女间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肾与脊柱的位置关系存在男女差异,不仅对腹部微创手术的解剖定位具有意义,更影响传统X线侧位片对泌尿系结石的诊断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