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间室综合征(CS)临床上偶有发生,根据症状体征结合间室内压(ICP)测定进行判断更安全,对于缺乏ICP测定设备的情况下,症状体征不失为简单且重要的判断方法,但难以量化。目的:分析ICP与症状体征评分在CS早期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80例患者进行症状体征评分的同时进行ICP测量,先由专科医师记录症状体征并按评分标准进行评分,记录总分值作为评分组;再采用CYY-1型自动筋膜压测量仪对前臂与小腿肿胀进行ICP测量,计算ΔP(舒张压-ICP)作为测压组。测压组与评分组采用自身对照。采用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判断症状体征评分与ΔP的相关系数是否存在线性相关;采用配对卡方检验,分析通过症状体征评分和ΔP判断发生CS的数量是否存在统计学差异。结果:80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并进行为期1周的临床观察,其中6例的症状体征评分〉10分且ΔP〈4 kPa,一致判断为CS,并予以切开减压处理,症状体征评分与ΔP存在线性关系(r=0.822);症状体征评分和ΔP判断发生CS的数量分别为6例和14例,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8),说明两种判断方法对CS的诊断存在一定区别,以ΔP判断可以发现更多存在潜在危险的患者。结论:采用症状体征评分进行CS判定存在一定风险性;采用ΔP〈4 kPa作为切开减压标准极少出现CS未检出的情况。因此,以ΔP〈4 kPa作为切开减压标准的同时仍需要结合症状体征进行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应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效果。方法采用Thompson手术入路,对15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施行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规范的功能锻炼。结果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评估表进行术后功能评估,本组15例患者术后肩关节稳定,无肩关节脱位或半脱位。患者日常生活动作良好,主观满意。X线片提示人工肱骨头位置正确,未出现假体松动、断柄。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高速旋切刀在髓芯减压钽棒术中置入坏死骨组织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应用高速旋切刀在进行髓芯减压,彻底清除坏死骨组织的同时,尽可能多的保留正常骨组织.根据坏死股骨头囊腔大小取自体骨植入后置入钽棒.结果 高速旋切刀进行髓芯减压具有:①彻底清除坏死骨组织,改善关节内环境,从而有效减轻疼痛;(②清除骨组织后,可取自体骨植入囊腔,有利于保持股骨头的完整性,可预防股骨头塌陷.结论 高速旋切刀具有操作简单、减压彻底,可用清除坏死骨头内死骨,为髓芯减压提供了一种新型方法.  相似文献   
4.
腰椎是脊柱的主要承载部分,是脊柱的枢纽,具有支持、运动、容纳神经结构和控制的功能.腰椎根据解剖和功能不同,可以分为前后两部分,后部结构主要由椎弓根、椎板、关节突、关节和所属韧带构成.腰椎后部结构对维持腰椎的稳定性起到重要作用.Asano等[1]研究结果表明,椎体后部结构承受了24%~30%的压力、21%~26%的张力和42%~54%的旋转应力.近年来国内学者研究也发现逐渐切除腰椎后部结构,腰椎的前屈、后伸及轴向旋转活动将明显增加[2].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Wallis棘突间动态稳定系统在腰椎退变性疾病治疗中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共30例(33个间隙),L3~48个间隙,L4~525个间隙。观察手术操作过程、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早期恢复情况,并在手术前后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30例患者均获7~19个月,平均(16.5±0.4)个月随访,术后7dVAS评分由术前的(8.1±1.5)分降至(2.7±0.5)分,ODI评分由术前的(42.0±2.0)分降至(24.0±1.5)分(P<0.01)。结论 Wallis系统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操作安全简单,组织损伤小,早期效果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采用膨胀式椎体成形器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12例(13个椎体).患者椎体后壁完整,术前均无脊髓和神经根受损的症状和体征.采用经皮穿刺单侧椎弓根置入膨胀式椎体成形器使骨折塌陷椎体复位,用骨水泥进行充填.结果 12例(13个椎体)均注射骨水泥,其中单侧11个椎体,双侧2个椎体.平均注射量为3.4 ml.术后24 h腰痛明显缓解,术后3 d下床行走,术后无严重并发症,无骨水泥渗漏,椎体高度平均恢复20%.结论 膨胀式椎体成形器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能迅速缓解疼痛,恢复椎体高度.  相似文献   
7.
