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综述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早期饮水的必要性与可行性,重点分析早期饮水的实施要素,主要包括饮水的对象评估、种类及方式、饮水量及间隔时间和安全性,以期为我国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开展早期饮水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在全身麻醉拔管后苏醒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全身麻醉手术结束拔除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苏醒室观察的3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对照组常规单孔鼻导管吸氧3 L/min并持续监测心电图、呼吸、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持续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数值和波形的变化并及时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低氧血症发生情况、高碳酸血症和呼吸暂停检出率、面罩加压给氧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观察组低氧血症程度、面罩加压给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高碳酸血症、呼吸暂停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苏醒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麻醉后苏醒期拔除气管插管的患者,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可及时发现呼吸暂停、高碳酸血症等呼吸异常事件,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麻醉苏醒的安全性,缩短苏醒时间。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构建术后镇痛信息化管理平台,评价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构建术后镇痛信息化管理系统,包括患者镇痛泵需求信息共享模块、患者镇痛泵信息文书规范化模块和APP术后终端随访模块。选取科室2017年4~9月未应用信息化平台时发放的3000例镇痛泵研究对象作为对照组,同时选取科室2019年2~7月应用信息化平台后发放3000例镇痛泵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评估2组的差异。结果两组各3000例镇痛泵发泵过程中,试验组护理人员漏发镇痛泵98例、镇痛泵机械故障发生28例、文书未规范化影响核对6例,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漏发镇痛泵268例、镇痛泵机械故障66例、文书未规范化影响核对97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护理人员镇痛泵需求信息接收迟滞时间(0.67±0.39) min、粘贴标签制作时间(0.40±0.11) min、给药核对时间(0.36±0.10) min、镇痛泵发放总时长(4.23±0.29) min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人员镇痛泵需求信息接收迟滞时间(1.38±1.02) min、粘贴标签制作时间(0.89±0.23) min、给药核对时间(0.72±0.18) min、镇痛泵发放总时长(6.34±1.01) min, 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镇痛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了文书格式标准化,有效减少了镇痛泵在发放环节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缩短了护理人员在术后镇痛各环节中的工作时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疼痛服务组织(Acute Pain Service,APS)护理质量持续改进对自控镇痛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找出APS工作中存在的护理问题,提高患者满意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9月术后自控镇痛患者(Patient-Controlled Analgesia,PCA)满意度调查结果,针对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护理改进措施,比较采取措施前后患者满意度的调查结果.结果 2013年的1320份满意度调查表中,满意度不达标184例(占13.9%),其中因服务态度导致不满28例,占2.1%;健康宣教导致不满31例,占2.3%;设备故障导致不满占28例,占2.1%;镇痛效果及其他方面导致不满97例,占7.3%.2014年的1320份满意度调查表中,满意度不达标95例(占7.3%),其中因服务态度导致不满26例,占2.0%;健康宣教导致不满21例,占1.6%;设备故障导致不满占19例,占1.4%;镇痛效果及其他方面导致不满29例,占2.2%.护理质量改进措施实施前患者的每月满意度低于实施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APS护士对术后自控镇痛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患者满意度调查的问题及时反馈、分析和改进,有利于提高自控镇痛患者满意度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麻醉科护士绩效分配方案的实施效果。方法以工作量、工作质量、发展和学习4个方面构建护理绩效分配方案,并用于麻醉科护士进行绩效分配,对绩效分配开展前后不同年份的护理质量、护士满意度、医生对麻醉护理满意度等进行比较。结果麻醉科医生、护士对麻醉护理工作满意度逐年提高,护士对绩效分配方案的满意度逐年提高,护理质量检查达标率显著上升(P0.05,P0.01)。结论建立合理的麻醉科护士绩效管理对于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医护合作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苏醒室入室患者低体温发生的围术期特征,以期为制定相关管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1年5月某院实施胸腔镜肺叶手术患者(n=200)的临床资料,以发生苏醒室入室低体温的85例患者为病例组,未发生的115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特征。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入室核心体温、准备时间、入苏醒室时间、手术结束至入苏醒室时间等项目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中班入苏醒室、复合麻醉、麻醉时长、准备时间、手术结束至苏醒室时间是手术患者发生苏醒室低体温的危险因素;BMI、入室核心体温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病例组患者苏醒室停留时间、住院天数、尿量及凝血功能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护理人员应评估围术期患者年龄、入苏醒室时间、麻醉类型、麻醉时长、准备时间、BMI、核心体温、手术结束至苏醒室时间,积极预防苏醒室低体温的发生,同时关注苏醒室低体温给患者造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陈罡  刘秋丽  周静  余遥  刘尚昆  杜丹丹 《护理学杂志》2022,27(1):44-45,67
对60例心血管疾病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无痛检查,操作前完善对患者的评估,做好心理护理,加强操作前药品、物品准备,配合超声医生进行体位摆放;合理安放仪器设备,术中密切配合麻醉、超声医生的操作,操作人员合理站位及布局,做好常见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60例患者检查操作顺利完成。提出麻醉护士应熟悉该检查的各种探头操作手法,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操作中可能出现的各种并发症,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便配合医生对突发情况做出积极应对,确保检查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麻醉科护士工作嵌入现状并探讨相关影响因素,为管理者支持和培养麻醉护理人才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护士一般情况问卷、工作嵌入量表、护士留职意愿量表和护士工作环境量表对412名麻醉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麻醉科护士工作嵌入总分为22.87±4.18;留职意愿总分为22.50±4.10;工作环境感知总分为82.94±...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频次的唤醒护理对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患者苏醒效果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全身麻醉胸科腔镜手术后带气管导管转入气管导管观察的11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不同频次(试验组A每5分钟、试验组B每10分钟、对照组等待患者自然苏醒)的唤醒护理对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拔管后苏醒时间、总苏醒时间、拔管时呛咳反应、苏醒期躁动、拔管成功率、拔管后低氧血症和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的影响。结果 气管导管拔管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和试验组B显著短于对照组(均P<0.05);试验组A与试验组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后苏醒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试验组A显著长于对照组(P<0.05)。总苏醒时间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气管导管拔管成功率和拔管后低氧血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和试验组B拔管时呛咳反应、苏醒期躁动程度和拔管后平均动脉压波动发生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 5 min和10 min频次的唤醒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