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东莞市流行性感冒(流感)病毒感染流行情况.方法 采集门诊疑似流感病人咽拭子分泌物,接种MDCK细胞,于CO2温箱中33.5℃分离培养.培养液血凝试验阳性标本进行分型鉴定.结果 2004年412例中有42例分离出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0.19%;其中H3N2型24例,B型18例.2005年521例中有19例分离出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3.65%;其中H3N2型10例,H1N1为5例,B型4例.2006年945例中有105例分离出流感病毒,分离阳性率为11.11%;其中H1N1型37例,B型68例.病毒分离阳性率3年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42,P<0.01),2004与2006年分离阳性率高于2005年.结论 2006年分离阳性率最高,2005年分离阳性率最低.2004年仅有H3N2与B型,2005年比2004年多了H1N1型,但2006年没有分离到H3N2,仅有H1N1和B型.2004与2005年以H3N2型流感病毒流行为主;2006年则以B型为主,其次为H1N1.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荧光定量RT-PCR法对疑似流感疫情标本进行快速检测,为疫情中病原体的确定提供快速准确的实验室依据。方法:采集疑似流感人员咽拭子分泌物标本,用荧光定量RT-PCR法快速检测标本中是否存在流感病毒核酸。同时接种MDCK细胞进行分离培养、分型鉴定。结果:共采集标本26份,H5亚型禽流感及甲型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结果均为阴性。取其中10份进行B型流感病毒荧光定量RT-PCR检测,有7份阳性。26份标本中共有13份分离出病毒株,经鉴定均是B型流感病毒。结论:荧光定量RT-PCR法准确快速的检测出流感病原体,并且比组织培养敏感性要高,为疫情的处理提供了及时正确的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如何有效利用有机溶剂挥发性组分分析数据,提升区域有机溶剂防控水平.方法 收集深圳市龙岗区2011-2018年有机溶剂挥发性组分分析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6份报告共检出芳香族烃类化合物、醚类化合物等18类化合物,含甲苯、苯、甲醇、正己烷、三氯乙烯等241种有机组分,检出概率为0.09% ~45.12%...  相似文献   
4.
东莞市1994~2003年霍乱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东莞市1994~2003年霍乱流行特征和状况,为制定霍乱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东莞市1994~2003年共发生霍乱病例236例,平均年发病率为0.58/10万;流行一般自4月开始,6~9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主要分布在厚街、虎门、洪梅和沙田等沿海镇区,占82.63%;发病年龄最小的为9个月,最大的为91岁,男女性别比为1∶1.43,以青壮年为多见,15~45岁为213例,占总病例数的90.25%;职业分布为民工占绝大多数,占总病例数的83.05%,其次为农民(10.71%);流行形式以暴发为主,暴发病例占总病例数的94.49%;传染途径以水源性和食源性为主。结论东莞市属霍乱常发地区,病例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青壮年为主,民工为发病的高危人群,在防治对策上应坚持“标本兼治,治本为主”的原则,采取“三管一灭一宣传”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按“早、小、严、实”的原则,认真处理好疫点和疫区,加强腹泻病人和水体、海产品、熟食等外环境的监测,从根本上控制霍乱的发生和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东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东莞市2010年网络直报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10年东莞市共报告手足1:7病病例22716例,发病率为373.19/10万;其中重症病例397例,重症率为1.75%;死亡6例,病死率为0.03%,重症病死率为1.51%。城镇片发病率最高(485.57/10万),沿海片重症率最高(2.12%)。年龄〈5岁的重症患儿占92.95%(369/397),散居儿童占81.11%(322/397),散居儿童重症率(1.93%,322/16722)高于其他儿童(1.25%,75/5994)(P〈0.01);流动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率(2.12%,310/14657)高于本地儿童(1.08%,87/8059)(P〈0.01)。对391例病例(另外6例为外市导入病例)的粪便或肛拭子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率为98.21%(384/391),其中EV71阳性占84.38%(324/384)。结论东莞市手足口病重症病例以5岁以下散居儿童为主,今后应有针对性地加强手足口病的宣传教育,重点提高低年龄组儿童家长对手足口病的认识,倡导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增强就诊意识。  相似文献   
6.
东莞市2009年流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东莞市流感流行动态,探索流行规律,为该市流感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每周统计监测点流感样病例数据,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并进行季节性流感病毒分离。[结果]东莞市监测门诊全年共监测门诊病例2688759人次,累计报告流感样病例61982例,流感样病例占门急诊病例总数构成比为2.3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769例,结果阳性377例,核酸检测阳性率为49.02%,其中新型甲型H1N1流感197例,季节性H3N2型91例,季节性H1N1型40例,乙型29例,其他型别20例;共分离出季节性流感病毒83株,分离阳性率为6.72%,其中季节性H3N2流感病毒31例,乙型流感病毒30例,季节性H1N1流感病例20例,季节性H1N1及乙型流感病毒混合感染2例;共报告流感及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64起,其中甲型H1N1流感聚集性疫情50起、季节性流感及流感样病例聚集性疫情各7起,学校疫情占93.75%。东莞市2009年流感发病高峰为6~7月及9~12月,1~5月以乙型流感为主,6~8月以季节性甲型流感为主,9~12月以甲型H1N1流感为主导。[结论]2009年该市出现了两个流感活动高峰,6月份以来该市流感的优势毒株逐渐由季节性流感向甲型H1N1流感转变,预计在2010年上半年,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传播将依然活跃,出现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仍会有重症和死亡病例的出现。  相似文献   
7.
东莞市2004年流脑疫情分析及防制对策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对东莞市2004年流脑疫情进行分析,为探讨东莞市流脑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和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东莞市2004年的流脑疫情、流行菌株进行分析,采用纸片法检测菌株的药敏情况。结果东莞市流脑以散发为主,也偶有暴发疫情发生;外来青工是发生流脑的高危人群;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和耐药性均已发生较大改变。结论建议在外来青工中开展A+C群流脑菌苗普种。在疫情处理时,选择脑膜炎双球菌对之敏感的利福平等药物作为预防药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