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抚触对新生儿神经发育影响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抚触对新生儿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出生的正常足月新生儿50例,随机分为抚触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出生后3 d、7 d、14 d、28 d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并于6个月龄时行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测定。结果:接受抚触的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及神经心理发育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抚触对新生儿的脑及神经行为发育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引起新生儿医院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562例住院患儿发生医院感染68例的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1.9%。医院感染相关因素:男婴、早产、低体质量、吸氧、置暖箱、羊水Ⅲ度污染、ICU、侵袭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结论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加强围生期保健、减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质量儿、提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减少侵袭性操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对新生儿神经行为的影响。方法:对60例孕期无其他妊娠合并症或并发症的妊高征患者所产足月新生儿(观察组)及60例同期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对照组)进行20项行为神经测定(NB-NA)、脑电图(EEG)和头颅B超检查,观察并比较两组结果的差异,NBNA与EEG异常之间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总分≤35分16例(26.7%);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被动肌张力及主动肌张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EEG检查也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NBNA定和EFG检查能够早期发现母亲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对新生儿神经行为影响,可尽早对轻微脑损伤婴儿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治疗方法近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对病理性黄疸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是降低新生儿胆红素脑病致死率和致残率的关键。传统的治疗方案有药物治疗(如苯巴比妥、尼可刹米等肝酶诱导剂和激素等)、蓝光箱治疗、脐静脉换血疗法等。近年来随着新生儿黄疸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其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发现及改进,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改良TBL教学在我校医学免疫学教学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 以我校2013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1班学生为传统教学组,2015级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1班学生为改良TBL教学组,教学结束后,通过期末理论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改良TBL教学组的期末理论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改良TBL教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对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84例需经口胃管喂养的低体重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采用早产儿配方奶口胃管喂养、静脉营养、蓝光照射、药物治疗以及新生儿抚触等常规治疗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以抚触及非营养性吸吮。比较两组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光疗总时间、每次胃残余奶量、每天大便次数及胎粪排尽时间。结果:干预组低体重早产儿生后第3、7、14天的血清胆红素值均明显降低、光疗总时间明显缩短,胃残余奶量明显减少、大便次数明显增多、胎粪排尽时间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抚触加非营养性吸吮早期干预低体重早产儿黄疸能有效减少肠肝循环,促进胃肠道发育及肠蠕动,降低血清胆红素浓度,可作为一种早期干预低体重早产儿黄疸的辅助方法。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正>教学医院有计划地对实习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是医学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根本措施和重要保证。针对毕业实习教学中,带教老师对学生往往重业务知识和技能的指导与训练,轻视职业道德方面的教育这一不良倾向,笔者拟就毕业实习教学中有计划地对实习生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及其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再发性腹痛 (RAP)患儿的病因及诊断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分析符合RAP诊断标准的患儿 115例。结果显示 :115例中功能性RAP86例 ,占 74.8% ;器质性RAP2 9例 ,占 2 5 .2 %。器质性RAP中 ,肠虫病 10例 ,为第一位病因 ,其次为浅表性胃炎 6例 ;消化性溃疡及过敏性紫癜各 3例 ,其他疾病 7例。最终确定诊断的方法分别为 :临床及常规实验室检查 10 1例 ,占 87.8% ;特殊检查 14例。认为根据临床经过和合理使用辅助检查可以明确RAP病例的病因诊断 ;功能性是RAP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再发性腹痛的关系。方法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国内有关幽门螺杆菌与儿童再发性腹痛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定量综合分析,估计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纳入的8个研究具有一致性,选择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OR值为2.80(95%CI:2.26~3.47)。结论 H.pylori感染与儿童再发性腹痛相关,是儿童再发性腹痛的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临床特征及预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引起新生儿医院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相关因素及临床特点,探讨预防控制措施。【方法】对2005年1月~2006年12月410例住院患儿发生AAD5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AD发生率为11.7%。AAD相关因素:胎龄小、出生体重轻、日龄短、住院时间长、联合应用抗生素、进行侵袭性操作;而用药目的及喂养方式与AAD无关。引起AAD的抗生素依次为半合成青霉素或加酶抑制剂、第三代头孢菌素类、青霉素、克林霉素、碳青酶烯类、头孢二代。AAD患者多为单纯性腹泻,通过停药及调整肠道菌群等药物治疗大多可治愈,但明显延长了住院时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结论】新生儿AAD发生率较高,加强围生期保健、减低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提高对AAD的认识、减少侵袭性操作是预防控制医院感染AAD的关键措施;可预防性联合应用微生态制剂预防AA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