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前预充胶体液和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下急诊剖宫产术孕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100例足月妊娠孕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晶体组(Ⅰ组)和胶体组(Ⅱ组),各50例。麻醉前分别快速输注乳酸钠林格液和羟乙基淀粉(万汶)溶液500mL,记录T1(麻醉前)、T2(麻醉后5min)、T3(胎儿娩出)、T4(胎儿娩出后5min)、T5(手术结束)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变化,统计麻黄碱的使用情况和观察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产妇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T2时的SBP、DBP较T1时明显(下降P<0.05),T2时的HR显著高于T1时(P<0.05),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使用麻黄碱的例数和出现恶心呕吐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剖宫产手术麻醉前快速输注不同液体对术中孕妇血流动力学影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术中自体血液回收是否增加回收血中激活血小板、黏附白细胞的含量及是否有并发症发生。方法30例骨科患者,40~65岁,ASAⅠ-Ⅲ级预计术中失血量800—1000ml,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回收血和体内血中血小板表面的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P-选择素)进行检测,比较两者的血小板激活程度、激活的血小板表面黏附的白细胞含量。术中观察患者的血压,术野的出血情况有无异常,有无血红蛋白尿发生。术后随访患者有无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结果回收血中激活血小板的含量,与血小板相黏附的白细胞量,均明显高于体内血;术中和术后患者均未出现低血压,弥散性出血,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结论血液回收的过程可激活血小板和白细胞,且洗涤过程并不能去除所有的血小板和自细胞,但术中、术后未发现自体血回收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镇痛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60例全麻上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超前镇痛组(P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均行硬膜外镇痛(PEA),镇痛药液均为5 μg/ml芬太尼+0.15%罗哌卡因.P组切皮前20 min硬膜外腔注入镇痛液15 ml,接镇痛泵以3 ml/h速度持续PEA;C组手术结束后开始PEA.于硬膜外穿刺前(T0)、术后2 h(T1)及次日早晨8时(T2)测定血浆皮质醇(Cor)、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和C反应蛋白(CRP)浓度;记录术后2、6、12、24 h的疼痛评分.结果 T1时P组镇痛效果优于C组(P<0.05).两组T1及T2时血浆Cor、ACTH和CRP含量均高于T0时(P<0.05);T1及T2时血浆Cor、ACTH和CRP含量P组均低于C组(P<0.05).结论 5 μg/ml芬太尼复合0.15%罗哌卡因PEA可为上腹部手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硬膜外超前镇痛较硬膜外术后镇痛能更有效地抑制围术期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ADHLP)与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Ⅰ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03月至2014年05月收治的并获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 Ⅰ型骨折患者38例,采用ADHLP组与加压空心钉组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手术后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 加压空心钉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P<0.05),但ADHLP组临床愈合时间短(P<0.05),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结论 在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 Ⅰ型骨折患者耐受手术条件下,选择ADPHL与加压空心钉治疗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全身麻醉下维、汉族老年高血压胆囊切除术患者应激反应 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影响。方法 选择维、汉族老年高血压胆囊切除术患者各30 例,维、汉族患 者均随机分为SGB 组和非SGB 组,术前1 天及术后1、3 和7 d 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估 患者认知功能,SGB 组麻醉前行右侧SGB 后予以麻醉诱导。非SGB 组除入、离手术室不行SGB 外,余处理 同SGB 组。比较维、汉族SGB 组和非SGB 组POCD 发生率,同时检测诱导前、手术开始1 h、术毕及术后 24 h 患者血清皮质醇(Cor)、C 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结果 4 组患者麻醉时间、吸入 七氟醚、术中出血量、术后镇痛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维族组静脉麻醉药瑞芬太尼、丙泊 酚用量与汉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维族组较汉族组用量大;非SGB 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 量与SGB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非SGB 组较SGB 组用量大。同一观察时间,非SGB 组患 者中维族患者POCD 发生率低于汉族患者,SGB 组POCD 发生率低于非SG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维、汉族间Cor、CRP 和IL-6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GB 组Cor 术中1 h、术毕、术后24 h 低 于非SGB 组,SGB 组CRP 术中1 h、术毕低于非SG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POCD 的 发生率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有下降趋势,且维族患者POCD 发生率低于汉族患者,SGB 可减少麻醉药物的使 用,抑制患者应激反应,减少POCD 的发生,是否与Cor、CRP 有关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围术期应用乌司他丁对老年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术后谵妄的影响。 