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是严重的哮喘发作 ,用一般支气管扩张剂治疗仍不缓解 ,持续 2 4小时以上者 ,是呼吸系统疾病的急症 ,若未能及时治疗 ,常可导致呼吸、循环衰竭 ,甚至死亡 ,故应引起高度重视。现将我院 1994年~ 1998年住院的 39例患者的治疗体会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男性 30例 ,女性 9例 ,年龄 2 0岁~ 6 0岁。入院时呼吸道感染严重者 36例 ,病程 36~ 48小时。1 2 临床症状与体征本组病例主要症状是带哮鸣音的呼气期呼吸困难 ,张口呼吸 ,重度紫绀 ,大汗淋漓 ,脱水 ,有窒息感 ,患者胸廓胀满 ,肺部叩诊呈普遍性过清音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环状RNACdr1as/miR-7/SP1轴调控乳腺癌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乳腺癌MDA-MB-231、MCF-7细胞转染miR-7模拟物、sh-Cdr1as、转录因子SP1siRNA前后,正常乳腺MCF-10A细胞及乳腺癌组织中环状RNACdr1as、miR-7、SP1mRNA的表达水平;MDA-MB-231、MCF-7细胞中E-钙黏蛋白(E-cadherin)及波形蛋白(Vimentin)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实验分析MDA-MB-231、MCF-7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MDA-MB-231、MCF-7细胞中E-cadherin及Viment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MCF-10A细胞相比,MDA-MB-231、MCF-7细胞环状RNACdr1as表达上调,miR-7表达下调,SP1mRNA表达上调(均P<0.05)。与转染前相比,MCF-7、MDA-MB-231细胞转染sh-Cdr1as后,miR-7表达上调(均P<0.05),SP1mRNA表达下调(均P<0.05);而转染miR-7mimics后,SP1mRNA表达下调(均P<0.05)。与转染前相比,MDA-MB-231、MCF-7细胞转染sh-Cdr1as后,侵袭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5)。与乳腺导管原位癌患者相比,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环状RNACdr1as表达上调(P<0.05);与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患者相比,有腋窝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环状RNACdr1as表达上调(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环状RNACdr1as与miR-7的表达存在负相关(r=-0.541,P<0.05),miR-7与SP1mRNA的表达也存在负相关(r=-0.467,P<0.05)。MDA-MB-231、MCF-7细胞转染SP1siRNA后,E-cadherinmRNA、蛋白表达均上调(均P<0.05),VimentinmRNA、蛋白表达均下调(均P<0.05)。结论乳腺癌细胞环状RNACdr1as表达上调,通过环状RNACdr1as/miR-7/SP1调控轴促使癌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使乳腺癌细胞发生侵袭和转移。环状RNACdr1as可能成为乳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miR-130b和RUNX3mRNA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并评价miR-130b对抑癌基因RUNX3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40对胃癌组织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中miR-130b和RUNX3mRNA的表达量;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RUNX3蛋白的表达.结果 胃癌组织中miR-130b的表达显著高于对应的癌旁组织(2.18±3.75)比(2.59±3.45),P<0.05;而胃癌组织中RUNX3mRNA的表达显著低于对应的癌旁组织(8.76±2.82)比(7.58±2.87),P <0.05.miR-130b和RUNX3mRNA的表达与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远处转移、有无浸润周边器官组织无关(均P >0.05).miR-130b的表达与RUNX3蛋白的核表达、细胞核+细胞质的表达存在负相关(P<0.05),而与RUNX3mRNA、RUNX3蛋白的细胞质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miR-130b和RUNX3mRNA的异常表达与胃癌预后有关;miR-130b可能通过减少RUNX3蛋白的表达水平导致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K-ras和p53基因突变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一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PCR-SSCP)法,对我院收治的73例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K-ras和p53基因突变进行检测,并与20例非肿瘤疾病患者作对熙.结果 73例胃癌患者中有7例外周血中检测出p53基因突变,阳性率为9.6%;5例检测出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为6.8%.对照组外周血中均未检出K一瑚和p53基因突变.有无肝转移的胃癌患者外周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分化程度及临床分期的胃癌患者外周血p53和K-ras基因突变阳性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JP>0.05).结论 PCR-SSCP法检测外周血中K-ras和p53基因DNA有助于胃癌肝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对1995年至1995年间收治四肢长骨干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241例中内固定失败34例的分析,对其失败的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方法 对内固定失败的34例,从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技术性失误及术后处理失误三方面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本组资料中技术性失误18例,占52.94%,手术适应证选择不当3例,占8.82%,术后处理失误13例,占38.24%,结论 采用正确的内固定技术,完善术后管理是预  相似文献   
6.
王翠娴  叶祖明  宁华英  余铭  田咏  田露 《天津中医药》2021,38(11):1426-1429
[目的] 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脊柱结核患者的血清前白蛋白的影响。[方法] 选取天津市海河医院2017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脊柱结核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措施。统计患者医嘱遵从率及满意度,动态观察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变化,以及主观综合性营养评估(SGA)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营养方案依从性为92.68%,高于对照组的73.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于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为97.5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平均血清前白蛋白值均高于入院时,但观察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SGA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但观察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脊柱结核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提高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和营养状况评分,对减少脊柱结核患者术后并发症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隐匿性甲状腺癌的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铭 《临床医学》2004,24(1):34-35
隐匿性甲状腺癌 (OccultThyroidCarcinoma ,OTC)是指癌灶的最大直径 <1cm的甲状腺癌[1 ] 。由于癌灶微小 ,临床不易发现 ,多以颈淋巴结转移或因其他甲状腺疾患行手术治疗时而被发现。现结合我科 1995年 6月至 2 0 0 1年 8月收治的 2 1例OTC的临床资料 ,分析其诊治情况。1 临床  相似文献   
8.
急性心肌梗塞(AMI)合并过缓性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我科应用临时心脏起搏抢救20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 Runx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 RT-PCR 技术检测40例胃癌组织中 Runx3基因 mRNA 的表达;用免疫组化 SP 法检测 Runx3蛋白的表达.结果(1)Runx3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35.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的97.5%,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胃癌组织中 Runx3 mRNA 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其配对的癌旁正常胃黏膜组织(P<0.01);(3) Runx3 mRNA 的表达与胃癌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均 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远处转移、浸润深度无关(均 P >0.05).结论 Runx3基因功能的下调与胃癌的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背景:对于脊柱结核病灶清除后的骨质缺损,可以选择自体髂骨、自体肋骨、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等多种植骨材料。 目的:对比椎弓根入路不同植骨材料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效果。 方法:纳入40例胸椎结核患者,其中18例伴有截瘫,15例存在后凸畸形,经正规抗结核治疗2-4周行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一期经椎弓根入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根据植骨材料的不同分为自体髂骨组、自体肋骨组、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组。治疗后随访24个月,观察病灶愈合、植骨融合、截瘫恢复、后凸畸形矫正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与结论:自体髂骨组植骨融合时间短于自体肋骨组、钛网加同种异体骨组(P < 0.05),后两组间植骨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3组均未发生植骨块及钛网脱落、断裂与移位,无骨不连及假关节等现象,无结核病灶复发。截瘫与脊柱后凸畸形患者经3-6个月的对症治疗,肌力基本恢复,脊柱后凸畸形基本矫正。表明自体髂骨治疗效果最好,自体肋骨、钛网加同种异体骨治疗效果相当。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生物材料;骨生物材料; 口腔生物材料; 纳米材料; 缓释材料; 材料相容性;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