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88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固定胸腰椎单椎体骨折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在16具新鲜小牛胸腰椎标本(T11-L3)的L1椎体上制作不完全爆裂骨折模型,分为两组,分别行单节段与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对固定后的标本施加扭矩为4Nm的疲劳载荷共2000次,加载频率为0.5Hz,经脊柱三维运动测量系统测量正常、损伤、固定和周期性加载后固定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弯和左/右旋转运动时固定节段的运动范围。结果:单节段固定组前屈、后伸、侧屈、旋转稳定指数(SPI)分别为0.78、0.80、0.92、0.83,双节段固定组SPI分别为0.88、0.89、0.95、0.85,在前屈方向单节段固定组明显小于双节段固定组(P<0.01);疲劳后,单节段固定组SPI在前屈、后伸、侧屈、旋转方向分别降低0.05、0.03、0.05、0.11,降低值均大于双节段固定组,且在旋转和侧屈方向有显著性差异(旋转:P<0.01;侧屈:P<0.05)。结论:两种术式均可重建脊柱骨折即刻稳定性,效果无明显差异。在旋转、侧屈方向,双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抗疲劳载荷效果优于单节段固定术。  相似文献   
2.
羟基磷灰石/多聚左旋乳酸椎间融合器的力学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羟基磷灰石和多聚左旋乳酸(hydroxyapatite/poly-L-lacticacid,HA/PLLA)制成的可吸收性腰椎椎间融合器(cage)的力学特性。方法:形状相同的HA/PLLAcage和Brantigan碳纤维cage及与cage外径相同的人尸体髂骨块各16枚,在材料实验机MTS上分别将3种椎体间置入体行压缩破坏(n=8)和压缩疲劳(n=8)试验,记录置入体压缩破坏时的最大压力、弹性系数以及1万次压力负荷后的高度变形率,并加以比较。结果:在瞬间破坏压力和弹性系数方面,HA/PLLAcage和碳纤维cage均显著高于髂骨块(P<0.05),但两种cage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1万次压力负荷后,两种cage的高度压缩率均显著小于髂骨块(P<0.05),且HA/PLLAcage的平均压缩率显著小于碳纤维cage(P<0.05)。结论:HA/PLLAcage和碳纤维cage较髂骨块具有更强的力学稳定性;与碳纤维cage相比,HA/PLLAcage不仅具有同等的瞬间抗破坏强度,而且具有更强的抗重复负荷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创伤性胸腰椎骨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钉复位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2003年9月-2006年10月,我科共行单节段椎弓根钉骨折椎固定复位治疗胸腰骨折患者70例,其中男50例,女20例;平均年龄39、7岁。骨折按A0分类法分型:A型54例,B型16例。术中将两对椎弓根钉置入骨折椎与相邻正常椎中,复位固定,原位取骨行椎间关节融合。结果手术用时平均8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65ml,切121长度7~10cm。46例获得1年以上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8.6个月(12—35个月),无一例内固定断裂或松动,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中及术后骨折椎的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与术前相比明显改善(P〈0.01),且术后3,6和12个月骨折椎椎体压缩程度和节段后凸角度的纠正与术中相比无明显丢失(P〉0.05)。结论经骨折椎单椎间复位固定融合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脊椎运动功能单位的丢失更少且不易发生内固定松动或折损,可用于多数胸腰椎骨折。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对老年颈椎病患者(≥60岁)行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2010年6月行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并获>3年随访的63例老年患者资料,其中男43例,女20例;年龄为60~80岁,平均67.78岁。评估所有患者手术情况,记录术前、术后1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及之后每半年的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颈椎评分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并根据患者年龄段(低龄,≥60且<70岁,n=49;高龄,≥70岁,n=14)和术前病程时间(>1年,n=21;≤1年,n=42)对部分指标进行对比。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JOA评分和NDI均有不同程度恢复,JOA评分由术前(9.45±3.87)分恢复到术后(13.85±3.73)分,NDI由术前(25.52±4.13)%恢复到术后(13.14±3.24)%。术后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肺部感染、脑脊液漏和术后轴性症状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6.35%。低龄老年患者和高龄老年患者的术后末次随访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龄老年患者恢复时间(10.21±2.46)个月高于低龄老年患者(7.92±2.15)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前病程<1年的患者JOA评分改善率为(52.13±9.45)%,优于病程≥1年患者的(43.17±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同病程患者的N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严格把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老年颈椎病患者行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的中远期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和对比黑川式和改良黑川式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治疗颈椎疾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颈椎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并获随访的172例患者资料,男性126例,女性46例,年龄35 ~ 80岁,平均(57±l9)岁.