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1989年1、2月份,作者在浙江省上虞县开展蜚蠊越冬调查中,从5只废旧的黑胸大蠊 Periplaneta fuliginosa(Seryille,1839)(我县室内到目前为止仅发现这一种)卵荚中发现一批已干死的寄生蜂。其中1只卵荚采自本县山区医院病房床头柜,另4只卵荚采自平原地区的县城百官镇居民厨房菜柜内。采得的寄生蜂经制作标本(♀♀13,  相似文献   
2.
浙江蜚蠊卵荚寄生峰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浙江8个代表性地区的调查结果:①共发现蜚蠊卵荚寄生蜂3种,其中T.sp.和E.a.广泛分布,T.h.仅在少数地区个别点上发现;②黑胸大蠊卵荚被T.sp。寄生的占97.6%,被T.h.寄生的占2.3%,被E.a.寄生的偶见;美洲大蠊卵荚被E.a.寄生的占81.0%,被T.sp.寄生的占19.0%;③T.sp.在活卵荚中的寄生率最高(73.2%),死卵荚中最低(26.2%),卵荚壳居中(67.6%)  相似文献   
3.
<正> 中华按蚊的越冬方式前人(刘维德等,1955;张军等,1958;刘恩溥、陈健行,1959;缪建吾、刘维德,1962;等)作过很多观察,证实以成蚊越冬。并根据纬度和气温划分为全越冬、半越冬和无越冬三种类型(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疟疾研究室,1978)。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蜚蠊种群、地理分布特点及防制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查清全省蜚蠊种群地理分布特点,进行防制对策研究。方法:在全省按地理分布建立监测点,根据对本省蜚蠊种群、分布、季节消长、药敏程度等特点制定防制规范在全省实施。结果:查清蜚蠊种群、数量、优势种及栖息场所特点,查清蜚蠊寄生蜂种群、数量、分布及生态习性等,采用防制规范技术,已有28个城市申报全部通过灭蜚蠊成果考核。结论:通过多年的基地研究,掌握本省蜚蠊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防制技术,提高了防制工作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低温贮存拟啮小蜂寄生卵荚推迟成蜂羽化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报告拟啮小蜂在黑胸火蠊卵荚内越冬情况,并遵循其自然越冬规律,进行低温贮存寄生卵荚等研究。结果表明:①拟啮小蜂在黑胸大蠊卵荚内越冬后,于翌年5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54天中羽化,羽化高峰在6月中旬,占全部羽化卵荚的46.6%;②拟啮小蜂以预蛹期在卵荚内越冬,当月平均室温达16.8℃时,已有25.9%的预蛹发育到蛹,并首次出现发育到成蜂的卵荚;③低温(5.8℃)贮存123~132天的越冬寄生卵荚,可推迟成蜂羽化期1~4、5个月,成蜂羽化率随时间延长略有降低;利用这一技术贮存寄生卵英,可控制成蜂的羽化时间和数量;④经低温贮存后,不能将卵荚直接置于高温和低湿环境,否则将造成卵荚内寄生蜂的大量死亡;⑤低温贮存当年寄生的美洲大蠊卵荚,至少可推迟拟啮小蜂羽化期1~2个月,羽化率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实验室饲养美洲大蠊所产卵荚的发育和孵化观察浙江省上虞市卫生防疫站(邮编:312300)俞松青,谢凯蕾,徐肖玲,徐孝忠1994年7~9月,对实验室饲养(饲饼干)的美洲大蠊每周采集卵荚1批,共采得8批913荚。将全部卵荚分批作孵化时间、孵化若虫数,以及对...  相似文献   
7.
美洲大蠊卵荚现场布放法对拟啮小蜂季节分布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年浙江上虞用美洲大蠊卵荚布放法对拟啮小蜂季节的分布观察结果。1、拟啮小蜂全年有两个季节高峰,即5—7月一大高峰和9月一小高峰,该蜂种季节分布与本地黑胸大蠊的季节分布基本吻合,表明用拟啮小蜂防治本地的黑胸大蠊在时间上是适宜的;2、现场使用定点、定时和定量布放美洲大蠊卵荚观察出拟啮小蜂季节分布的方法是可取的;3、拟啮小蜂在厨房内的菜柜内、外等主要家具中卵荚可以产卵寄生,它的这一习性有利于对黑胸大蠊作生物防治;4.六(七)个单位厨房中卵荚的寄生率有显著性差异,此项结果符合拟啮小蜂与黑胸大蠊之间在种群关系上相互为保持生态平衡过程中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1989至1991年黑胸大蠊越冬卵荚的实验室观察结果。越冬后卵荚若虫的孵化高峰在5月中旬至6月上旬,此时旬平均室温在21—27℃之间;越冬卵荚中的蠊卵处在逐渐的发育过程中,预若虫率由2月上旬的25%上升到5月上旬的70.1%;越冬卵荚蜚蠊的存活(孵化)率较低(17.3%),而寄生蜂的存活(羽化)率很高(27.4%);结合观察资料对越冬卵荚和早期若虫的防治措施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在1988年至1989年的冬春季,我们对浙江上于黑胸大蠊在三类环境中的越冬情况作了调查。在医院病房,越冬蜚蠊的若虫和成虫主要栖息于床头柜,在旅社客房主要栖息于写字台、二斗桌和床头柜,在居民厨房主要栖息十大、小菜柜及其下面和旁边的家俱杂物中。卵荚较若虫和成虫的分布面更广;黑胸大蠊主要以卵荚和若虫越冬;根据不同温度与蜚蠊活动情况,结合气温资料,认为我县黑胸大蠊约有五个月(11月至次年3月)的越冬期,此时气温多在12℃以下,是消灭越冬蜚蠊的适宜时机;此外,对不同环境消灭越冬蜚蠊的难易也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在浙江省上虞县黑胸大蠊卵荚中发现了Tetrastichodes sp.,Tetrastichus hage-nowii(Ratz.)和Evania sp.三种寄生蜂。T.sp.分布广,占寄生蜂总数的86.2%。T.sp.和T.h.混合自然寄生率64.2%,可在同一生境混合存在,在暴露和隐蔽场所的卵荚中均可寄生,但寄生率前者高于后者。按本县气溫,T.sp.估计全年可繁殖3~5代。对T.sp.和T.h.每个卵荚羽化的成蜂数量、性比例、体长、寿命、交尾和产卵等习性都作了观察或测量。结果表明,T.sp.和T.h.两种寄生蜂用于生物防制本地的黑胸大蠊很有希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