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100例,ASAⅠ-Ⅱ级,年龄35—60岁,随机分成五组,Ⅰ组:0.125%Levob;Ⅱ组:0.125%Levob+0.25μg/ml Suf;Ⅲ组:0.125%Levob+0.5μg/ml Suf;Ⅳ组:0.125%Levob+0.75μg/ml Suf;Ⅴ组:0.125%Levob+1.0μg/ml Suf,每组2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观察镇痛效果;记录开机后4、8、16、20和24h等共5个时点的BP、HR、RR、SpO2以及静息时和咳嗽时VAS等数值、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结果五组病人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和手术结束前硬膜外腔最后一次给药时间基本相同(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4、8、16、20、24h等时间点静息VAS和咳嗽VAS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Ⅰ组和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和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24h内恶心、呕吐及瘙痒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Ⅰ组和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需追加曲马多辅助镇痛病例数少。各组在4、8、16、加、24h等时间点未观察到血压心率异常变化及呼吸抑制,下肢肌力恢复良好,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级。结论0.5μg/ml Suf是0.125%levob最佳配伍剂量,镇痛效果好,副反应少,可作为妇科术后首选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根据术后患者自控镇痛(PCA)的特点、术后恢复期患者心理和生理特点探讨术后急性疼痛服务(APS)的护理。方法 回顾我院电脑程控泵10 000例PCA患者APS中的护理质量,分析术后期间患者瘙痒、恶心呕吐、过度镇静、严重呼吸抑制、低血压、运动阻滞、感觉障碍、尿潴留及PCA泵运转失常,报警情况和硬膜外导管脱出、导管PCA泵连接脱落、穿刺点渗血、导管堵塞等的发生及处理情况,并结合患者的反馈情况,总结术后PCA护理特点。结果术后PCA有如下特殊的护理要求:①心理护理十分重要;②充分利用术后PCA镇痛效果好的优点,促进患者康复;③针对PCIA,PCRA,PCSA等途径特点进行护理;④针对PCA用药配方中各种药物的药理特点进行护理。⑤掌握PCA泵的应用以及时解决可能发生的各种报警。结论 护理人员应了解PCA新技术,根据术后疼痛患者的心理生理特点和术后PCA途径、用药配方选择等做好重点观察和护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年龄对小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和下肢骨科术后病人75例(ASAⅠ-Ⅱ级),年龄22岁-85岁,根据年龄分为A组(22岁-45岁)、B组(46岁-64岁)和C组(65岁-85岁),每组25例。术后三组均经硬膜外导管接通并开启电子镇痛泵,三组药物配伍和PCA给药模式相同:负荷剂量5μg,背景剂量1μg/h,PCA追加剂量2.5μg,锁定时间3 min。记录PCA开机给负荷量后0、4 h、8 h、20 h、24 h和48 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并计算术后第二天舒芬太尼累积用量。结果术后4 h、8 h、20 h和24 h等时间点A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8h和20h等时间点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组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年龄以及伴随年龄增加发生的椎管内退行性改变是影响小剂量舒芬太尼PCEA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老年病人效果最好,不良反应少,适宜老年病人选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观察硫氮(?)酮(DT)135~240mg/d对26例冠心病心肌缺血的疗效,发现DT显著降低休息时,运动2、4,6 min、心率、血压和二项乘积,增加运动耐量,延迟运动诱发心绞痛,改善缺血性ST段下移和PEP/LVET,预防心绞痛发作。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者疗效更明显,认为DT能改善心肌缺血,特别适用于冠心病伴高血压者。  相似文献   
6.
U波倒置,特别是不伴其它心电图改变的孤立性U波倒置(孤U倒)常见于器质性心血管疾病。近年来日益引起临床心血管医生与心电图工作者的重视,为了了解其病因与临床意义我们仅将近三年来所见到的U波倒置进行分析报告,并结合文献略加讨论。  相似文献   
7.
予激综合征比较常见,其意义是可使心电图和临床诊断复杂化,且常伴有室上性心动过速。本文报告近五年来我院的237例予激综合征,并对有关问题作简要讨论。 临床资料 237例中男131例,女106例。年龄7~76岁,其中2l~50岁占64.5%。予激综合征常见于健康人,本组181例未发现任何疾病,占76.4%。44例伴有心脏病,占18.6%,计高血压19例、冠心病10例、风心病6例、心肌病5例、先心病3例、肺心病1例。伴有其它疾病12例,占5.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丛神经阻滞对瑞芬太尼致甲状腺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拟行甲状腺次全切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成颈丛神经阻滞组(B组)、吗啡组(M组)和对照组(C组)各20例。全麻诱导前30分钟3组分别行双侧颈浅丛神经阻滞,B组双侧颈浅丛各注入0.25%罗哌卡因10 ml,M组和C组注入0.9%生理盐水10 ml。术中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记录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拔管期间躁动和寒颤的发生情况,以及意识恢复后5分钟时的口述痛觉评分(VRS评分)。分别于术后1(T1)、2(T2)、4(T3)、8(T4)、12(T5)和24小时(T6)等时点,采用VAS评分评价患者静态和动态的疼痛程度。记录术后24小时内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嗜睡、恶心呕吐和皮肤瘙痒的发生情况。结果 M组苏醒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均长于B组和C组(P〈0.05);C组意识恢复后5分钟时VRS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两组(P〈0.05);与C组比较,B组和M组T1~6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B组与M组各时点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间躁动发生率C组明显高于B组和M组(P〈0.05);恶心呕吐、嗜睡、皮肤瘙痒发生率M组明显高于C组和B组(P〈0.05)。结论颈丛神经阻滞超前镇痛可有效预防瑞芬太尼致甲状腺术后痛觉过敏,与吗啡静脉注射超前镇痛相比,副作用更少,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9.
芬太尼复合氟哌啶行PCA致锥体外系反应一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患者,男,18岁,62kg,因舌骨囊肿在双侧颈丛(1%利多卡因+0.15%地卡因+ 1: 20万肾上腺素,右侧深浅丛,左侧浅丛)阻滞下行舌骨囊肿切除术,术中辅助氟芬合剂 2ml、异丙酚2mg·kg-1h-1加强镇静,面罩供氧。术中平稳,手术经过顺利。术毕10min病人完全清醒,术后1h病人痛感明显,经外周静脉行PCA。镇痛药物配方为:100ml药液中含芬太尼 1mg+氟哌啶10mg,采用负荷剂量 5ml+持续给药剂量 1ml· h-1+PCA剂量1ml,锁定时间8min,1h内最大给药限制剂量20ml…  相似文献   
10.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是1种少见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的心电图异常。本文对我院近12年来143例临床及心电图资料较完整的CLBBB进行分析讨论。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条件 (1)QRS间期≥0.12s;(2)左室面导联为宽钝的R波,一般没有q波;V_1为QS波,没有γ波或γ很小;(3)ST—T一般与QRS主波方向相反;(4)排除了预激征候群及室性心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