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调查重庆市婴幼儿母乳喂养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地域差异和经济情况,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重庆市主城4个区和2个周边区县共633名0~36月龄婴幼儿的母亲为研究对象。调查数据录入Epi Data 3.1数据库,采用SPSS 18.0 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并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法分析婴儿4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的影响因素。结果 被调查地区婴儿4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为58.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伴喂养方式为纯母乳喂养、自觉母乳量能满足婴儿、对母乳喂养有信心是纯母乳喂养的有利因素;介意公共场所母乳喂养是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结论 被调查地区婴儿4月龄内纯母乳喂养率有待提高,亟待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母亲母乳喂养知识、态度、行为之间的关系,为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重庆市6个区县633例婴幼儿母亲为研究对象,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方法对其一般状况、母乳喂养的知识、态度和行为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整理,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结果:1重庆市4个月龄婴儿纯母乳喂养率为58.4%。母亲对母乳喂养益处的知晓率为70.4%,对正确的母乳喂养方法的知晓率为71.9%。2χ2检验结果显示,自觉母乳量、母乳喂养的信心、同伴喂养方式、公共场所母乳喂养态度、开奶时间及是否采取泌乳措施在纯母乳喂养组与非纯母乳喂养组之间存在差别,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同伴喂养方式为纯母乳喂养、自觉母乳量能满足婴儿、对母乳喂养有信心是纯母乳喂养的有利因素;介意公共场所母乳喂养是纯母乳喂养的不利因素。结论:重庆市母乳喂养现状有待高。促进母乳喂养知-信-行模式的协调发展,积极开设公共场所母乳喂养室,可以成为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 在中国鄞州电子健康档案研究(Chinese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research in Yinzhou, CHERRY)的队列人群中,评估国内外不同指南最新推荐的2型糖尿病筛查策略在我国发达地区人群中预防心血管病的效果。方法: 采用马尔可夫(Markov)模型模拟并比较的系统性筛查策略包括:(1) 根据《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的推荐,在40~70岁人群中筛查(策略1);(2) 根据2022年美国糖尿病学会《糖尿病医学诊疗标准》的推荐,在35~70岁人群中筛查(策略2);(3)根据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2021年更新的《2型糖尿病的筛查建议声明》的推荐,在35~70岁且超重或肥胖(体重指数24 kg/m2及以上)的人群中进行筛查(策略3)。根据指南推荐,对筛查阳性(空腹血糖7.0 mmol/L及以上)的人群强化控制血糖以达到目标值(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0%以下)。马尔可夫模型循环周期设为1年,研究期限设为10年,模拟10个周期,计算的结局指标包括心血管病事件发病数和全因死亡数等结局事件数,以及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事件或全因死亡需筛查人数等效果评价指标。马尔可夫模型的参数主要来源于CHERRY队列人群和公开发表的文献。采用单因素敏感性分析探讨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变化对结果的影响,采用概率敏感性分析探讨糖尿病发病率、筛查方法的灵敏度、强化干预措施的效应强度等参数的不确定性。结果: 研究纳入的289 245名基线无心血管病且未诊断糖尿病的35~70岁人群中,与机会性筛查相比,在40~70岁人群中进行系统性筛查的策略1可预防的心血管病发病数为222[95%不确定性区间(uncertainty interval, UI):180~264]例,在35~70岁人群中筛查的策略2为227(95%UI: 185~271)例,在35~70岁且超重或肥胖人群中筛查的策略3为131(95%UI: 98~164)例。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发病数的需筛查人数在策略1、2和3分别为1 184(95%UI: 994~1 456)人、1 274(95%UI: 1 067~1 564)人和814(95%UI: 649~1 091)人。策略2相比策略1每预防一例心血管病的需筛查人数增加90(95%UI: -197~381)人,但心血管病预防效果相似; 策略3相比策略2的需筛查人数减少460(95%UI: 185~724)人,筛查效率更高。单因素敏感性分析和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主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在我国发达地区人群中,根据现有的最新指南开展糖尿病系统性筛查能够减少心血管病发病和全因死亡,但仅降低筛查起始年龄从40岁到35岁对预防心血管病效果的增益并不明显,如果降低筛查的起始年龄到35岁需要同时考虑超重或肥胖的危险因素以便提高筛查效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