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6~2008年我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的用药情况,为加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与依据。方法:对我院2006~2008年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患者的用药种类、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药品限定日费用(DDC)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我院住院患者用药种类相对稳定,抗肿瘤药、麻醉药、抗微生物药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药金额较多。2007年起,由于碘^125I密封籽源的开展使用,抗肿瘤药销售金额跃居首位。销售金额排序前10位的单品种药物统计遵循同样的规律。DDDs列前10位的药品中,DDDs总体逐年增高,而DDC则成下降趋势。结论:我院住院患者用药种类较为单一,用药品种较为稳定,使用较为合理。我院招标模式及药品价格管理也较为严格。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尚需加强抗微生物药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2.
郭旭  刘立婷  牛桂田 《首都医药》2009,16(20):34-35
目的了解北京大学口腔医院2006年~2008年住院患者手术应用麻醉药品情况及用药趋势,为麻醉药品临床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手术室HIS系统对2006年~2008年麻醉药品用药数量、用药金额、用药频率、日均用药金额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使用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居DDDs首位的是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DDDc小的药物是枸橼酸芬太尼注射液。结论手术量逐年加大与医院总体收治病人数增加趋势一致,属于合理增长。DDDc小的药物用药频度大,手术用药基本合理。  相似文献   
3.
刘立婷  齐宪荣 《中国药学》2008,17(4):291-296
荧光素阴离子葡聚糖(DFA)和寡核苷酸(ODN)可以和带正电的聚乙亚胺(PEI)通过自组装的方式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为了调查PEG修饰对PEI聚电解质复合物的药学特性及细胞摄取效率的影响,我们进行了此项研究。DFA和ODN与PEI及PEI—PEG通过吹吸混匀形成聚电解质复合物。我们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射法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法对聚电解质复合物的表面性质(粒径,ξ电位),PEI及PEI—PEG延滞ODN的能力等进行了评价。MCF-7对DFA/PEI及DFA/PEI-PEG的摄取效率通过流式细胞术进行测量,并通过激光扫描聚焦显微镜(CLSM)法来观察DFA/PEI及DFA/PEI—PEG聚电解质复合物的细胞内摄作用。N/P比对ODN/PEI聚电解质复合物的粒径和ξ电位影响很大,而ODN/PEI—PEG复合物的粒径受N/P比的影响要小一些,在N/P=2~16范围内,ODN/PEI—PEG复合物的粒径在30~100nm左右。PEI和PEI—PEG在N/P比等于4时就开始出现延滞ODN的现象,彻底延滞在N/P比等于8时出现。MCF-7的细胞摄取效率与DFA浓度及转染时间呈正相关,在适宜条件下,细胞摄取率可超过99%。本实验结果显示通过隐形修饰的PEI自组装形成的聚电解质复合物可以提高其作为基因载体递送基因进入细胞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低频超声联合盐酸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RP62A生物被膜(biofilm,BF)结构的影响.方法 建立成熟RP62A BF模型.分组处理,XTT法测BF细菌活性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ISA软件定量分析BF;扫描电镜观察BF结构改变.结果 单独低频超声作用BF无效果,1.875 mg/mL浓度氨溴索能有效清除BF,较空白对照组区域孔率增大,平均扩散距离和结构熵减小,P<0.05;氨溴索联合低频超声(1、0.5h)组效果更加显著,与单独氨溴索组相比,P<0.05;扫描电镜显示低频超声能明显促进氨溴索对BF的作用,使BF变薄,结构趋于单一疏松.结论 低频超声能显著促进氨溴索对表皮葡萄球菌BF的清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后某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进一步干预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统计方法,对该院2011年7-12月、2012年1-6月、2012年7-12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指标、各级抗菌药物使用情况、DDDs排序列前10位的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住院患者多数抗菌药物应用指标不断改善,3个时期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分别为95.05%、85.81%和67.91%,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60.93、47.93和41.22 DDDs/100人/天,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用抗菌药物比例分别为99.33%、76.98%和19.91%。3个时期抗菌药物使用均以非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为主,DDDs分别为12 514.95(89.19%)、8 095.26(77.57%)和6 797.17(72.47%);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呈上升趋势,DDDs分别为1 479.39(10.54%)、2 251.35(21.57%)和2 514.57(26.81%);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少有使用,DDDs分别为37.00(0.26%)、90.00(0.86%)和68.00(0.72%)。