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聚乙烯输卵管避孕栓避孕效果及可复性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聚乙烯输卵管栓抗生育效果、置栓后组织学改变和取栓后生育力恢复情况。方法:将31只新西兰实验兔随机分为放栓组(n=29)双侧输卵管放置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对照组(n=2)不放置输卵管栓。分别于节育栓植入3、6、12个月后观察避孕效果,并以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输卵管黏膜的组织变化,取栓后观察兔受孕情况。结果:对照组2例新西兰兔均受孕,妊娠率100%;放栓组29例放置避孕栓3个月,3例脱落(脱落率10.4%),余26例栓位置正常兔未受孕,避孕成功率达100%。6例观察6个月,3例观察12个月均未受孕。光镜下大部分放栓新西兰兔输卵管黏膜皱襞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肌层未见充血和出血,浆膜无明显病理异常。电镜下分泌细胞及纤毛多数正常。取栓后妊娠率为100%。结论:聚乙烯输卵管避孕栓可能是一种避孕有效的、可复性好的输卵管避孕器具。  相似文献   
2.
新型输卵管节育器的研制及临床探索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输卵管绝育是人类控制生育的常用方法之一,因其安全、可靠、一劳永逸等优点日益受到育龄妇女欢迎。但存在着输卵管受损,并可能留下疤痕,一旦需要生育必须进行复通手术且复通后仍可能不生育。所以,人们希望获得一种更安全、可靠、简单、方便而可复性高的绝育措施。我们从1990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于1993年研制成输卵管节育器(IntratubalContraceptiveDevice,简称ITCD),经动物及人离体子宫试验后定型,并进行临床探索性试验,希望为经宫颈的可逆性输卵管节育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材料与方法一、输卵管节育器(ITCD)的研制1.造型 该节育器为“…  相似文献   
3.
可复性输卵管聚乙烯节育栓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一种输卵管节育栓的设计、特点和避孕机理。该栓的材料为聚乙烯,根据输卵管形态设计,放栓取栓均通过宫腔镜进行。结果表明,输卵管聚乙烯节育栓有望成为经宫颈途径持久的避孕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新西兰雌兔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对其输卵管生殖环境和组织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9只雌兔随机分为置栓组(29只,双侧输卵管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和对照组(10只,仅行假手术,不放置输卵管栓)。分别于节育栓植入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输卵管黏膜的组织学改变,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半定量分析输卵管黏膜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表达。结果:光学显微镜下,大部分置栓组输卵管黏膜未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肌层未见充血和出血,浆膜层无明显病理异常。对照组和放栓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12个月组输卵管黏膜上皮细胞VEGF、TNF-α及TGF-β1表达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放置新型输卵管节育栓对机体的生殖功能无明显影响,对兔输卵管组织无明显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的安全性。方法:14只新西兰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手术组(n=6)双侧输卵管放置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自身对照组(n=6)仅右侧输卵管放置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左侧为自身对照侧;空白对照组(n=2)不作任何处理。分别于节育栓植入3个月和12个月后取双侧输卵管制作标本,以显微镜及扫描电镜观察输卵管黏膜的组织变化。结果:实验组及自身对照组实验侧,显微镜下见输卵管黏膜皱襞参差不齐,黏膜及黏膜下层充血、水肿。黏膜皱壁间质有急性炎症细胞浸润,并有上皮细胞脱落现象,但未见黏膜坏死。扫描电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纤毛细胞表面纤毛凌乱,排列不整齐。分泌细胞及纤毛多数正常,少量分泌细胞变形,仍可见大量微绒毛。结论:聚乙烯输卵管节育栓放入兔输卵管3个月后,对输卵管影响轻微,12个月后,输卵管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