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常引起院内感染的革兰阳性氏条件致病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其耐药性逐渐增高,药物再利用已成为难治性耐药菌感染治疗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拟探讨抗病毒性肝炎药物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结晶紫染色检测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SYTO9/PI双荧光染色检测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内活菌的杀菌作用;棋盘稀释实验检测西咪匹韦联用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并通过绘制时间-抑菌曲线进一步验证其协同抗菌活性。结果: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MIC和MBC分别为2~16μg/mL和4~32μg/mL。SYTO9/PI荧光染色进一步证明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4μg/mL的西咪匹韦可显著减少表皮葡萄球菌盖玻片上生物膜的形成并破坏生物膜的正常结构。MIC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精神病类药物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通过96孔细胞培养板构建生物膜,利用比浊法检测匹莫齐特的抗生物膜活性,进一步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SYTO9/PI染色观察匹莫齐特对生物膜的作用。采用棋盘稀释法检测匹莫齐特与抗菌药物联合抗菌效果,CCK-8试剂盒检测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构建皮肤脓肿模型,检测匹莫齐特的体内抗菌活性及毒性。结果 匹莫齐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剂量依赖抑菌活性,其MIC为8~16μg/mL,能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并分散已形成的生物膜。匹莫齐特与多西环素联合,体外具有协同抗菌效果,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5;体内能显著降低小鼠脓肿组织中的细菌载量,使活菌量从(8.25±0.13)对数值CFU/脓肿减少到(3.31±0.81)对数值CFU/脓肿(q=3.74,P<0.05);匹莫齐特的细胞毒性极低,对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64μg/mL。结论 匹莫齐特毒性低且具有明显的体外和体内抗菌活性,有望成为一种精神病患者合并局部金黄色葡萄球菌相...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表皮葡萄球菌icaA和icaR基因与生物被膜形成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湘雅三医院机械通气患者分离表皮葡萄球菌26株,按生物被膜成膜能力分成生物被膜阳性菌组和生物被膜阴性菌组各13株。采用RT-PCR分别对2组细菌icaA和icaR基因灰度比进行检测;采用real-time PCR分别检测2组细菌icaA和icaR基因的表达,并通过2-△△Ct方法进行相对定量。结果 RT-PCR结果显示icaA基因在生物被膜阳性组中的灰度比为0.96~1.38,在生物被膜阴性组中为0.89~1.56,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65,P=0.057);同理,icaR基因在生物被膜阳性组中的灰度比为0.79~1.24,在生物被膜阴性组中则为0.80~1.36,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T=14.62,P=0.479)。但icaA基因在生物被膜阳性组中的平均秩(16.35)明显高于生物被膜阴性菌组(10.65),而icaR基因生物被膜阳性组的平均秩(12.38)明显小于生物被膜阴性菌组(14.62)。real-time PCR检测发现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阳性组icaA基因的表达量(△CT=4.86)是生物被膜阴性组(△CT=13.57)的418.8倍(t=61.890,P0.01),而icaR基因的表达量(△CT=19.03)仅为生物被膜阴性组(△CT=11.85)的1/145(t=21.330,P0.01)。结论 icaA基因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呈正相关,而icaR基因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表皮葡萄球菌是院内感染常见的革兰氏阳性球菌之一,它亦黏附于医疗器械表面导致生物膜相关感染.本研究拟探讨两种人工合成的抗菌肽GH12和SAAP-148对表皮葡萄球菌浮游菌生长及其生物膜的影响.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抗菌肽GH12和SAAP-148的最低抑菌浓度和最低杀菌浓度;利用生物膜成膜能力阳性标准菌株在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高通量筛选获得针对革兰阴性杆菌BamA外膜蛋白的小分子抗菌药物。方法 6株鲍曼不动杆菌临床菌株于2022年1—12月分离自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住院患者。基于分子对接试验, 利用sybyl-X2.1软件对Chemdiv化合物数据库中的小分子化合物进行高通量虚拟筛选;对高通量筛选打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进行体外生物学试验筛选, 选取具有最佳抗菌活性的前4个小分子进行深入的分子对接分析, 并选取对接分数最高的小分子8308-0401进行后续试验;通过棋盘稀释试验检测8308-0401与利福平的联用抗菌效果;最后, 通过等离子表面共振试验检测8308-0401与靶蛋白BamA的亲合力。结果通过高通量虚拟筛选, 发现了排名靠前的150个小分子的对接打分平均为5.63;通过体外生物学试验, 发现了小分子8308-0401、8365-1335、C066-2507和L582-0346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其中, 8308-0401具有最高的分子对接分数, 且与利福平联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均具有协同抗菌活性;8308-0401与靶蛋白BamA具有较强的亲合力, 其结合常数为182 ...