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以弥漫性脑白质病变为表现的原发中枢神经系统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又称大脑淋巴瘤病)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 探讨其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病理科诊断的2例大脑淋巴瘤病患者资料, 分析临床、磁共振成像(MRI)及病理学表现。结果 2例患者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53岁(例1)、69岁(例2), 临床表现为头晕乏力、记忆力减退, 均伴有言语错乱;MRI均未见肿块形成, 表现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 呈T1稍低信号、T2及T2-FLAIR高信号、增强病灶未见明显强化, 其中例2患者于2个月后复查MRI, 病变范围较前扩大, 病灶出现部分强化;送检穿刺组织镜下白质结构基本完整, 可见弥漫浸润的异型淋巴细胞, 核分裂象可见, 核仁明显,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20、CD79α及PAX5强阳性, CD3弱阳性, Ki-67阳性指数高;例1进行以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 就诊后5个月存活;例2未行特殊治疗, 就诊后13个月死亡。结论大脑淋巴瘤病临床罕见、预后不佳, 临床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认知功能障碍、影像学表现为弥漫性脑白质病变, 没有明确肿块形...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JAK-STAT通路的主要成员STAT1和STAT3在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过程中激活的功能作用及AT1受体拮抗剂替米沙坦抗心肌I/R损伤的受体后机制。方法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肌I/R模型,65只雄性Wistar大鼠分为5组,每组13只:正常对照组、I/R组、AG490组、替米沙坦预处理组、替米沙坦后处理组。动态监测LVDP和dp/dtmax;免疫印迹法检测p-STAT1,p-STAT3的蛋白表达;TTC染色计算心肌梗死面积;TUN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RT-PCR法检测Bcl-2、Bax的mRNA表达。结果与I/R组比,JAK阻断剂AG490、替米沙坦预处理及后处理均能缩小心肌梗死面积(P<0.01),降低心肌细胞AI(P<0.01),改善心功能,使LVDP和dp/dtmax均明显升高(P<0.01),而使p-STAT1和p-STAT3的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1和P<0.05),以p-STAT1表达降低更为明显,p-STAT1与p-STAT3比值下调,Bax mRNA表达显著减少(P<0.01),而Bcl-2 mRNA表达增多(P<0.05)。结论替米沙坦具有抗心肌I/R损伤作用,其机制与阻断JAK-STAT通路,下调促凋亡基因Bax,上调抑制凋亡基因Bcl-2有关。  相似文献   
3.
背景:获取内皮细胞的方法有机械刮取、组织块移植和酶消化法3种。一直以来,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 目的:探讨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方法。 方法:取1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主动脉,剥去外膜,内膜面向下铺入2 g/LⅠ型胶原酶、2 g/LⅢ型胶原酶,2 g/L Ⅳ型胶原酶和2 g/L Ⅴ型胶原酶混合消化液中(按1∶1∶1∶1∶1混合)消化20 min,按1∶1加入培养基以终止消化。轻轻刮下内膜层细胞,将细胞悬液离心,用DMEM培养液(含胎牛血清20%、VEGF 1 μg/L、bFGF 2 μg/L,庆大霉素6 U/L)混匀沉淀细胞,吹打分散至单个细胞培养,48 h后用首次换液。再按1∶2分瓶传代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鉴定Ⅷ因子相关抗原。电镜观察Weibel-Paladed小体。 结果与结论:体外获得并培养5代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及电镜观察W-P小体均证实实验成功的培养了原代及传代内皮细胞。提示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可从主动脉获得并通过培养成为细胞系,Ⅷ因子相关抗原及电镜观察W-P小体联合鉴定是确定内皮细胞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患者脑脊液的实验室检测指标在PCNSL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7年12月至2020年1月在北京天坛医院诊断PCNSL的4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同期就诊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44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37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3组患者的脑脊...  相似文献   
5.
6.
关春艳  李灏来 《华西医学》2010,(12):2284-2285
目的总结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9月2008年3月,将62例使用外周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患者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硫酸镁溶液局部湿敷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穿刺点局部皮肤改善情况,并进行疼痛程度比较。结果治疗3d后,局部皮肤改善与疼痛程度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外涂治疗外周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细节管理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我院住院的200例患者纳入此次的研究中,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住院资料,将其按照住院单双号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100例接受传统护理管理,而观察组100例则实施细节管理。观察医院感染发生率,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感染总发生率3.00%较对照组12.00%比较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98.00%较对照组85.00%显著提高(P0.05)。结论在基层医院感染控制中实施细节管理有利于控制感染,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可在基层医院积极推广。  相似文献   
8.
背景:获取内皮细胞的方法有机械刮取、组织块移植和酶消化法3种.一直以来,内皮细胞的培养方法也在不断的更新.目的:探讨兔主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取1周龄新西兰大耳白兔主动脉,剥去外膜,内膜面向下铺入2 g/L Ⅰ型胶原酶、2 g/L Ⅲ型胶原酶,2 g/L Ⅳ型胶原酶和2 g/L Ⅴ型胶原酶混合消化液中(按1:1:1:1:1混合)消化20min,按1:1加入培养基以终止消化.轻轻刮下内膜层细胞,将细胞悬液离心,用DMEM培养液(含胎生血清20%、VEGF 1 μg/L、bFGF 2 μg/L,庆大霉素6 U/L)混匀沉淀细胞,吹打分散至单个细胞培养,48 h后用首次换液.再按1:2分瓶传代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培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鉴定Ⅷ因子相关抗原.电镜观察Weibel-Paladed小体.结果与结论:体外获得并培养5代内皮细胞.Ⅷ因子相关抗原及电镜观察W-P小体均证实实验成功的培养了原代及传代内皮细胞.提示兔主动脉内皮细胞可从主动脉获得并通过培养成为细胞系,Ⅷ因子相关抗原及电镜观察W-P小体联合鉴定是确定内皮细胞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十二指肠型滤泡性淋巴瘤(duodenal-type follicular lymphoma, D-FL)的临床及病理学特点, 总结2020年1月至2023年7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病理科会诊及本院确诊的18例D-FL患者的临床症状、内镜特点、病理形态学特点、免疫表型、分子病理特征以及治疗随访经过。18例D-FL患者, 男10例, 女8例, 中位年龄为49(32~69)岁。患者多为胃肠镜检查发现或出现常见胃肠道症状, 如胃痛、反酸、呕吐及腹泻。内镜大多表现为多发灰白色小息肉样隆起。病理形态学上为黏膜层及黏膜下层可见淋巴滤泡样结构。免疫表型为肿瘤细胞广泛强表达CD20及BCL2, 增殖活性低。免疫球蛋白克隆分析显示1例IgK单克隆重排(1/1), FISH检测1例BCL2基因重排(1/3)。所有患者均未进行靶向及化疗, 采取等待及观望策略。中位随访12(2~34)个月。研究显示D-FL属于惰性淋巴瘤, 好发于十二指肠, 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香砂六君子汤治疗对其血清一氧化氮(NO)、白细胞介素-6(IL-6)、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6月北京京煤集团总医院王平医院收治的86例脾胃虚弱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