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代谢组学寻找可能与中国居民水产品类食物摄入有关代谢物,为水产品摄入标志物的确定提供依据。方法 在2015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项目贵州和湖南采集了调查对象的空腹血样,利用代谢组学技术识别血清中的代谢物,筛选出不同摄入水平间有差异的代谢物,最后构建预测模型,验证这些差异代谢物的预测能力。结果 1108种代谢物被识别,从中筛选出了低摄入组与中摄入组有14种,与高摄入组有21种差异代谢物。低摄入组与中摄入组和高摄入组逐步logistic预测模型曲线下面积分别为69.3%(95%CI:59.0%~79.6%)和75.2%(95%CI:65.4%~85.1%)。结论 人群长期水产品摄入的不同水平下血清代谢物存在差异,高摄入组与低摄入组间差异代谢物预测效果更好,包括脂类、肽类和氨基酸类和外源性物质。这些差异代谢物要作为特异标志物还需在更大的人群中得到验证。[营养学报,2022,44(3):258-263]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十六省(自治区、直辖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城乡及性别分布特征和趋势。方法 利用2000、2006、2011、2015和2018年5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选取至少参加过一轮调查的资料完整的8398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为研究对象。以《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值分类标准》判定超重与肥胖,采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和二水平随机截距模型分析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分布状况和变化趋势。结果 中国十六省7~17岁儿童青少年2000—2018年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均呈现上升趋势(P<0.05)。超重率从2000年的5.42%增加到2018年的12.92%,肥胖率从2000年的2.45%增加到2018年的12.36%。多水平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和城乡对中心化后的体质指数的影响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体质指数的增加值大于女生(β=0.2824);农村地区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增加值大于城市地区(β=0.5902)。结论 2000—2018年中国十六省(自治区、直辖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国7~17岁儿童和青少年膳食营养素摄入与其体质指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数据来源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选择至少参加一轮(2000年、2006年、2011年和2015年)调查并有完整膳食和体格测量调查数据的5562名7~17岁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三水平(社区-个人-观察水平)体质指数的线性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城乡不同性别儿童青少年膳食营养素摄入对其体质指数的影响。采用连续3天24小时和家庭称重记账法评价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结果 城市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高于农村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12~17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高于7~11岁儿童青少年体质指数;男孩体质指数高于女孩的,但仅在2011年和2015年调查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控制个体水平(调查年份、年龄、身体活动和家庭人均收入)与社区水平(社区城市化指数)等混杂因素后,三水平模型显示农村男孩的体质指数随胆固醇摄入量(P<0.01)的增加而增加;城市女孩的体质指数随维生素B1摄入量(P<0.05)和铁摄入量(P<0.01)的增加而增加;农村女孩的体质指数随维生素E摄入量(P<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生活环境因素对我国儿童青少年BMI的影响。方法 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2000、2006、2011和2015年4轮调查中参与调查、且数据完整的7~17岁儿童青少年共6 626人(男性3 473人,女性3 153人)。首先在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中进行环境因素单变量分析,然后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拟合线性模型进一步筛选环境因素,最后分城乡拟合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三水平随机截距混合效应模型的空模型拟合结果对数似然估计值-17 034.68,随机效应似然比检验χ2=483.06,P<0.001;社区分层组内相关系数(ICC)=9.97%,个人和社区水平总ICC=39.38%;三水平模型显示城市模型中城市化指数(β=-0.05,95%CI:-0.09~-0.01,P<0.05)、公园所在位置在本市另一居委会(β=-0.88,95%CI:-1.72~-0.04,P<0.05)、15~17岁组(β=-1.04,95%CI:-1.78~-0.30,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社区到最近健身房的距离(β=0.12,95%CI:0.02~0.22,P<0.05)、家庭彩电数(β=0.50,95%CI:0.08~0.92,P<0.05)、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为3~4次/周(β=1.85,95%CI:0.70~3.00,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农村儿童青少年模型中的城市化指数(β=-0.04,95%CI:-0.07~-0.01,P<0.05)、农村人均收入(β=-7.29e-4,95%CI:-1.00e-3~-6.77e-5,P<0.05)、家长规定看电视的频率≥5次/周(β=-1.29,95%CI:-2.36~-0.21,P<0.05)、脂肪供能比(β=-0.03,95%CI:-0.06~-1.00e-3,P<0.05)与BMI值呈负相关,家长提示电视内容虚构的频率≥5次/周(β=3.01,95%CI:0.03~6.00,P<0.05)、调查时间为2015年(β=4.83,95%CI:1.96~7.69,P<0.05)与BMI值呈正相关。结论 环境因素从多水平多方面间接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BMI的变化,城市化指数和农村人均收入对儿童青少年BMI的升高有微弱的保护作用,社区层面需要关注儿童青少年生活环境周边的活动场所的设置,而在家庭中应当正确引导儿童青少年看电视行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