方法选取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1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年龄在65~90岁,无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无长期服用镇静、抗抑郁药,术前沟通、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术后随访。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乌司他丁组(U1、U2、U3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术中应用静吸复合全麻。手术切皮前分别予U1组2 500 U/kg、U2组5 000 U/kg、U3组10 000 U/kg乌司他丁静脉维持1 h,术后第1、2天再继续静滴等量乌司他丁,C组等时静滴生理盐水。记录4组意识恢复时间、意识恢复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后改良的警觉/镇静(OAA/S)评分和拔管后躁动评分;术后谵妄评定方法(CAM)评分;术后谵妄发生例数;记录术前和术后不同时点的白介素-6(IL-6)、S-100钙结合蛋白β亚单位(S-100β)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变化。一般情况、拔管时间及意识恢复质量评分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CAM评分、IL-6、S-100β及BDNF数据采用重复测量资料方差分析,术后谵妄发生例数采用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U2组、U3组较C组、U1组拔管后躁动评分低(F =34.41,P<0.05)、意识恢复时间短(F =8.45,P<0.05)、术后改良OAA/S评分低(F =7.33,P<0.05);术后3 d,乌司他丁组CAM评分均低于C组(F=8.61,P<0.05);术后C组出现谵妄例数多(χ2=8.76,P<0.05);术后6~24 h IL-6浓度U1、U2、U3组低于C组(F=16.84,P<0.05);术后6~24 h的S-100β浓度U1、U2、U3组低于C组(F =7.613,P<0.05);术毕当时至术后12 h血清BDNF浓度U1、U2、U3组明显高于C组(F =38.54,P<0.05)。 结论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使用5 000 U/kg与10 000 U/kg乌司他丁量,可缩短意识恢复时间,减低拔管后躁动的发生,减轻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谵妄的发生;可能与乌司他丁影响炎症因子IL-6,从而减少S-100β和保持BDNF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7.
【摘要】〓目的〓分析用解剖型髋动力带锁钢板(ADHLP)与加压空心钉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I型骨折的治疗效果,比较两者的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03月至2014年05月收治的并获随访的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 I型骨折患者38例,采用ADHLP组与加压空心钉组各19例,观察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临床愈合时间、手术后Harris评分等指标。结果〓加压空心钉组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及术后出血量较少(P<0.05),但ADHLP组临床愈合时间短(P<0.05),术后12个月Harris评分高(P<0.05)。结论〓在老年股骨粗隆间EvansⅠ型骨折患者耐受手术条件下,选择ADPHL与加压空心钉治疗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外科手术患者运用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后,两者对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6月在我院行全身麻醉外科手术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丙泊酚组)和观察组(七氟醚组)各30例。分别监测两组患者全麻诱导前及麻醉清醒后的肺活量(FVC )、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最大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结果:七氟醚组及丙泊酚组均可导致患者清醒状态后FEV1、FEF25%~75%、FVC、PEF指标值下降。但两组比较,丙泊酚组FVC值下降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能起到快速麻醉诱导效果,也都对患者清醒后的肺功能存在影响,但对比于丙泊酚诱导麻醉,七氟醚诱导麻醉对肺活量的影响较微弱,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氟比洛芬酯复合喷他佐辛用于老年人髋关节置换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择期在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患者,ASA Ⅰ~Ⅱ级,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复合喷他佐辛组(A组)和舒芬太尼组(B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15min接静脉镇痛泵,配方A组:氟比洛芬酯150mg+喷他佐辛150mg+托烷司琼10mg;B组:舒芬太尼150μg+托烷司琼10mg,2组均用生理盐水稀释到100ml.背景剂量为2ml/h,PCIA剂量2ml,锁定时间为20min.观察术后48h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amsay镇静评分,记录PCIA按压次数及患者对PCIA综合满意度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术后4h脉搏血氧饱和度(Sp02)及VAS评分B组均显著低于A组(均P<0.05),术后8h内Ramsay镇静评分A组显著低于B组(P<0.05),PCIA按压次数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B组的恶心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喷他佐辛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的PCIA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术中不同输血方式对适量失血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凝血功能及D-二聚体的时效性变化。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择期初次行THA患者,按照术中失血量+术后6 h引流量介于人体总量10%~20%的筛选条件分两组:自体血回输组(ABT组)和异体输血组(AT组)。分别记录各组术前(T0)、术后第1天(T1)、3天(T2)、7天(T3)、14天(T4)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原国际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结果组内比较:术后FIB、DD含量在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通过治疗方法交互作用,PLT、PT、INR、APTT、FIB各时间点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DD含量在T1、T2时间点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术中自体血输注与异体血相比,其凝血功能、血栓形成影响相当;两组术后FIB、DD呈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