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评估应用抗菌素骨水泥旷置二期翻修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疗效。方法2000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9例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病例,通过对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关节穿刺及培养、术中病灶组织涂片及培养等综合分析,明确诊断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部感染。细菌培养:2例表皮葡萄球菌,4例金黄色葡萄球菌,2例混合感染,1例培养阴性。所有患者均行一期清创后假体取出加抗菌素骨水泥支架旷置;二期翻修采用骨水泥型假体再置换并结合抗感染治疗。结果一期处理后伤口均愈合,平均5.8个月后进行二期手术。术后平均随访40个月时髋关节Harris评分由术前30.8分提高至63.1分。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诊断困难,需多种方法进行综合分析;抗菌素骨水泥旷置二期翻修是治疗髋关节置换术后感染非常有效的方法,感染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
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37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2000-07/2008-0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63~84岁,平均74岁。均由于内固定后并发镙钉对股骨头、颈和髋臼的切割破坏而再次行全髋关节置换。距第1次内固定的时间为13~23个月。全部病例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局部感染等置换禁忌证,置换前Harris评分为(40.0±12.2)分。37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18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19例。本组3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6.3个月。全部病例平均置换时间(81.0±13.6) min,置换过程出血量(662.0±51.8) mL。置换后无伤口感染、脱位、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栓塞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未出现髋部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等异常,X射线平片未见假体松动、下沉、脱位,骨质疏松情况逐步改善。置换后Harris评分为(83.0±12.4)分,其中优20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49%。提示假体置换是治疗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一种有较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切口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胫腓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各类胫腓骨折42例患者,其中闭合性骨折11例,开放性骨折31例。全身情况平稳后行小切口胫腓骨骨折切开复位外固定支架固定术。结果42例均得到随访,时间6—18月,平均14.7月。42例中有6例发生切口感染,经过换药处理及应用抗生素治疗后愈合。有3例发生骨折延迟愈合,均为开放性粉碎性骨折,其余39例均一期达到骨性愈合。结论小切口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是治疗胫腓骨骨折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61例髋臼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髋臼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61例髋臼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髋臼重建钢板固定13例,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27例,采用中空拉力螺钉结合重建钢板固定21例。手术入路包括:前方如路、后方入路、扩展型髂骨股骨入路以及前后联合入路。结果:61例均得以随访,随访时间4~23个月,平均15.4个月,功能恢复依据HHS(Harris hip score)标准,优40例(65.5%),良10例(16.4%),可7例(11.5%),差4例(6.6%)。结论:手术治疗是髋臼骨折治疗的有效办法,恰当的入路选择、良好的复位固定以及术后正确有效的干预措施及早期功能锻炼是取得的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9例(38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并进行术前术后的临床症状、髋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的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进行了平均3年的随访,术后的临床症状及髋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明显改善,Harris评分术前平均32分,术后改善为87分,髋关节术前总活动度为52°,术后改善为135°,患者感觉满意.结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受累髋关节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庆宽  熊波 《颈腰痛杂志》2004,25(4):265-267
目的 比较分析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与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kv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MRI图像变化。方法 对MED组57例、Love’s组27例病例随访。随访时间3-19月,平均11月。22例得到手术前及随访MRI片比较。其中包括MED组12例Love’s组10例。对手术前后突出物、髓核、椎间隙的影像学变化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 MRI的T1图像手术前后均相似。两组间手术前后MRI图像改变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突出物难以完全消失,但突出物变小、1、2信号有降低、椎间隙有继续变窄,病变节段髓核信号有下降的趋势。结论 两种手术后的MRI变化相同。  相似文献   
7.
后路腰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比较MED术与开窗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远期疗效。方法对后路单节段腰椎间盘摘除术的39例患者(MED组22例;开窗组17例)进行问卷调查、JOA评分和复查腰椎MRI。在MRI图像上观察并测量手术前后硬膜外压痕的大小、椎间隙的高度、软骨终板的退变以及手术区域信号的改变情况。结果MED组随访(81±8)个月与开窗组随访(73±6)个月的主观评价(满意率、恢复原工作情况、对手术的评价)、客观评价(JOA评分、改善率和优良率)、MRI改变以及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式术后长期随访在患者的主观评价、客观评价、MRI改变以及并发症方面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8.
选择2000-07/2008-03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同定失败患者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63~84岁,平均74岁.均由丁内固定后并发镙钉对股骨头、颈和髋臼的切割破坏而冉次行全髋关节置换.距第1次内固定的时间为13~23个月.全部病例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局部感染等置换禁忌证,置换前Harris评分为(40.0±12.2)分.37例患者采用骨水泥型假体置换18例,采用非骨水泥型假体置换19例.本组37例患者均挟得随访,平均6.3个月.全部病例平均置换时间(81.0±13.6)min,置换过程出血量(662.0±51.8)mL.置换后无伤口感染、脱位、坠积性肺炎、压疮、下肢深静脉栓寒等并发症.随访期间末出现髋部疼痛、无力、活动受限等异常,X射线平片未见假体松动、下沉、脱位,骨质疏松情况逐步改善.置换后Harris评分为(83.0±12.4)分,其中优20例,良12例,可4例,差1例,优良率86.49%.提示假体置换足治疗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一种有较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我科2001年7月~2006年1月用DHS治疗股骨粗隆部骨折108例,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也有17例病人出现了问题,影响了治疗效果。现就DHS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17例中男11例,女6例,年龄36~83岁,左侧8例,右侧9例,受伤原因:跌伤6例,车祸8例,高处坠落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分析显微内窥镜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MED)与椎板间开窗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Love)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前后MRI图像变化.方法对MED组57例、Love's组27例病例随访.随访时间3-19月,平均11月.22例得到手术前及随访MRI片比较.其中包括MED组12例、Love's组10例.对手术前后突出物、髓核、椎间隙的影像学变化进行测量及分析.结果MRI的T1图像手术前后均相似.两组间手术前后MRI图像改变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术后突出物难以完全消失,但突出物变小、T2信号有降低、椎间隙有继续变窄,病变节段髓核信号有下降的趋势.结论两种手术后的MRI变化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