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山楂酸对小鼠血糖和肝糖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山楂酸对正常和实验性高血糖模型小鼠的降血糖作用及对肝糖原的影响,初步探讨其降糖机制。方法:山楂酸灌胃7天,分别以皮下注射肾上腺素,口服葡萄糖造成小鼠高血糖模型,与正常组一起测定静脉血糖和肝糖原含量结果:山楂酸可显著对抗肾上腺素、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肝糖原降解,增加葡萄糖致高血糖小鼠肝糖原含量;可增加正常小鼠肝糖原储备,但不影响正常血糖、结论:山楂酸具有降血糖作用,机制与其抑制肝糖原分解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型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山楂酸(MA)对高血糖大鼠脑缺血/再灌损伤的作用。方法:通过高脂饮食(HFD)合并低剂量链脲佐菌素(STZ)注射,制作II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不同剂量MA(10,5和2.5mg·kg?1·d?1)灌胃2周。双侧颈总结扎诱导建立大鼠脑缺血模型,评价MA对脑缺血/再灌II型糖尿病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结果:MA可显著降低II型糖尿病大鼠的空腹血糖(GLU)、血浆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脑缺血II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显著增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下降;缺血3d后海马CA1区可观察到显著神经元损伤。MA显著减轻脑缺血损伤,并呈剂量依赖性。此外,MA可显著降低皮层和海马区MDA含量,减轻脑组织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提高缺血再灌大鼠脑组织的SOD活性。结论:MA预作用对II型糖尿病合并脑缺血诱导的损伤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星形胶质细胞是脑中存在最多的细胞类型,能够为神经元提供代谢、营养支持及调节突触活性.脑缺血等病理状态下,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通过一系列生化过程的改变,诸如调节能量代谢、清除兴奋性氨基酸、抗氧化作用、分泌神经保护物质等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缺血时星形胶质细胞内相关信号通路被激活,对细胞凋亡起调控作用.星形胶质细胞中相关酶、离子通道以及信号分子都可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通过药物干预,间接发挥神经保护作用.进一步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可以为基于星形胶质细胞的新药研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缺血再灌注时间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缺血时间对小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所致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以雄性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线栓法致小鼠局灶性脑缺血,分别在缺血0.5,1和2 h后进行再灌注。再灌注24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计算存活率、脑梗死率及脑水含量。结果:缺血后各组小鼠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损伤。缺血1 h再灌注24 h组小鼠出现明显的神经行为缺陷,脑梗死体积和脑水含量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且变异系数最小,显示其最稳定。结论:缺血1 h再灌24 h可引起小鼠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域梗死大小适宜,稳定性好,可作为研究脑缺血生理病理和药效学评价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山楂酸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的脑缺血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合并迷走神经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组织匀浆乳酸含量、相关生化指标以及肝糖原含量.结果山楂酸灌胃给药以后能降低脑组织乳酸、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乳酸脱氢酶活力,还能对抗缺血期间的肝糖原降解.结论山楂酸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抗脑缺血作用至少是与通过部分抑制糖酵解并进而减轻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山楂酸对缺血性脑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糖原磷酸化酶抑制剂的脑缺血保护机制。方法:采用合并迷走神经结扎双侧颈总动脉造成小鼠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测定脑组织匀浆乳酸含量、相关生化指标以及肝糖原含量。结果:山楂酸灌胃给药以后能降低脑组织乳酸、丙二醛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乳酸脱氢酶活力,还能对抗缺血期间的肝糖原降解。结论:山楂酸对缺血性脑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抗脑缺血作用至少是与通过部分抑制糖酵解并进而减轻代谢性酸中毒有关。  相似文献   
7.
Wistar大鼠,经过0.6,0.8,1.0Gy60Co射线一次均匀全身照射,用放免分析的方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Ⅱ)和醛固酮(ALD),以及经过33℃,44℃,48℃高温受热处理后,用放免分析的方法测定血浆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皮质醇的变化。结果表明:照射后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未出现应激性升高,醛固酮只在1.0Gy剂量照射后3小时出现应激性升高;高温处理后,大鼠血浆血管紧张素Ⅱ及皮质醇有升高趋势,而醛固酮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兴奋性氨基酸毒性是脑缺血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缺血期间谷氨酸的大量累积会导致神经元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等神经细胞发生兴奋性毒性损伤,因此对缺血期间谷氨酸水平的调控一直是脑缺血防治药物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上调星形胶质细胞上谷氨酸转运体GLAST(EAAT1)和GLT-1(EAAT2)的表达或活性,增加缺血时谷氨酸的摄取,维持突触间隙内谷氨酸的正常浓度,从而降低兴奋性毒性,减轻缺血性脑损伤。一些化合物如β-内酰胺类抗生素、尿酸、甲状腺激素、雌激素、山楂酸等已在体内或体外实验中被证实对谷氨酸转运体的调节作用,对抗谷氨酸毒性,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研究和开发以星形胶质细胞谷氨酸转运体为作用靶点的药物,为缺血性脑损伤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