旋转牵拉脊柱导致脊髓传导功能障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模拟脊柱侧凸三维矫形操作,探讨旋转、牵拉脊柱对脊髓传导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成A、B、C、AA、BB、CC六组,麻醉后记录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evoked potentials,SEP);暴露L1~L4脊椎,咬去关节突,再次记录SEP,无显著变化即可进行试验.A、B、C三组分别将脊柱旋转20°、35°、50°,持续15 min后去除负荷,于旋转后l、5、10 min及去除旋转后5、15、30、60 min记录SEP.AA、BB、CC三组在旋转20°、35°、50°的同时牵拉脊柱延长10%,其他同前.术后24 h评价兔子运动功能,行损伤区脊髓光镜观察.结果A组的SEP波幅和潜伏期呈一过性改变,去除旋转后30 min恢复正常;B组SEP改变更加明显且恢复缓慢,去除旋转后1 h仍未完全恢复正常;C组SEP在短期内即发生基本波形消失,去除旋转后恢复不良.AA、BB、CC组SEP改变较相同度数的单纯旋转更加明显.术后A组运动功能无明显异常、B组轻度减退、C组严重减退;而旋转同时牵拉脊柱延长10%的三组比单纯旋转组运动功能减退更明显.结论(1)旋转脊柱可导致脊髓损害,其严重程度随旋转度数和时间的增加而加重,呈指数关系;(2)轻度旋转脊柱对脊髓的影响较小,而旋转和牵拉同时作用易造成脊髓损害,两者具有协同效果;(3)SEP对脊髓损害敏感,其变化与损害严重程度一致.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椎弓根pillar植入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采用微创经椎弓根pillar置入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7例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进行疼痛强度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伤椎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100%)、伤椎Cobb′s角。结果:27例患者共植入54枚椎体支柱块,均获得6~26个月的随访,平均手术时间为(47.6±8.5)min,平均术中失血量(28.4±12.3)ml。术后CT证实17例患者椎弓根皮质有破裂,其中外侧皮质破裂15例,内侧皮质破裂2例,其中1例患者因内侧壁破裂引起下肢神经症状,经治疗后缓解。术后1周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ODI值、椎体前缘高度比值、矢状面指数值及伤椎Cobb′s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与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支柱块未发生移位或塌陷。结论:微创经椎弓根pillar置入是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方法,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中规范操作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Dynesys应用于腰椎(Lν4、5)退变性疾病的早期临床疗效及相关影像学改变。方法自2008年8月-2009年12月,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或部分切除,减压后置入Dynesys系统装置治疗12例腰椎退变性疾病。结果术后随访14-28个月,ODI、VAS、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O.05),Lν4、5节段椎体的活动度(ROM)术后与术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ynesys系统保留了腰椎生理曲度和固定节段的活动度,延缓并减少邻近节段的退变,短期临床疗效满意,其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0.
微创经椎弓根前柱植骨支柱块置入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弓根前柱植骨支柱块置入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5月至2010年4月,采用微创经椎弓根前柱植入骨粉、支柱块置入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21例,男12例,女9例,年龄48~76岁,平均59.7岁。均为单椎体压缩骨折,T11 2例,T12 5例,L1 9例,L2 4例,L3 1例。术前伤椎楔变角16.67°±1.70°,后凸Cobb角23.43°±1.73°,伤椎前缘高度(61.85±4.34)%,矢状面指数(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100%,SI)(59.48±4.15)%。VAS评分8.3±1.0分。记录手术时间和失血量;术后1周、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摄X线片,观察伤椎楔变角、后凸Cobb角的矫正程度,伤椎前缘高度、SI恢复情况和支柱块位置,并行VAS评分评价疼痛改善情况。结果:21个椎体共用42枚椎体支柱块,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为51.2min,平均术中失血量26.4ml。术后CT检查11例患者椎弓根皮质有破裂,其中外侧皮质破裂10例,内侧皮质破裂1例,均无明显神经并发症。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5~26个月,平均21.3个月,术后各随访时间点伤椎楔变角、后凸Cobb角、伤椎前缘高度和SI、V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术后3个月椎弓根破裂皮质均自行愈合,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无明显丢失,椎体支柱块未发生移位或塌陷。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微创经椎弓根前柱植骨支柱块置入治疗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椎体复位满意等优点,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