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评价蓝田县全民食用碘盐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以下简称地甲病)效果。方法按照《陕西省地方性甲状腺肿普查实施方案》采取普查的方法并与1970年普查结果相对比。结果2006年共调查572048人,普查率91%,地甲病患病率为1.34%,与1970年普查结果相比,患病率明显下降(X2=20262.96,P〈0.01),重病区人口明显减少(X2=54.35,P〈0.01),且病例以弥漫型轻度病例为主(57.07%)(X2=1493.04,P〈0.01),Ⅰ度病例占总病例的85.38%(X2=2973.32,P〈0.01)。结论采取全民食用碘盐防治地甲病成效显著,继续坚持全民食用碘盐是消除地甲病的最佳模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我国南方城市餐饮从业人群HBV血清标志物(HBV-M)常见模式及构成,为制定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人群体检采用HBsAg初筛,阳性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HBV-M。结果判定参照GB17010-1997,数据处理采用常用统计方法检验。结果体检累计377354人,HBsAg阳性28588例,阳性率为7.58%,低于2006年15-59岁人群HBsAg携带率8.57%(u=21.72,P〈0.01)。HBV-M常见模式构成:以模式②[HBsAg+、抗-HBe+、抗-HBc+(53.85%)]和模式①[HBsAg+、HBeAg+、抗-HBc+(25.23%)]为多,占总数79.08%;其次为模式③[HBsAg+、抗-HBc+(11.96%)],3种合计占总数的91.04%,其他模式⑥占8.85%,以上4种模式累计占99.89%。模式①构成最高的为宜春市(30.57%),其次为珠海、广州市、深圳市和南通市,镇江市(6.64%)最低(X^2=307.10,P〈0.01)。模式②构成最高的为珠海市(57.39%),其次为宜春市、深圳市、南通市和镇江市,广州市(33.2%)最低(X^2=429.94,P〈0.01)。模式③构成最高的为深圳市(17.19%),其次为广州市、宜春市和南通市,珠海最低(9.64%)(X^2=235.45,P〈0.01)。模式④构成最高的为深圳市(0.35%),其次为南通市(0.21%),其余未检出。模式⑤仅有镇江市检出5例(0.47%)。模式⑥构成最高的为深圳市(44.43%),其次为镇江市、广州市、南通市和珠海市,宜春市(1.11%)最低(X^2=2275.13,P〈0.01)。抗-HBs阳性率为0.42%,明显低于2006年全国人群抗-HBs阳性率50.09%的水平,u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67.96,P〈0.01),结论进行城市间餐饮行业从业人员HBV感染模式研究对控制乙肝传播、制定防制策略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早期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的早期X线表现特点和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1例烧伤面积>70%TBSA合并吸入性损伤病例早期连续胸部X线动态检查,了解肺部变化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及治疗效果分析指标.结果 大面积烧伤合并吸入性损伤患者早期X线表现普遍呈现肺门影扩大,肺纹理增粗模糊,肺内见淡薄点片状影或大片毛玻璃样影,气管腔缩窄,多样性炎症及肺不张实变.结论 每1~2天连续的胸部X线动态检查1次,对吸入性肺损伤早期诊断、疗效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监测分析布鲁杆菌病(布病)感染、发病和新发疫点形成的原因,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按照陕西省布病监测方案开展高危人群监测,采用病例调查方法确定新发病例感染来源,病例判定依据GB 15988-1995.结果 2004年完成2县15乡(镇)77村1 308人,监测任务超过应监测数的9.0%,经观察未发现皮试阳性者,确认新发疫点4个,确诊首例急性布病4例,新发疫点高危人群监测1 084人,新发现病例5例,感染者10例,病牛7头(均已宰杀),皮试阳性率、发病率、感染人数明显高于历年监测结果(1996~2003年无病例报告).结论如不加强畜间检疫则当地高危人群存在布病爆发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侯文志 《职业与健康》2010,26(5):521-522
目的通过对陕西省蓝田县1970—2008年麻疹发病和疫苗接种情况分析,为防控决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相关性、趋势、周期性和χ^2检验处理数据,应用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39年间发病率以70年代最高为683.1/10万(x^-=259/10万);2000—2008年最低(x^-=2.23/10万),呈明显下降趋势,但仍可见二三年周期波动现象。平均发病率与平均接种率、年接种次数呈负相关(rs=-1.0000),接种次数与接种率呈高度正相关(rs=1.0000)。全年各月、各年龄组均有发病,以1988、1998、2005、2008年的统计,各月间发病例数差异较大,以3—6月为主,占76.8%;≤15岁病例占84.77%。结论麻疹发病率随接种质量提高而降低,坚持冷链运转、规范接种,是降低发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