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1.
河南省扶沟县1986年春季革螨大面积侵袭人群引起螨性皮炎,涉及全县15个乡镇,受害者达十万余人。经查证是由于当地褐家鼠密度高,当时气温反常,促成柏氏禽剌螨大量发生所致。同期发生了流行性出血热(EHF)的流行,调查证明:①EHF 病人大多有明显螨咬史,一般在螨咬一个月后发病。发病人数随着螨性皮炎的增加而增加,终止而终止。②该螨的季节消长与褐家鼠型 EHF 发病曲线相关。③当时鼠密度和带螨率高,可在病人身上、被褥、鼠体找到大量该螨。④褐家鼠带毒率高。⑤在螨咬后的正常人群中 EHF 隐性感染率高达31.58%。⑥排除了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杂的可能性,再结合苏州医学院已实验证实该螨能经刺吸、经期、经卵传播 EHFV。故认为柏氏禽刺螨在这次 EHF 流行中起着重要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2.
<正> 我们曾于1983年11月份在流行性出血热(EHF)新疫区扶沟县进行了该病的流行病学研究工作。揭示该地当时为家鼠型EHF流行,褐家鼠为主要传染源。随着时间的变化,带毒鼠会不会由家鼠传给野鼠?家鼠型疫区会不会向混合型甚至野鼠型疫区转化?为此我们于1986年11月份,又以同样方法,同样地点进行了传染源监测及流行病学调查工作,以进一步明确该地的带毒鼠种及疫区类型。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扶沟县1986年春季因革螨(柏氏禽刺螨)大面积侵袭人群引起螨性皮炎,同时发生了流行性出血热(EHF)的大流行。调查表明:(1)EHF病人大多有明显螨咬史,一般在螨咬一个月后发病。发病人数随着螨性皮炎的增加而增加,终止而终止。(2)该螨的季节消长与褐家鼠型EHF发病曲线相关。(3)当时鼠密度和带螨率均高,可在病人身上、被褥、鼠体找到大量该螨。(4)褐家鼠带毒率高。(5)在螨咬后的健康人群中EHF隐性感染率高达31.58%。(6)排除了呼吸道和胃肠道感染的可能性。结合苏州医学院实验证实该螨能经刺吸、经期、经卵传播EHFV。故认为柏氏禽刺螨在这次EHF流行中起着重要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用 IFAT 法对28名专业从事卖鼠药者进行了 EHF 抗体检测,另设疫区的两个自然村健康农民76人做对照,结果28名卖鼠药者阳性率50%(14/28),76名健康人阳性率7.9%(6/76)。通过调查认为职业感染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是通过与带毒鼠类接触机会增多所致。其感染途径可能是皮肤伤口、食品以及触起带 EHFV 气溶胶导致感染的结果。同时认为与鼠类直接接触在 EHF 的传播中应格外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