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目的探究耐多黏菌素和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polymyxin resistant and carbapenemase-resistantKlebsiella pneumoniae, PR-CRKP)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期间检出CRKP的患者资料, 根据对多黏菌素B的药敏试验结果分为CRKP组和PR-CRKP组, 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入院前6个月抗菌药物暴露情况、入院时临床检测指标、检出目标菌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和侵入性操作时间等,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R-CRKP的危险因素。采用SPSS 26.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CRKP感染患者170例, CRKP组123例, PR-CRKP组47例。单因素分析显示, 与CRKP组相比, PR-CRKP组的年龄更高(Z= -2.186, P= 0.029), 入院前6个月半合成青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多黏菌素类和喹诺酮类药物的暴露史比例更高(χ2= 3.930、5.414、11.939、8.478, P值均 < 0.05), 入院时诊断为感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热挤压伤严重毁坏后,采用腹部薄皮瓣插入修复的可行性。方法32例严重热挤压伤患者全部是手指、手背和部分前臂的损伤,深达肌腱和骨质;皮瓣选择侧腹部13例、下腹部15例、胸腹部4例,皮瓣断蒂时间根据手的毁坏程度分为0.5~3个月。结果32例皮瓣全部成活,手的外观和功能恢复,患者满意。结论腹部薄皮瓣修复手的严重热挤压伤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4.
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及施行整形手术常需取自体断层中厚皮。传统处理供皮区创面的方法为使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加消毒外敷料包扎或半暴露待其自愈。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供皮区创面,对照传统的凡士林纱布外敷组,得到bFGF既能加速创面修复愈合,亦能减少远期瘢痕生长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并验证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风险评分系统,为ICU降低CAUTI的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ICU在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期间1026例留置导尿管患者进行CAUTI目标性监测,利用1∶1简单化随机方法分为模型组和验证组,各513例。根据模型组数据筛选出CAUTI影响因素,建立风险评分系统应用于验证组,计算验证组中每例患者的风险评分。采用模型组和验证组数据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图(ROC),根据ROC曲线下面积判断该风险评分系统建立的有效性。结果本研究期间患者发生CAUTI 44例,千日感染率为3.99‰。ICU住院时间、插管日数、未正确固定尿管、未规范执行手卫生是模型组导尿管插管患者CAUTI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利用此结果建立CAUTI风险评分系统,发现验证组中的高、中、低风险得分患者CAUTI发生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得分越高者患CAUTI的风险更高。最终利用该评分系统对模型组及验证组患者绘制ROC曲线,发现二者ROC曲线下面积均接近1,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再次说明该评分系统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结论建立CAUTI风险评分系统,采取针对性的早期干预可降低CAUTI的发生率,为患者提供最优经验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信息化.方法 利用医院网络平台和相关法规标准,开发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信息系统,探讨信息化系统对监测质量的影响.结果 环境卫生学监测信息系统上线后,实现了线上数据统计分析和管理.应用信息化系统后,医院环境卫生学监测合格率由使用前的95.63%升高至98.75%,复查及时率由使...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ICU多药耐药菌感染进行分析,探讨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的控制措施。方法对2011年医院ICU 83例多药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病原菌种类、数量、感染部位。结果 83例多药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共培养出367株多药耐药菌,位居前3位细菌依次为鲍氏不动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分别占42.51%、29.70%、8.45%;多药耐药菌主要分布在呼吸道,284株占77.38%,其余部位依次为血液、器官/腔隙、切口、导管、泌尿道、肠道,分别占9.26%、4.90%、4.09%、2.18%、1.91%、0.27%。结论采取完善耐药菌监测机制、开展ICU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进行教育培训、保障设施设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感染控制措施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在医院内的流行和暴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常州市各医疗机构发热门诊现状及建设规划方案中常见感控流程共性问题的分析,探索和思考发热门诊规划的"平疫结合"模式.医疗机构须完善发热门诊建设规划,提升发热门诊建设水平,以满足重大疫情防控需要.  相似文献   
9.
修复深度烧伤创面及施行整形手术常需取自体断层中厚皮。传统处理供皮区创面的方法为使用消毒凡士林纱布加消毒外敷料包扎或半暴露待其自愈。采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供皮区创面,对照传统的凡士林纱布外敷组,得到bFGF既能加速创面修复愈合,亦能减少远期瘢痕生长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某综合医院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特点、疾病组分布及发生院内感染相关资料分析,探索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及院内感染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318例非计划再次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发生院内感染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两组患者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共回顾性分析102 332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18例发生非计划再次手术,在各疾病组中分布存在差异。其中感染组91例,非感染组227例,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在住院天数、手术间隔时间等存在显著差异(P < 0.05)。院内感染类型以手术部位感染占比最高,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肠杆菌占多数。结论:非计划手术患者术前院内感染发生率高,加强院内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对减少非计划再次手术的发生及不良影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