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患者女,43岁。因间断无痛性肉眼血尿1个月于2011年5月11日入院。1个月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终末血尿,呈间歇性发作,但可自行停止。当地医院诊断为“膀胱炎”,予抗炎、止血治疗后无明显好转,遂转入我院。患者曾于5a前行左下肢血管瘤切除术。本次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3次尿脱落细胞检查均阴性。B超检查示膀胱充盈佳,前壁见一约2.0cm×3.0cm实质性肿物,基底较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腹膜后纤维化致上尿路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2收治48例腹膜后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泌尿系CT提示腹膜后纤维化33例(68.8%),彩超提示腹膜后纤维化18例(37.5%),12例行输尿管松解腹腔间置术,34例行输尿管插管术,6例行肾穿刺造瘘术。结果:随访6~60个月,术后患者症状消失24例,肾功能恢复正常27例,36例患者肾积水消失,需要长期透析治疗的患者2例,死亡3例,死亡原因为肾功能衰竭、晚期胃癌。2例原发性RPF行单侧输尿管松解腹腔间置术患者,分别于术后3个月和6个月出现对侧肾积水,再次手术行对侧输尿管松解腹腔间置术,术后肾积水缓解。结论:泌尿系彩超及CT检查是腹膜后纤维化的重要辅助检查,输尿管松解腹腔间置术及输尿管插管术是治疗腹膜后纤维化主要方法,肾穿刺造瘘术是危重患者及输尿管插管术失败的补救手术。单侧输尿管松解腹腔间置术可能导致对侧腹膜后渗出、纤维粘连而致对侧肾积水。  相似文献   
3.
对鼻炎滴剂中的主药作了定性定量分析,以作为控制该产品的质量指标.  相似文献   
4.
阴茎硬结症是1943年由Peyronie首次提出,属于阴茎白膜的慢性纤维化疾病,是以阴茎白膜下形成纤维化斑块硬结为特征的病变,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根治性治疗手段。有学者对8000名30-80岁的男性居民进行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其发病率为3.2%,且随年龄增加发病率增高(30~39岁为1.5%.40-59岁为3.0%.60-69岁为4.0%.4.0%.大于70岁为6.5%)。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RLPN)治疗T1a期肾细胞癌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T1a期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热缺血时间、术后住院天数.结果:31例手术均顺利完成,1例术中出血较多转开放性手术.手术时间90~155 min(平均115 min);热缺血时间15~34 min(平均23 min);术中出血40~280 mL(平均105 mL);术后住院8~l0d(平均9d).术后1例发生漏尿.患者均康复出院.术后病理:肾透明细胞癌24例,嫌色细胞癌6例,乳头状癌2例.随访3~79个月,患者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远处转移及切口种植等.结论: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1a期肾细胞癌安全可行,是≤4.0cm的Tta期肾细胞癌的首选治疗术式,值得在具备条件的医院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评估后腹腔镜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对13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4.0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支肾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120~170min,平均135min;分支肾动脉阻断时间14~40min,平均26min;术中出血量50~190ml,平均95ml;术后住院时间8~10d,平均9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10例,嫌色细胞癌2例,乳头状癌1例,肿瘤切缘均阴性。随访5~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转移。结论:后腹腔镜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最大限度保留肾功能单位。初步观察该手术安全可行,是后腹腔镜下肾动脉主干阻断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2~16岁患儿小阴茎发育情况,探讨青春期小阴茎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治疗的28例青春期小阴茎患儿,其中睾酮治疗组21例,睾酮联合来曲唑治疗组7例,观察睾酮组与联合组患儿阴茎牵拉长度(SPL)。结果睾酮组治疗前SPL(4.1±0.9)cm,用药后3个月SPL(6.7±0.6)cm;联合组患儿治疗前SPL(4.3±0.9)cm,用药后3个月SPL(7.4±1.0)cm,两组患儿用药后3个月SPL较治疗前明显增长(P<0.01),效果显著。结论青春期小阴茎患儿早期给予睾酮或联合来曲唑治疗,阴茎增长效果满意。青春期小阴茎患儿应该足够重视,早期发现,积极明确原因,补充睾酮治疗,必要时联合来曲唑,促进阴茎发育。  相似文献   
10.
睾丸扭转好发于青春期男童,以夜间发病多见。其发生原因与精索结构异常及睾丸活动度过大有关,如睾丸引带缺如、精索冗长、睾丸附着点缺如、迷走神经张力高等。突发阴囊疼痛是睾丸扭转的典型症状,而非阴囊首发症状的睾丸扭转在临床也较常见,如突发下腹部或腹股沟区疼痛的青春期男童,应警惕睾丸扭转的可能。体格检查睾丸肿胀、触痛、抬举试验阳性,超声示睾丸血流减少或消失,即可高度怀疑或确诊本病。早期睾丸探查术可防止睾丸因进一步坏死而切除,从而保护男性生育力。一期手术同时行对侧睾丸固定术,有利于防止健侧睾丸扭转,防止男性生育力丧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