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通过抗P-170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研究发现,不同诱导途径建立的人膀胱癌多药耐受(MDR)。细胞均表达P-170,说明P-170在人类膀胱癌MDR机制中起重要的中介作用,MRK-16对不同类型的人膀胱癌MDR均有特异性诊断价值。MRK-16具有明显的化疗增敏作用,不仅能明显提高膀胱癌MDR细胞的化疗效果,而且能轻度提高敏感细胞的化疗疗效,其增效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并与细胞本身的耐药水平相关,说明MRK-16对人膀胱癌化疗具有明显的调节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药耐受肿瘤细胞系是研究肿瘤多药耐受性的良好实验模型。本研究通过使用单一浓度阿霉素短时冲击诱导的方法,历时5月,成功地诱导建立了人膀胱移行上皮癌多药耐受细胞亚系BIU-87PR。生物学鉴定表明,BIU-87PR对阿霉素的耐药性较敏感细胞BIU-87提高了2.1倍。对足叶乙■的耐药性提高了4倍.对长春新碱的敏感性提高了2.4倍.BIU-87PR的生物学特性与BIU-87相似,生长速率较慢,融合密度略降低,细胞轻度异形性,染色体分析显示双微体略增多.  相似文献   
4.
5.
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55年Sewell等发现结扎狗冠状动脉后,如突然解除结扎,恢复血流。动物立即发生室颤而致死,表明组织缺血损伤可能更主要是发生于缺血再通时,称缺血再灌注损伤(简称再灌损伤)。肾脏对于再灌损伤更为敏感。作者发现在肾脏热缺血60分钟后再灌早期,肾小管LDH酶活性一过性升高,而SDH活性则一过性下降,提示肾热缺血再灌早期存在可逆性的再灌损伤。肾再灌损伤的发生机理虽尚不清楚,但研究证明与许多因素相关,现综述如下。一、氧自由基与再灌损伤  相似文献   
6.
α2肾上腺素受体在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法研究大白鼠肾缺血60分钟时肾α2肾上腺受体的改变,发现大白鼠肾α2受体具有高、低亲和力两个位点。肾缺血60分钟时,肾α2受体高亲和力位点亲和力增加,位点数量减少;低亲和力位点亲和力降低,位点数量增多。提高肾缺血60分钟时肾α2受体呈超敏状态,表明肾α2受体在肾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膀胱癌耐药细胞亚系BIU-87PR的耐药机理,我们在体外用阿霉素诱导,建立了人膀胱癌耐药细胞株,应用MDR1cDNA探针检测了该细胞株MDR1基因的表达情况,RNA斑点杂交结果表明:膀胱癌亲代细胞株BIU-87为阴性,而BIU-87PR耐药细胞株呈阳性。因其杂交信号的强度明显低于小鼠肾组织MDR1mRNA的杂交强度,说明BIU-87细胞在阿霉素诱导下,MDR1基因有了低度表达。这将为指导腔内化疗的用药和提高疗效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4;15(2):83〕膀胱癌耐药细胞株MDR_1基因表达水平的检测@赵军@鲁功成@关中宏…  相似文献   
8.
游离脂肪酸引起肝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其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游离脂肪酸(FFA)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引起胰岛素抵抗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含0.25 mmol/L的软脂酸(PA组)或100 nmol/L胰岛素(Ins组)与不含软脂酸和胰岛素(正常组)的DMEM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24 h,正常组和PA组中又分加与不加磷酯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Wort-mannin两个亚组,100 nmol/L胰岛素刺激后分别测定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细胞内的糖原含量、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PEPCK)活性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蛋白水平.结果PA组和Ins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而细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减少(P<0.01);PA组胰岛素刺激的PEPCK活性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IRS-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无论应用Wortmannin处理与否,PA组中的PEPCK活性及IRS-2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正常组中PEPCK活性及IRS-2蛋白水平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加0.25 mmol/L的软脂酸培养24 h后,肝细胞可能由于胰岛素信号转导障碍产生胰岛素抵抗;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可能与IRS-2及PI3K相关分子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9.
软脂酸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游离脂肪酸(FFA)诱导人肝癌细胞(HepG2)产生胰岛素抵抗及其分子机理。方法 用含0.25mmol/L的软脂酸(软脂酸组)或100nmol/L胰岛素(高胰岛素组)的DMEM培养基培养HepG2细胞,再用100nmol/L胰岛素刺激后,测定其培养液中的葡萄糖浓度、细胞内的糖原含量以及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的蛋白水甲。加入磷酯酰肌醇3激酶(P13K)的抑制剂wortmannin,再次检测IRS-2的蛋白水平。结果 软脂酸组和高胰岛素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细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减少(P〈0.01)。软脂酸组胰岛素刺激的IRS2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用wortmannin处理后,软脂酸组中的IR导2蛋白水平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而正常细胞组中IRS-2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0.25mmol/L的软脂酸培养24h后,HepG2细胞可产生胰岛素抵抗,且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存在障碍;P13K是胰岛素信号转导途径中的关键调节点,可能IRS-2和一些P13K相关分子缺陷与游离脂肪酸诱导的肝胰岛素抵抗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高浓度软脂酸(PA)诱导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IR)的机制及花生四烯酸(AA)对IR的防治作用。方法 (1)用高浓度软脂酸(PA)或10^-7mol/L高胰岛素(HI)培养HepG2细胞建立具有IR的细胞模型,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及细胞内糖原含量作为鉴定指标;(2)用Western blot检测胞内糖原合酶(GS)和蛋白激酶B(PKB)蛋白水平;(3)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P13K)抑制剂Wortmannin(WT)探讨其对胰岛素信号通路的影响;(4)观察AA是否对PA引起的IR有防治作用。结果 (1)0.20mmol/L PA或川培养HepG2细胞36h后,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极显著增高,细胞内糖原含量极显著减少;(2)高浓度PA使磷酸化的PKB(P-Ser473)蛋白水平显著减少,磷酸化的糖原合酶(P-Ser641 GS)蛋白水平极显著增加;(3)WT使对照组GS活性及胞内糖原含量极显著减少,HI组和PA组胞内糖原含量均无统计学差异,但各实验组PKB活性都极显著减少;(4)PA AA组培养液中葡萄糖含量显著低于PA组,GS和PKB活性及胞内糖原含量显著增加。结论 高浓度PA或HI培养HepG2细胞能够诱导IR,其机制可能是其引起胰岛素信号传递途径中自PKB下游到GS之间的信号通路受阻所致。AA能改善PA引起的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