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文克  冀红霞  蒋丹丹 《检验医学》2010,25(11):883-887
目的探索脑卒中急性期实验室相关指标是否为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方法对346例脑卒中患者于入院时或次日清晨测定白细胞(WBC)、血小板(PLT)、血细胞比容(HC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白蛋白(Alb)、钾离子(K+)、钠离子(Na+)等指标,并收集可能与预后相关的其他临床资料,随访6个月末的死亡、残疾和独立生存等结局。分别作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FPG[比值比(OR)=1.964,P=0.011]、FIB(OR=1.726,P=0.032)和Alb(OR=0.435,P=0.049)是死亡/残疾的独立预测因素。脑卒中部位、年龄、脑损伤体积、脑卒中量表评分也与脑卒中预后密切相关。结论应激时的高水平FPG、FIB危及脑卒中患者预后,Alb是保护因素。监测FPG、FIB变化,密切关注营养状态对改善脑卒中近期预后、降低死亡/致残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一种FOXP3 TSDR DNA去甲基化荧光定量PCR技术,并分析该方法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治疗初期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5月来深圳市龙华新区慢性病防治中心就诊的继发性肺结核病人47例作为研究组,健康对照40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筛选CD4+CD25+T细胞,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去甲基化FOXP3 TSDR特异性引物扩增对照组基因组DNA,通过酶切、克隆和回收纯化等过程构建质粒标准品,优化FOXP3 TSDR去甲基化实时定量PCR技术,建立CD4+CD25+T细胞比例与FOXP3 TSDR PCR 拷贝换算关系,用该方法分析对照组和研究组0周及治疗后2,4和8周时的调节T细胞频率(FOXP3 TSDR去甲基化),应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实验所得数据。结果 0周时47例研究组抗酸染色均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以抗酸染色结果分组:对照组、抗酸(1+)组、抗酸(2+)组、抗酸(3+)组和抗酸(4+)组其调节T细胞频率分别为1.63%±0.70%,1.96%±0.10%,1.32%±0.32%,0.86%±0.21%和0.53%±0.12%,抗酸(2+)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酸(3+)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0,2,4和8周时调节T细胞频率均值、范围及95%可信区间分别为1.05%(0.32%~2.03%),CI(0.93%,1.18%); 2.04%(0.95%~3.95%),CI(1.85%,2.24%); 3.44%(2.35%~4.95%),CI(3.27%,3.61%); 2.79%,(1.02%~4.27%),CI(2.60%,2.98%)。对照组与研究组0周时人群调节T细胞频率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9,P<0.05)。单变量方差分析显示治疗时间对研究组外周血调节T细胞频率(FOXP3 TSDR 去甲基化)水平变化有影响(F=347.2,P<0.001,df=3,组内F=407.4,P<0.001,df=3),治疗时间和分组交互效应呈线性关系(F=678.2,P<0.001,df=1)。结论 该方法敏感、特异,可以用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的疗效监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技术在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在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10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以及鼻胆管引流术伴支架术(ENBD)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ERCP联合腹腔镜下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术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微创技术在治疗胆源性胰腺炎时效果各有不同,但采用ERCP联合腹腔镜下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术效果更佳,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身体康复,有利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对50例筛骨纸样板骨折的CT表现分析,以提高对筛骨纸样板新鲜骨折与陈旧性骨折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筛骨纸样板新鲜骨折和12例陈旧性骨折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均行眼眶轴位薄层CT扫描.结果 筛骨纸样板新鲜骨折38例,陈旧性骨折12例.结论 CT能够准确显示筛骨纸样板骨折的直接征象和间接征象,可对筛骨纸样板新鲜骨折与陈旧性骨折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PPD皮肤试验在学龄儿童结核感染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龙华新区6~7岁和12~13岁学龄儿童共92名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身配对设计,研究对象均接受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PPD皮肤试验,利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种方法的差异,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学龄儿童PPD皮肤试验,6~7岁年龄组共45例,感染率为7.14%,12~13岁年龄组共47例,感染率为9.30%,两组人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2例研究对象PPD皮肤试验阳性率为22.80%,IGRA-ELISA法阳性率为39.10%,两种方法检测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IGRA-ELISA方法在临床结核病初步筛查是有较高应用价值。在学龄儿童结核筛查中IGRA-ELISA方法和PPD皮肤试验结果相同,但出于成本及操作角度考虑,PPD皮肤试验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OXP3 m RNA荧光定量PCR技术在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疗效监测的应用意义。方法研究组选取继发性肺结核病人47例,收集初诊痰液,染色和镜检。选取健康对照40例。分离两组淋巴细胞,利用FOXP3 m RNA定量PCR技术分析对照组和研究组0周及治疗后2周、4周和8周时的FOXP3 m RNA表达情况,应用SPSS16.0软件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结果 0周时47名研究组抗酸染色均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以抗酸染色结果分组,抗酸(+)组、抗酸(++)组、抗酸(+++)组和抗酸(++++)组与对照组FOXP3 m RNA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时间对抗酸染色各组FOXP3 m RNA表达水平有影响(P0.01),治疗时间和抗酸各组因素存在交互作用(P0.01)。研究组和对照组FOXP3 m RNA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治疗不同时间点方差分析显示治疗时间对研究组FOXP3 m RNA表达水平有影响(P0.01)。结论 FOXP3 m RNA定量PCR检测敏感,特异,可以用于继发性肺结核患者疗效和其机体免疫力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131Ⅰ治疗甲亢是最古老、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典范性治疗方法。由于其疗效好、简便、安全(多数病人可门诊治疗),不良反应小,费用低,越来越多的学者已将其作为成人甲亢治疗的首选方法。因核医学治疗有其特殊的要求和准备,所以与其它疾病的护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力衰竭患者B型钠尿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分层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的对应关系,评价BNP预测终点心脏事件的价值。方法前瞻性选择252例心力衰竭患者,入院24h内完成BNP水平、NYHA分级等指标测评,采用简单对应分析NYHA分级与BNP分层的关系。随访终点心脏事件(包括住院期间死亡、出院后心力衰竭恶化再住院、心肌梗死、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源性死亡)2年,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探讨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Life Table法、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结果①对应分析显示,心功能Ⅰ级偏重于BNP1(200ng/L),Ⅲ级偏重于BNP4(601~800ng/L),Ⅳ级偏重于BNP5(801~1000ng/L)和BNP6(1000ng/L),BNP2(201~400ng/L)和BNP3(401~600ng/L)没有显示与某一NYHA分级有明显的对应性;②BNP(r=0.276,HR=1.318,95%CI=1.171~1.854,P=0.000)、NYHA分级、射血分数(EF)、房颤房扑等4个因素入选以终点心脏事件为应变量的Cox比例风险模型;③BNP1组、BNP2组、BNP3组、BNP4组、BNP5组和BNP6组2年累计发生心脏事件分别是7例(29%)、18例(46%)、33例(63%)、35例(75%)、32例(87%)和30例(88%),BNP1组与BNP2组未获得心脏事件发生的中位时间,BNP3组、BNP4组、BNP5组和BNP6组中位时间(95%CI)分别是549(339.577~758.423)d、469(313.668~624.332)d、365(126.266~603.734)d和379(50.775~507.225)d,χ2=43.681,P=0.000。结论心力衰竭患者血浆BNP水平对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判断和预后预测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是引起心绞痛的原因.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而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内的一些生化指标的改变[1].Cor(皮质醇)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一种糖皮质激素.T3(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4(甲状腺素)是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心绞痛发病后Cor、T3、T4的血清含量可能发生变化.本文,旨在探讨心绞痛发作时血清Cor、T3、T4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