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赤峰市1995年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报告陈福莲,高洪信,张志文,王旭光,张新习,李国军,刘士宝为评价我市防氟改水饮水质量及观察改水地区病情变化,自1981年以来,在全市选择有代表性的防氟改水工程50处,对次水质量进行了动态观察。同时还重点监测了改水地区8...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瑞舒伐他汀配合缬沙坦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肾功能与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200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缬沙坦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瑞舒伐他汀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肾功能指标[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α1-微球蛋白(α1-MG)、胱抑素C(CysC)、尿β2-微球蛋白(β2-MG)]、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bg)、D二聚体(D-D)、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结果 实验组中治疗显效41例,有效55例,无效4例;对照组中治疗显效35例,有效45例,无效20例。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6%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AG、α1-MG、CysC、β2-M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NAG(3.26±0.50)U/L、α1-MG(8....  相似文献   
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突然发病,历时短暂,不经治疗约30%最终发展成脑梗死.TIA患者中有10%左右存在全身或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90%左右存在着心脏和动脉系统的微栓子.抗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频繁发作者以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剂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2005~2008年笔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剂治疗TIA 86例,取得满意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赤峰市改水降氟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赤峰市继1998年改水降氟工程普查后,于1999年对观察点氟骨症患者进行复查.于2000年又对全市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和尿氟水平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降压药物联合运动疗法对控制初诊高血压患者清晨高血压与延缓动脉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00例初诊高血压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通过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通过降压药物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清晨血压达标情况、动脉粥样硬化指标状况...  相似文献   
6.
7.
长期改饮低氟水后硬化型氟骨症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索长期改饮低氟水后硬化型氟骨症变化的规律。方法 以改饮低氟水16~25年、改水初期或改水以前有骨X线像片的硬化型氟骨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拍摄骨盆、右前臂和右下肢X线正位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长期改饮低氟水后,全部病例的骨质有明显改善,21.47%的病例恢复正常。骨小梁形态有18.75%~85.75%没有改善,大部分骨小梁密集变为稀疏。73.33%病例的骨周软组织骨化和80%病例的骨关节退行性变加重。结论 长期改饮低氟水后,硬化型氟骨症的骨质可以明显改善,部分可以恢复正常。硬化型氟骨症转变为疏松和骨周软组织骨化加重是氟骨症的2种后遗作用。  相似文献   
8.
孙朝江  刘士宝 《现代保健》2009,(30):133-133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动脉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短暂发作的局灶性脑功能障碍,突然发病,历时短暂,不经治疗约30%最终发展成腑梗死。TIA患者中有10%左右存在全身或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90%左右存存着心脏和动脉系统的微栓子。抗栓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对频繁发作者以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剂治疗能取得满意疗效。2005—2008年笔者应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抗凝剂治疗TIA86例,取得满意效果,且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容易引起脑脊液循环受阻,使颅内压急骤升高,形成枕骨大孔疝致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病死率较高。该文报告了创伤性后颅窝硬膜外血肿32例的临床特点。该组32例中,表现为反复呕吐21例,伤后原发短暂昏迷或意识障碍16例,伴中间清醒期5例,头痛11例,鼻出血5例,外耳道出血7例,枕区肿胀或耳后淤斑18例,呼吸异常6例;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值≥13分19例,9~12分9例,≤8分4例;急性起病7例,亚急性起病19例,慢性进展6例。首次头颅CT检查,表现为后颅窝硬膜外血肿,颅骨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枕骨骨折;硬膜外血肿位于单侧后颅窝14例,双侧后颅窝4例,骑跨横窦14例;硬膜外血肿致第四脑室、环池受压19例,第四脑室消失12例,致脑室扩张或梗阻性脑积水8例。所有入组病例均行全麻下血肿清除术,其中,硬膜外血肿跨横窦型及跨窦汇型者采用跨幕上下联合切口,行较大范围颅骨切开术,以暴露血肿边缘。出血原因包括横窦撕裂出血18例,枕骨骨折和(或)板障、人字缝分离渗血11例,硬膜表面血管撕裂出血3例。经手术治疗,生存30例,其中,恢复良好19例,轻残7例,中残3例,重残1例;病死2例...  相似文献   
10.
乙状窦后入路是进入桥小脑角区的主要入路,适用于听神经瘤、岩骨背侧脑膜瘤、胆脂瘤等桥小脑角区病变的神经外科显微手术。临床常常遇到如何快速实施乙状窦后入路开颅,达到良好的术中显露、避免术中过多出血及静脉窦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等问题的困扰。自2014年起实施乙状窦后入路无血快速开颅技术并于2015年初步制定并实践了该入路的标准化操作流程。乙状窦后入路无血快速开关颅技术快速、简单,出血量极少,术野干净整洁,可有效避免静脉窦损伤,极大地缩短手术时间,改良了乙状窦后入路开颅技术,其标准化操作流程的提出有助于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