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154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摘要】目的:从强化程度、对比剂伪影、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探讨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应用于肺癌患者的最佳方案。方法:将入组的104例患者随机按两种增强方案进行胸腹盆联合增强CT扫描,共进行127次检查(若同一患者做2次检查,则采用交叉入组方式)。增强方案A: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对比剂注射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肺尖至耻骨联合。方案B:对比剂注射后32s行动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紧接着完成胸部扫描;注射对比剂后60s行静脉期扫描,范围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方案A、B的延迟期扫描均开始于对比剂注射后120s,扫描范围均从膈顶至耻骨联合水平。采用t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客观评价(主动脉、肺动脉、腹主动脉CT值和辐射剂量),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方案的图像主观评价(对比剂伪影,纵隔淋巴结及腹盆腔各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 两位医师的主观评判结果一致性采用kappa分析。结果:方案B的胸部血管强化较方案A更高(P均<0.001),腹主动脉CT值无统计学差异。相对于方案B,方案A形成的对比剂硬化伪影较轻、对淋巴结、肿瘤和胸膜病变显示效果更好(P均<0.001)。两方案间的腹盆腔脏器的强化程度和噪声评级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方案B的辐射剂量较方案A更大(P<0.001)。结论:对于胸腹盆腔联合增强CT扫描,对比剂注射后60s的胸部扫描方案较32s后动脉期扫描可更好的显示淋巴结及胸膜病变,同时减少对比剂的硬化伪影,并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监测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疾病监测是疾病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了解疾病及其影响因素的动态变化、发展趋势和评价防治对策的重要手段和依据.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已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开展慢性病的防治和监测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杭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了NCD监测模式的调研.本次调研共访谈、座谈及问卷调查了卫生管理人员20人,慢病防治专家16人,慢病防治业务人员127人.  相似文献   
3.
随着现代新生儿救护技术的提高,静脉输液作为治疗抢救危重儿最常用、最重要的基础护理操作,一直是困惑NICU护士的主要问题,我院NICU采用腋静脉留置针应用,取得了不错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育龄妇女、孕妇及乳母碘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缺碘地区食用合格碘盐的育龄妇女和孕妇及乳母碘营养状况。方法 对病区育龄妇女和孕妇及乳母进行观察。采用酸消化砷铈接触法及全定量直接滴定法分别检测尿碘,乳碘和盐碘含量。结果 育龄妇女和孕妇及乳母尿碘含量分别为219.37μg/L,203.98μg/L,178.55μg/L,尿碘值小于100μg/L占24.14%,三组人群尿碘水平依次降低,但差异未显示统计学意义;乳碘值为122.72μg/L,小于100μg/L达33.93%,提示应关注特需人群的碘营养问题。结论 应开展对育龄妇女和孕妇及乳母的尿碘监测。以指导合理补碘,防止胎儿和婴幼儿碘营养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砷在医学检验和环境监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在自然界分布广范,而且又具有较强的挥发性,常给试样的前处理工作带来相当的困难和麻烦。为交流信息,现将我们数年来使用的实验室预处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样品的前处理对砷试样的前处理,按照样品的性质和特点,通常包括一般性处理和热消解两部分: 一、一般处理:土壤样品:风干后,剔除残留的植物茎、叶、石块,用玛瑙乳钵研磨,通过20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联合检测在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8月天津北大医疗海洋石油医院收治的149例脑梗死患者,所有患者根据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比较3组血清hs-CRP及血脂水平,分析脑梗死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和血清hs-CRP、血脂水平的关系,并比较血清hs-CRP、血脂水平单一及联合诊断重型脑梗死的价值。结果149例脑梗死患者中,重度脑梗死56例(37.58%),NIHSS评分为(19.89±3.24)分;中度脑梗死60例(40.27%),NIHSS评分为(9.85±2.54)分;轻度脑梗死33例(22.15%),NIHSS评分为(2.05±0.85)分。重度组血清hs-CRP、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最高,其次为中度组,轻度组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C、LDL-C水平升高可能是造成病情严重的影响因素(OR>1,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hs-CRP、TC、LDL-C水平单一及联合诊断重型脑梗死的AUC分别为0.701、0.816、0.811、0.843(AUC>0.70),诊断效能均较理想,且联合诊断的价值最高。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TC、LDL-C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升高,可将其作为临床评估脑梗死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为临床制订干预及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观察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恶性淋巴瘤治疗中的作用。对52例恶性淋巴瘤患者随机分为二组,27例接受化疗加G-CSF治疗,25例单独应用化疗.并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另行分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G-CSF治疗组在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降低持续时间、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化疗总疗程后延病例数及化疗总剂量减少病例数等方面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0.001)。但临床缓解率和2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G-CSF治疗可显著加快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数的恢复.并明显减少化疗总疗程延及总剂量减少病例数。以上结果提示.G-CSF可有效恢复化疗所致的曰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确保化疗能足量按时完成.将对恶性淋巴瘤的治疗尤其是老年患者的治疗产生有益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病是引起脑卒中、冠心病的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其所引发的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人类死亡、伤残的主要原因。为控制慢性病的发生,降低脑卒中、冠心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1998年以来在哈尔滨市慢病防治示范社区内开展了高血压综合防治管理工作。1管理内容和方法1.1随访管理目标以各类高血压患者为重点管理对象,以强化健康教育与合理治疗为主导措施,以提高高血压患者管理率和控制率为工作目标。1.2随访管理内容根据血压、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及并存临床情况等综合因素水平将社区中筛检出的高血压患者的危险量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四级(卫生部和中国高血压联盟编写《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并进行分级管理,提供预防保健知识和技能,指导合理用药,根据病情和器官受累情况随时调整个体治疗方案。病人开始治疗后的一段时间,为了评估治疗反应,使血压稳定地维持于目标水平须加强随诊,寻找其最小有效剂量且能耐受的药物,诊视的相隔时间须较短,建议每周一次或按病情确定。1.3随访时限和方式低危和中危:每3个月随访一次;高危和很高危:立即或1周内提出治疗建议,每1个月随访一次。如某人收缩压和舒张压属于不同水平,要按较短时间内随访处理。对新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在初诊和...  相似文献   
9.
不同体重与腰围与糖耐量低减患病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 了解不同体重、腰围、超重和肥胖与糖耐量低减(IGT)患病率关系,为预防和控制IGT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个社区和2个乡镇15岁以上本地居住5年以上的居民,共计4682人。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身高、体重、腰围,测定空腹口服75g葡萄糖后2h血糖。结果 IGT患病率为7.07%,其中男性为7.43%,女性为6.82%。IGT患病率随体重的增加而不断增高,但30kg组IGT患病率大于40~60kg组,呈现“√”形关系。随腰围增大IGT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至腰围100cm组时达到高峰,此趋势在男、女性中一致,超重、肥胖组IGT患病率明显高于BMI正常组和低体重组,其OR值分别为1.62和2.22,95%C1分别为1.50~2.72和1.87~4.28。结论 IGT的发生与体重、超重和肥胖,尤其是腹型肥胖之间存在密切关联。因此,应保持适当体重和正常体型,加强对肥胖人群和IGT患者的干预。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哈尔滨市社区居民2型糖尿病(DM)的患病现状,探索以社区为基础的DM综合防治模式,有效控制2型DM的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我们于2001年在哈尔滨市道里区通江社区开展了2型DM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