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及转铁蛋白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微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半定量试验测定血清及转铁蛋白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利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血清中能与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结合的有效成分;最后利用盖玻片和导尿管体外构建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分析转铁蛋白的生物膜抑制能力。结果 25%的血清能使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量(A570值)从0.71±0.13减少到0.20±0.08(t=5.75,P0.05)。SDS-PAGE检测血清处理表皮葡萄球菌后25×103蛋白和(45~70)×103蛋白条带数量或表达量显著增多。当转铁蛋白浓度≥5.21mg/ml时,可显著抑制生物膜的形成(t=2.99,P0.05),且随着浓度增高,其抑制能力增强。此外,5mg/ml的转铁蛋白还可显著抑制盖玻片和导尿管表面生物膜的形成。结论血清及其成分转铁蛋白可显著抑制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细菌生物膜(BBF)的感染率逐渐升高。尤其是成膜能力强的细菌(如铜绿假单胞菌)的感染已越来越引起重视。BBF的耐药机制非常复杂,单一的抗菌药物常常难以有效地杀灭细菌。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有协同对抗BBF的作用,有望成为治疗BBF的新途径。本文就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β-内酰胺类、多黏菌素、磷霉素以及密度信号感应系统抑制剂联合治疗铜绿假单胞菌BBF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SB)、LB和M-H 3种肉汤培养基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96孔和6孔板构建细菌生物膜,结晶紫染色对其进行半定量分析和显微镜观察生物膜形态,探讨TSB、LB和M-H肉汤培养基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提取细菌总RNA,逆转录后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3种培养基对表皮葡萄球菌粘附基因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与LB(0.149±0.047)和M-H(0.323±0.003)培养基相比,TSB(2.954±0.287)培养基能显著促进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TSB vs LB,t=16.706,P0.01;TSB vs M-H,t=15.877,P0.01);与LB培养基相比,TSB培养基可显著促进表皮葡萄球菌ica A基因的表达(t=9.667,P0.01)并抑制icaR基因的表达(t=13.283,P0.01)。结论与LB和M-H肉汤培养基相比,TSB培养基能显著促进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的形成和粘附基因ica A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浮游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方法收集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 19606和ATCC 1195)和临床菌株(AB23、AB39和AB53),提取6、12、16、24和48 h培养上清液。利用96孔板结合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其培养上清液对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及其生物膜形成的影响;配制2×LB培养基,排除营养消耗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影响;并进一步利用相对分子质量3 000蛋白质浓缩管对其培养上清液进行分离浓缩,初步探讨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液中有效成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结果 12~24 h内的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液,抑制铜绿假单胞菌增殖的效果最为显著,为便于操作,本实验采用16 h培养上清液进行后续实验。50%ATCC 1195和ATCC 19606培养上清液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标准菌株PAO1浮游菌的增殖,可分别使其630 nm处的吸光度从0.688±0.014和0.692±0.014减少至0.431±0.023和0.428±0.020(t=16.780,P0.05;t=18.500,P0.05);且50%ATCC 1195和ATCC 19606培养上清液能显著抑制铜绿假单胞菌PAO1生物膜的形成,可使生物膜的形成量(A_(570 nm))从2.071±0.068和1.986±0.023减少至1.639±0.042和1.525±0.202(t=9.358,P0.05;t=3.924,P0.05);此外,与50%鲍曼不动杆菌培养上清液组相比,培养上清液中相对分子质量3 000的成分抑制作用显著,可使生物膜的形成量从1.177±0.040减少至1.056±0.030(t=4.192,P0.05),而3 000的成分并无抑制作用。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分泌物能有效抑制铜绿假单胞菌浮游菌的增殖和生物膜的形成,其有效蛋白质成分相对分子质量3 000。  相似文献   
10.
旨在探讨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本研究通过24孔板静置孵育24 h培养铜绿假单胞菌生物膜,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基底部生物膜的抑制作用,将未加哌立福新的孔设置为对照组;通过玻璃试管静置孵育24 h构建气-液交界面生物膜,并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哌立福新对铜绿假单胞菌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