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身运动细化评分(GMOS)在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评估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完善头颅影像学及行全身运动(GMs)质量整体评估的175例早产儿资料,根据影像学资料将其分为脑损伤组(n=92)和非脑损伤组(n=83)。根据胎龄将上述2组早产儿分为<32周组(n=66)和32~36周组(n=109)。比较2组一般资料、GMs整体评估异常率和GMOS。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GMOS对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评估的效能。结果 2组男性占比、剖宫产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GMs整体评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P=0.617)。非脑损伤组GMOS为27.0(25.0, 29.0)分,高于脑损伤组的24.5(23.0, 2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32周组和32~36周组中,非脑损伤早产儿GMOS均高于脑损伤早产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MOS早期评估早产儿脑损伤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80,最佳阈值为25.5分,灵敏度为0.675,特异度为0....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7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36).对照组治疗初期给予静注甲泼尼龙,当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后改为口服泼尼松,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丙球蛋白,两组疗程均为4周.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统计两组血小板上升时间及到达峰值时间.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的6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小板上升时间及到达峰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丙球蛋白治疗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显著,可迅速提升血小板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产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该院接受治护的80例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一般对象,并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方案基础上实施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对两组低血糖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合并糖尿病患者实施手术室围手术期护理,能够使切口愈合延迟现象得以减轻,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低血糖病例发生,从而使患者达到满意状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先天性梅毒(CS)新生儿血小板(PLT)参数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选择2005年2月至2013年2月扬州大学临床医学院新生儿科收治的78例CS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症状将其分为症状性CS组(n=38)和无症状性CS组(n=40),根据其母体妊娠期接受青霉素治疗情况将其分为母体治疗组(n=54)和母体未治疗组(n=24),随机选取同期于本院产科出生的39例正常新生儿纳入对照组(n=39)(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各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重、性别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测定各组新生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血小板分布宽度(PDW)。 结果症状性CS组和无症状性CS组新生儿早期PLT计数较对照组显著降低,而MPV,PDW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前两者分别与后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性CS组和无症状性CS组新生儿治疗第1 d和第13 d PLT计数,MPV和PDW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述两组第13 d PLT计数,MPV和PDW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未治疗组CS新生儿PLT计数水平较母体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显著降低,MPV,PDW显著增高,前者与后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PLT参数的变化对新生儿CS病情程度及疗效判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调查并分析江苏省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抗生素使用现状,为促进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抗生素管理质量及改进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江苏省15家医院收治的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一般情况及抗生素使用情况的相关资料,并设计减少抗生素使用措施的10项调查问卷表,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干预措施的实施情况。结果 共纳入1 920例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其中1 846例(96.15%)使用抗生素,抗生素使用率(antibiotic use rate,AUR)中位数为50/100住院日。15家医院AUR为24~100/100住院日。采用Poisson回归,调整胎龄、出生体重、新生儿危重评分混杂因素后,各医院间调整后抗生素使用率(adjusted antibiotic use rate,aAU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结果显示,10项减少抗生素使用的措施中,8项措施开展的医院不足一半;干预措施实施项目数与aAUR呈负相关(rs=-0.564,P=0.029)。结论 江苏省15家...  相似文献   
6.
