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了解海南省二级以上医院检验科的常规化学检验的检测质量及实验室间的结果可比性。方法省检验中心工作人员携带2个批号的标本到各实验室进行现场检测常规化学21项,各实验室检测完成后现场报告结果.工作人员收集完所有结果后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实验室平均及格率达80%以上的项目有钾、钠、血糖、肌酐、尿酸、总蛋白、白蛋白、甘油三酯、GPT、GOT、ALP、AMS、CK、LDH、直接胆红素,实验室平均及格率在60%-80%的项目有氯、磷、尿素、胆固醇、总胆红素,实验室平均及格率在50%以下的项目有钙。结论我省二级以上医院检验科常规化学的检测质量是可靠的,大多实验室间的检测结果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
何敦雄 《海南医学》1997,(2):119-120
我们对1994、1995年海南省乙肝两对半室间质评(简称乙肝EQA)活动的回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参考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乙肝EQA的评价方法,用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提供的质控血清,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8次乙肝EQA.从平均分(X),标准差(SD)、符合率等参数,看全省乙肝EQA成绩的动态变化,并讨论了单项符合率低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临床常规化学检验14个项目进行室内质量控制方法设计质控规则和质控测定个数,评价对医学实佣性和满足临床质量要求的效果。方法以美国CLIA,88能力验证计划的评价限作为规定每项试验的质量要求,确定每项测定方法在稳定操作下的不精密度(CV%)或标准差(S)和不准确度或偏倚(bias),计算临界系统误差(△SEc)。并根据平时工作情况评价方法的稳定性。结果不同项目的质拉规则和控制测定个数不尽相同。结论对定量测定的临床检验项目均需甲类似的方法进行室内质控方法的设计才能符合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4.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林  何敦雄 《海南医学》2003,14(3):26-27
目的 探讨总胆汁酸在肝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195例肝病患者以及 10 0例健康成人血清总胆汁酸 ,正常人呈正态分布 ,参考范围 5 .3± 4.1umol L。结果 急黄肝、原发性肝癌、肝硬化、慢活肝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尤其是急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 ,其血清总胆汁酸的异常率达到 83 .1%以上。当ALT、AST不能完全反映肝功能状况时 ,测定血清胆汁酸可有助于肝实质损伤的鉴别诊断 ,可作为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的一种生化指标。结论 血清总胆汁酸测定在肝病诊断中具有敏感性高 ,特异性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海南省临床实验室检测乙肝标志物的质量控制水平,以提高检测质量控制能力。方法在2003~2006年间,发放参比样品到各临床实验室进行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HBeAb)、乙肝核心抗体(HBcAb)进行ELISA检测,通过计算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告值、阳性预告值、符合率等指标对实验室进行评价。结果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和乙肝e抗体的灵敏度、特异性、阴性预告值、阳性预告值和符合率除乙肝e抗体灵敏度为80.7%外,其他皆达90%以上,但乙肝核心抗体:83.4%(1484/1779)、特异性86.2%(249/289)、阴性预告值45.8%(249/544)、阳性预告值97.4%(1484/1524)、符合率83.8%(1733/2068)。结论全省检测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乙肝e抗原、乙肝e抗体的各项评价指标均达优良以上水平,检测质量可以满足临床需求;检测乙肝核心抗体的各项评价指标均不理想,应加强对该项目检测质量方面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的临床意义,评价其在临床上快速检测常见遗传性耳聋基因的可行性.方法 研究对象为105例聋哑患儿,取外周血5ml,分离提取全血淋巴细胞基因组DNA,用遗传性耳聋基因芯片检测中国人中常见的4个耳聋相关基因上的9个热点突变,包括GJB2(35delG,176del16bp,235delC及299delAT),GJB3 (C538T),SLC26A4 (IVS7-2A>G、2168A>G)和线粒体DNA 12S rRNA (A1555G、C1494T).结果 在105例样本中,共检出17例携带致聋突变(16.19%).其中,线粒体DNA 12S rRNA 1555 A>G异质突变1例(0.95%); GJB2基因突变7例(6.67%),包括235 del C纯合突变2例,235 del C/GJB2 299 del AT复合杂合突变2例,235 del C单杂合突变3例;SLC26A4基因突变9例(8.57%),包括IVS7-2 A>G纯合突变1例,2168 A>G纯合突变1例,IVS7-2 A>G单杂合突变3例,2168 A>G单杂合突变4例.未检出GJB3基因突变.结论 耳聋相关基因突变位点在我国也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基因检查方法和以往传统的检测想法相比,具有准确性高、速度快、假阳性率低的优点,而且该检查方法操作简便,建议临床上进一步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