其中颈椎病106例,颈椎管狭窄症45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21例.其中行黑川式手术69例(传统术式组),行改良黑川式手术103例(改良术式组).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比较两组疗效根据资料不同采用t检验、x2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120个月,平均(52±33)个月;其中随访时间≥2年的患者123例,≥5年的患者71例.所有患者末次随访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t=3.420,P<0.01),两组术后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3个月改良术式组患者术后出现轴性症状的比例(3.9%)要明显低于传统术式组(14.5%)(x2 =7.548,P<0.05).改良术式组术后3个月颈椎椎间活动度下降情况优于传统术式组(27%±6%比19%±4%,Z=6.34,P=0.036<0.05),中远期随访椎间活动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黑川式和改良黑川式双开门椎板成形椎管扩大术临床应用中远期疗效满意.改良黑川式手术因避免颈后部的伸肌组群损伤,可以降低术后轴性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正>腰椎峡部裂是一侧或两侧椎体的峡部骨质缺损或不连续。在一般人群中,腰椎峡部裂发病率为6%~11.5%,在青年运动员中发病率为7%~8%,而其中27%~37%的患者表现为无症状[1]。腰椎峡部裂最常发生在L5水平,占97%,而双侧峡部裂占88%;其中,成人峡部裂病例中L5占90%,青少年中占65%~85%[2]。一、腰椎峡部裂的发病腰椎峡部裂是青少年下腰痛最常见的病因,尤其是从事运动的青少年运动员背痛的发生率高达47%[2]。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两种后路减压、矫形术式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 方法 回顾两种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式治疗4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和影像资料,A组:选择性责任节段有限减压、短节段固定(2.7±0.5)26例;B组:责任节段减压、长节段固定(5.8±1.7)20例。应用JOA、VAS评价腰腿痛和活动功能,用Cobb法测量腰椎侧凸角、前凸角;比较两组临床和影像学结果,手术时间、出血量和手术并发症。 结果 平均随访2.8年(2~6.5年),手术时间和出血量B组显著大于A组(Pt<0.001, Pb<0.001);术前侧凸角分别为(22±4.6)°(A组)和(28±7.3)°(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11±3.8)°(A组)和(12±5.9)°(B组),B组改善率显著优于A组(P<0.001);术前腰椎前凸角分别为(19±4.6)°(A组)和(18±7.3)° (B组),术后随访末期分别为(29±3.8)°(A组)和(32±5.9)°(B组),两组矫正率无显著差别(P=0.17)。术前、随访末期JOA评分为14±3.6、23±4.7(A组)和13±3.8、21±5.9(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  PB<0.001),改善率两组无显著差别(P=0.24);术前、随访末期VAS评分为8±0.16、3±0.07(A组)和8±1.8、4± 2.7(B组),分别较术前显著改善(PA<0.001, PB<0.001),两组改善率无显著差别(P=0.22);并发症发生率B组显著大于A组(P<0.001)。 结论 长节段固定侧凸矫正率高于短节段固定,但两组矢状面矫正和临床症状改善率相似,长节段固定手术并发症多、术后腰椎活动功能差,应该谨慎选择。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8岁,因颈痛、四肢麻木乏力19个月,加重2个月入院。病人1年半前开始出现无明显诱因的颈痛、头晕,头颈部剧烈活动后出现四肢麻木乏力、行走不稳,近两个月来进行性加重,来我院就诊。查体:神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在失稳腰椎使用椎弓根钉固定的侧后方融合和经后路椎体间融合的生物力学效果。方法10具L3—S1人新鲜尸体腰椎标本用于实验。完整脊柱测试后,于L4,5后方行连续性破坏,并用椎弓根钉固定(PS)和椎体间cage行以下各脊柱重建组:①完整脊柱及PS组。②两侧关节突关节内侧切除及PS组。③两侧关节突关节完全切除及PS组。④椎间盘部分切除及PS组。⑤椎间盘部分切除及PS/cage组。各组分别行载荷量6Nm的前后屈曲实验,记录并比较固定椎间L4,5的刚度值、L4椎弓根钉的折曲应变量、及上位相邻关节L3,4的运动范围(ROM)。结果固定椎间L4,5的刚度值:椎间盘部分切除及PS以外的所有重建组的脊柱刚度均显著大于完整脊柱组,椎间盘部分切除及PS/cage组的脊柱刚度显著大于其他固定组。L4螺钉的折曲应变量:椎间盘部分切除及PS组L4螺钉折曲应变量显著大于其他固定组,而椎间盘部分切除及PS/cage的螺钉应变量在所有重建组中最小。L3,4的ROM:与完整脊柱相比,所有重建组都显著增大了L3,4的ROM。更重要的是椎间盘部分切除及PS/cage组的ROM明显大于单纯PS组。结论若脊柱前方承载能力尚存,使用PS的侧后方融合可获得足够的力学稳定性。在此情况下,椎体间融合会进一步加大相邻关节的活动范围,故不应使用。当脊柱前方丧失其承载能力,单纯PS的脊柱刚度低,椎弓根钉的应力显著增大。对此种病例,cage的使用可增加重建脊柱的初期稳定性,有利于降低后方固定器械的应力。  相似文献   
10.
腰椎间盘中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合成和基因表达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腰椎间盘中内源性转化生长因子 β1(TFG - β1)表达分布规律及其细胞来源。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16例胎儿期、8例生长期、12例成熟退变期和 2 7例突出椎间盘中TGF - β1蛋白合成和基因表达。结果胎儿椎间盘脊索细胞和类软骨细胞出现阳性免疫染色 ,并对TGF - β1mRNA呈强表达 ,阳性率为94 .3% (15 / 16 ) ;生长期椎间盘中软骨样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87.5 % (7/ 8) ,与胎儿期相比差别不显著 (P >0 .0 5 ) ,表达量低于胎儿期 (P <0 .0 5 ) ;成熟退变期阳性细胞明显减少 ;破裂型椎间盘突出组织中软骨样细胞、巨噬细胞呈阳性表达 ,阳性率为 37.4 % (10 / 2 7) ,低于胎儿期阳性率 (P <0 .0 5 )。结论 胎儿期、生长期和破裂型突出椎间盘组织可产生内源性TGF - β1,提示TGF - β1可能是腰椎间盘发育、生长和退变过程中重要调节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