文题释义: 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离子交联法利用酸性环境下壳聚糖呈阳离子性,向壳聚糖溶液中边搅拌边滴加三聚磷酸钠,带负电的磷酸根离子与壳聚糖分子链上带正电荷的氨基通过静电吸附,从而形成微球。 牙周膜:是连接牙齿和牙槽骨之间具有方向性的结缔组织,宽度为0.15-0.38 mm,其内含具有一定方向性胶原纤维束,其一端埋入牙骨质,另一端伸入牙槽骨内,具有固定牙根和缓解咀嚼时所产生压力的作用,又称牙周关节;牙周膜能形成牙槽骨及牙骨质,被破坏后能重建。由此可见,牙周膜不是普通的纤维结缔组织,它具有方向性、附着点、可再生牙周组织(牙骨质、牙周膜、牙槽骨)。 背景:当牙齿脱离牙槽窝后,牙周膜断裂,残留在脱位牙根表面的牙周膜由三维变成二维,丧失了支架膜的作用,导致脱位牙再植后根骨粘连。如何研发一种能黏附牙根表面具有一定厚度及强度的三维缓释支架材料,是脱位牙牙周膜再生成功的关键之一。 目的:构建可黏附脱位牙根表面的缓释生长因子的三维仿生膜。 方法: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研究电纺溶剂二氯甲烷与二甲基甲酰胺混合溶液、六氟异丙醇、三氯甲烷对电纺膜的影响,筛选最佳的电纺溶剂。采用电喷技术与离子交联法制备壳聚糖微球,研究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5万、10万)与质量浓度(10,20 g/L)、接受液三聚磷酸钠浓度(2%,5%,10%)、电压(14,28 kV)对壳聚糖微球的影响,筛选最佳的参数。构建含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壳聚糖微球(最优参数设计),检测其体外释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速率。首先将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裹在牙齿根表面,然后在其表面滴加壳聚糖微球,在其外层裹一层薄薄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从而形成聚乳酸-羟基乙酸-壳聚糖微球-聚乳酸-羟基乙酸膜。 结果与结论:①利用电纺溶剂六氟异丙醇制备的聚乳酸-羟基乙酸电纺膜平均直径最小、空隙率最大;②当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5万、质量浓度为20 g/L时,微球的大小基本一致,平均直径366.6 μm,单分散性好、饱满、稳定;28 kV电压下形成的壳聚糖微球更符合脱位牙仿生膜的要求;利用5%三聚磷酸钠制备的壳聚糖微球表面微观结构孔径居中,最有利于临床牙周膜再生;壳聚糖微球可持续释放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1个月左右;③实验创建了一种黏附牙齿表面的具有缓释效能的聚乳酸-羟基乙酸-壳聚糖微球-聚乳酸-羟基乙酸三维仿生膜并筛选出构建此仿生膜的最佳参数,可在此模型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组织工程手段对脱位牙再植的效果及机制。 ORCID: 0000-0003-3957-3423(封小霞)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酸中毒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大鼠动物模型(AIR模型),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其与ROP血管发育及新生血管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 1日龄SD新生大鼠随机分为酸中毒诱导模型组(ROP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通过管饲NH4Cl方法建立AIR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标记视网膜VEGF、Ang-2的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8日龄ROP大鼠VEGF、Ang-2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在停止管饲NH4Cl后的10日龄、13日龄ROP组大鼠视网膜VEGF、Ang-2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实验过程中VEGF及Ang-2的表达趋势相同。结论酸中毒使VEGF及Ang-2的蛋白表达水平下调;停止管饲NH4Cl后2者表达水平上调;2者变化过程与视网膜新生血管发展进程有关。VEGF、Ang-2可能在视网膜正常血管发育及ROP的新生血管化进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极早产儿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江苏省11家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胎龄<32周)的一般资料,分析其存活率和严重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极早产儿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共纳入极早产儿2 339例,其中存活2 010例(85.93%),无严重并发症存活1 507例(64.43%)。胎龄22~25+6周、26~26+6周、27~27+6周、28~28+6周、29~29+6周、30~30+6周、31~31+6周各组极早产儿存活率分别是32.5%、60.6%、68.0%、82.9%、90.1%、92.3%、94.8%,随着胎龄增加,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相同胎龄分组下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分别是7.5%、18.1%、34.5%、52.2%、66.7%、75.7%、81.8%,随着胎龄增加,无严重并发症存活率呈升高趋势(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是极早产儿死亡的保护因素(P<0.05),而1 min Apgar评分≤3分是极早产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保护因素(P<0.05),而5 min Apgar评分≤3分、母亲绒毛膜羊膜炎是存活极早产儿发生严重并发症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极早产儿存活率与胎龄密切相关。1 min Apgar评分≤3分可增加极早产儿死亡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母亲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5 min Apgar评分≤3分和母亲绒毛膜羊膜炎可增加极早产儿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而胎龄大、出生体重大可降低严重并发症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儿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delta变异株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与成人的异同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扬州市54例确诊SARS-CoV-2 delta变异株感染儿童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确诊的青壮年成人患者比较.结果 儿童组54例,男35例、女19例,平均年龄(8.1±3.4)岁.成人组37例,男23例、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扬州市区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出院高危儿早期干预现状,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高危儿20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患儿纠正3个月龄时,对其父母采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分析高危儿早期干预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00例高危儿中,未接受早期干预101例,接受早期干预99例。接受早期干预的99例高危儿中,选择机构早期干预5例,选择家庭早期干预94例。9家庭早期干预的4例高危儿中,在综合医院接受早期干预指导92例,在社区医院接受早期干预指导2例。截至患儿纠正3月龄,其父母接受早期干预指导的情况为1次85例、2次5例、≥3次4例。2组患儿在出生周龄、出生体质量、高危儿认知、后遗症认知、早期干预认知、接受神经发育评估与否、随访医生告知早期干预与否、知晓早期干预机构与否和经济负担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后遗症认知了解(OR=7.300,95%CI:2.641~20.178)、随访医生告知早期干预(OR=10.793,95%CI:2.926~39.805)、知晓早期干预机构(OR=7.212,95%CI:2.043~25.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