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甾体避孕药临床应用已有30多年,每月口服一次减少了天天服药的麻烦,已被已婚妇女所接受。目前世界上已有1.5亿妇女服用,临床效果可靠。但是这些避孕药物对机体的某些影响,如代谢功能、心血管系统、肝功能、血液凝固以及后代遗传等至今国内外医学界都在进行研究。长效避孕药远期并发高血压症是临床上较少见,如果不能及时发现,久之会增加心血管系统的发病率.现将我们近几年来对服用长效口服避孕药并发高血压症40例加以临床浅析。  相似文献   
2.
BBT妇科多功能射频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BT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症(包括宫颈糜烂、宫颈腺体囊肿、宫颈息肉)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BBT治疗仪治疗慢性宫颈炎540例,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变化和体征的改变,综合评价BBT治疗仪的临床疗效。结果:宫颈腺体囊肿,宫颈息肉,宫颈轻、中度糜烂疗效达100%;重度糜烂疗效达95.46%。BBT治疗仪治疗宫颈腺体囊肿及宫颈息肉无宫颈局部水肿、阴道排液等症状;BBT治疗仪治疗宫颈糜烂阴道排液时间3 d~7 d,无宫颈瘢痕形成。结论:BBT妇科多功能治疗仪能安全有效地治疗慢性子宫颈炎。  相似文献   
3.
刘刚英 《中原医刊》2007,34(15):86-87
目的 对保妇康栓治疗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HPV感染合并湿疣或CIN Ⅰ~Ⅱ 193例,其中130例采用保妇康栓治疗3个月,30例采用α-2b干扰素栓进行对照治疗及设33例空白对照,治疗前后分别行宫颈细胞学(TCT)检查,HPV—DNA分型及阴道镜检查。结果 保妇康栓与α-2b干扰素栓的作用相近但明显高于未用药治疗组,对HPV感染的治疗作用有效率分别为73.8%及73.3%,而空白组为4%,对于CIN及湿疣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2.3%及73.3%。结论 保妇康栓对于轻度宫颈病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4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接受宫腔镜电切术后的治疗效果。结果:148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子宫穿孔。术前超声测量肌瘤最大直径55mm。术后随访3个月~5年,满意率96.6%,其中0型、Ⅰ型术后满意率达100%。25例有生育要求者,18例妊娠,6例分娩。结论:宫腔镜子宫肌瘤切除术是治疗子宫黏膜下肌瘤的首选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提高操作技巧,严格超声监测,是保障手术安全性和疗效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5.
绝经是正常妇女必然要发生的生理变化 ,一般人都能健康顺利地适应这种生理性的变化 ,但也有不少妇女由于卵巢内分泌功能失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本文对妇女绝经后生理方面的变化 ,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1 出血绝经后阴道出血是妇科的常见症状 ,其病因错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开展产后出血治疗工作期间,观察选择葡萄糖酸钙药物施治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7月~2017年3月收治的82例剖宫产分娩手术患者作为实验对象,由数字奇偶法对所有剖宫产分娩手术患者分组。对照组(41例)开展剖宫产分娩手术治疗工作期间准备催产素药物施治,观察组(41例)开展剖宫产分娩手术治疗工作期间准备葡萄糖酸钙药物施治,最终就两组剖宫产分娩手术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以及产后失血量展开对比。结果: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手术患者产后出血发生率(21.95%)展开对比,观察组剖宫产分娩手术患者(4.88%)获得显著性降低(P0.05);同对照组剖宫产分娩手术患者产后失血量展开对比,观察组剖宫产分娩手术患者获得显著性减少(P0.05)。结论:临床针对剖宫产分娩手术患者选择葡萄糖酸钙药物治疗,对于产后出血的出现以及失血量的减少可以发挥显著的防治效果,从而优化剖宫产分娩手术患者的预后能力。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窒息经复苏后 ,哭声、呼吸及心跳渐转向正常 ,但有可能出现脑水肿、颅内出血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做好窒息患儿复苏后的护理对病情的恢复有着很重要的意义。1 评分首先要给这类患儿Apgar评分 ,这样有助于及时发现患儿病情变化和估计预后。常规 12h内每4h评分 1  相似文献   
8.
刘刚英 《中原医刊》2009,(22):74-74
目的比较排卵抑制剂醋酸环丙孕酮(CPA—EE)和去氧孕烯(DG—EE)治疗女性高雄性激素症状的效果。方法将1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83例,B组79例。对两组妇女除一般资料比较(血压、脉搏、体重、乳胀等)之外,重点观察面部痤疮及脂溢性皮炎的发病情况。结果A组治疗前面部痤疮与脂溢性皮炎发生率分别为99.0%与72.6%,B组妇女治疗面部痤疮与脂溢性皮炎发病率分别为96.O%与69.2%。治疗后,A组面部痤疮与脂溢性皮炎改善率分别为80.7%与59.2%,B组面部痤疮与脂溢性皮炎改善率分别为63.3%与39.5%。结论服用醋酸环丙孕酮与去氧孕烯两种排卵抑制剂对受试孕龄妇女改善面部痤疮与脂溢性皮炎的症状均有效,服用前者比服用后者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研究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探讨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9月孕妇452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含量(FIB),按孕妇妊娠不同时期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和临产期四组,分析孕妇妊娠不同时期血浆D-二聚体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结果: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D-二聚体水平呈进行性升高(P<0.05);妊娠早期、中期至晚期,孕妇血浆PT呈进行性缩短(P<0.05),妊娠晚期和临产期孕妇血浆PT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TT无明显变化(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APTT呈缩短趋势,其中妊娠早期与妊娠中期相比有明显变化(P<0.01),妊娠中期、晚期和临产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早期、中期、晚期至临产期,孕妇血浆FIB水平呈升高趋势,其中妊娠早期与中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中期和晚期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妊娠晚期和临产期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动态监测妊娠期血浆D-D和凝血四项的变化情况对于预防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及血栓性疾病等产科并发症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