结论:专项整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该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但仍需加强对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时机不当、使用疗程过长的干预,并控制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低频超声联合环丙沙星对铜绿假单胞菌PAO1菌株生物被膜(biofilm,BF)的杀菌作用及其结构的影响.方法 建立PAO1菌株BF模型,设空白对照组,低频超声组,环丙沙星组,环丙沙星+低频超声组(超声辐射前给药),低频超声+环丙沙星组(超声辐射后给药),XTT比色法测定BF细菌活力的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并结合图像结构分析软件对BF结构进行定量分析;扫描电镜观察BF结构的改变.结果 环丙沙星+低频超声组和低频超声+环丙沙星组BF细菌活力明显降低,BF厚度变薄,区域孔径增大,平均扩散距离与结构熵减小,与空白对照组、低频超声组、环丙沙星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扫描电镜显示,低频超声联合环丙沙星对BF清除明显.结论 低频超声联合环丙沙星对PAO1菌株BF有很好的杀菌作用,且能破坏其结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纳米银离子对表皮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生物膜(biofilm)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摇床法,以纳米银离子含量不同的乙烯-醋酸乙烯酯(ethylene-vinyl acetate,EVA)塑料为细菌粘附载体,建立体外生物膜模型;将培养2d的标本分别放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SEM)和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空白组与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生物膜的形成情况;荧光探针SYT09/PI标记生物膜内细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结合生物膜图形结构分析软件(image structure analyze,ISA)分析纳米银离子作用后1d、2d组生物膜的结构变化.结果 2d组生物膜经SEM和荧光显微镜检测,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相比空白对照组,细菌变得稀疏,结构明显受到破坏,多糖产量减少.CLSM下观察可见经纳米银离子干预后生物膜菌落变稀疏,孔道变多:ISA软件分析结果显示,2d时空白对照组与0.1%纳米银离子干预组生物膜厚度、平均扩散距离(average diffusion distance,ADD)和结构熵(textual entropy,TE),分别为17.55±2.08和10.80±1.68:3.56±0.54和1.85±0.06;5.29±0.57和2.72±0.39(P<0.05):区域孔率(areal porosity AP)为0.90±0.02和0.98±0.01(P<0.05).0.05%纳米银离子组其作用效应没有0.1%纳米银离子组明显.1d组生物膜也有相同的趋势.结论 纳米银离子可破坏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结构,高浓度组较低浓度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口腔临床药物学是现代药学与口腔临床相结合的枢纽性学科,是该校八年制口腔医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之一,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毕业后从事口腔医学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如何提高教学效果,作者结合多年的口腔临床药物学教学经验,根据口腔临床药物学课程特点,针对八年制口腔医学生的培养要求,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抗菌药物专项整治前后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对2009-2012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2年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分别为71.78、71.99、65.76和44.41;4年中头孢菌素类使用强度均居首位,且以二代头孢为主,三代头孢、碳青霉烯类和糖肽类等“高档”抗菌药物均少有使用.结论医院抗菌药物总体使用较为规范,专项整治活动后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有明显下降,有待进一步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部分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广州市售水产品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并评价其健康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消费建议。方法于2018年12月,采集广州市售居民消费量大的11种水产品,测定铅(Pb)、铬(Cr)、铜(Cu)、锌(Zn)和镍(Ni)5种重金属的含量;并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Pi)、污染指数(MPI)、暴露边界法(MOE)以及致癌风险指数(CRI)评价其污染程度与健康风险,在此基础上推导其消费建议值。结果鱼类体内5种重金属含量均未超标,贝类中Pb、Cu含量超标,含量范围分别为0.08~2.9、0.86~428.8 mg/kg,超标率分别为4.5%(3/67)和13.4%(9/67)。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表明,白贝、扇贝中的Ni以及河蚌中的Pb、Cr、Ni处于轻度污染水平,白贝中的Pb以及生蚝中的Zn处于中度污染水平,生蚝中的Cu处于重度污染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评价结果为生蚝河蚌白贝花螺扇贝象拔蚌鲳鱼草鱼鲫鱼鲈鱼小黄鱼。生蚝中Cu的非致癌风险超过限量值(MOE=1),其他种类水产品均处于可接受范围;所检测的水产品中Pb、Cr、和Ni的致癌风险属于可接受或可忽略水平,白贝和河蚌中重金属的总致癌风险达到1.26×10~(-5)和1.47×10~(-5),超出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1×10~(-5))。结论广州市售水产品鱼类重金属污染较轻,贝类中部分重金属超标,人体膳食摄入贝类存在一定的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