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摘要:目的 探索间变性胶质细胞瘤中有预后价值的免疫浸润相关基因。方法 下载 TCGA(TheCancerGenome Atlas)数据库中转录组数据,量化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样本的免疫浸润情况,并分为低、中、高免疫浸润组,进而对组间的 差异基因进行分析,筛选出预后相关的核心基因ZAP70。研究ZAP70表达量与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生存时间以及临 床特征的关系,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验证ZAP70在临床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样本中的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 GSEA(GeneSetEnrichmentAnalysis)富集分析了解ZAP70在间变性胶质细胞瘤中的相关功能通路。结果 TCGA 数 据库中236例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样本被分为低、中、高3个免疫浸润组,低免疫浸润组的预后最佳,中免疫浸润组次之, 高免疫浸润组的预后最差。差异分析与单因素 Cox回归分析筛选出 ZAP70为间变性胶质细胞瘤免疫浸润相关的核心 基因。K-M 生存曲线显示,ZAP70高表达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少于ZAP70低表达患者(P<0.05)。高 表达ZAP70与多种不良的临床特征相关。61例临床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样本的免疫组化染色分析验证了高表达 ZAP70 预后不佳的趋势。GSEA 富集分析结果显示高表达 ZAP70与耐药、细胞粘附、细胞外基质反应及恶性通路激活相关。 在肿瘤免疫方面,ZAP70与白细胞迁移及固有免疫缺失相关。结论 ZAP70有望成为间变性胶质细胞瘤患者中预后不 佳亚群的诊断标记物及有效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门静脉系统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 将64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动物通过高脂饮食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模型,应用超声多普勒技术测量不同时期门静脉(PV)及脾静脉(SPV)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 8周时对照组与模型组脂变积分有明显差异(P<0.05),12、16、22周模型组均有明显的脂肪变,12周模型组开始出现PV内径增宽,流速减慢.PV内径与脂变积分呈正相关,PV流速、SPV流速与之呈负相关.门静脉流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超高频多普勒超声町以较敏感地检测NAFLD大鼠不同时期PV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3.
罗楚漩  应乐倩  余豪  杨栋  张邢炜 《浙江医学》2019,41(21):2260-2264
目的探讨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7年6月诊断为ICM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冠脉多支病变组和单支病变组。通过SYNTAX评分中的指标,将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类型进行对比研究。随访3~4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死亡、非计划性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并分析其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冠状动脉多支病变45例,单支病变31例。多支病变组与单支病变组相比,平均年龄、男性患者比例、周围血管病(PVD)发生率明显增高(均P<0.05);右冠优势型、血管狭窄超过50%的发生率、三分叉病变发生率、双分叉病变发生率、开口病变发生率及SYNTAXⅡ分值也明显增高(均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脉病变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HR=31.540,95%CI:2.360~421.464,P<0.05)。结论多支冠状动脉疾病是ICM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双分叉病变是多支冠状动脉病变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高龄男性伴严重PVD的患者建议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来源、内容及其在护理领域应用的优势进行介绍,分析、总结该理论在国内外的应用进展,包括其在慢性病护理、传染病护理、护理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同时对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总结并提出展望,以期为推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及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郑浩  吴静  张华  丁惠国  余豪  许晴  史小琳 《解剖学报》2008,39(3):345-349
目的评价复方牛胎肝提取物(安珐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5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分别于造模第8周、第12周开始给予治疗组安珐特治疗。第8和16周进行超高频超声及病理检查,测量指标包括:肝脏脂肪变程度、炎症改变、肝脏前后径、肝脏压缩值、肝脏压缩率、肝静脉内径及流速等。结果第8周模型组病理改变为脂肪变,多为中度,以小泡变性为主,第16周模型组基本为重度脂肪肝,大泡性脂肪变为主,并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所改善。结论安珐特对大鼠NASH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超高频超声能够反映其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6.
7.
吴静  郑浩  张华  余豪  许晴  史小琳 《解剖学报》2008,39(3):340-344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治疗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作用。方法68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18只)、模型组(30只)及治疗组(20只),分别于第8周、12周连续4周给予已酮可可碱(PTX)治疗,并在相对应时期进行超声及病理检查,对测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8周模型组肝细胞出现脂肪样变为单纯性脂肪肝,在此基础上12周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坏死为中-重度脂肪肝;16周进一步加重,从脂肪性肝炎进展到脂肪性肝纤维化。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指标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减轻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己酮可可碱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