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构建靶向人巨细胞病毒UL145基因的CRISPR/Cas9基因敲除质粒.方法 根据CRISPR/Cas9设计原则,设计3条靶向UL145基因的gRNA,构建重组lenti CRISPR-UL145-T1、T2、T3表达质粒,转化并挑选阳性克隆,进行PCR及测序验证.同时通过荧光素酶SSA(Luciferase S...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广州地区先天性感染患儿体内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分离株的鉴定及其UL148基因的序列特征分析。方法:收集广州地区感染HCMV的新生儿尿液标本,从中分离低传代临床病毒株,应用多重PCR方法鉴定,对其进行UL148基因全序列扩增,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后进行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成功分离出3株HCMV低传代病毒株(D2、D3、D52),经鉴定后的UL148基因序列被GenBank收录,序列号为:DQ180380,DQ180363和DQ180354。序列分析显示,3株临床分离株中UL148序列高度保守;在UL148全基因序列951个核苷酸中,所有变异均为碱基替换,无插入及缺失突变;编码蛋白由316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氨基酸序列也比较保守,各分离株中变异率为0.3%~1.9%;编码蛋白翻译后修饰位点包括细胞黏附相关的特征序列、PKC磷酸化位点、酪氨酸激酶II磷酸化位点、cAMP和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磷酸化位点等;其编码蛋白等电点为9.17~9.37。结论:广州地区HCMV UL148基因核苷酸序列及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极为保守,但仍具有一定的多态性,提示UL148 ORF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基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体外转录快速获得原核生物来源核酶P的核心催化亚基M1RNA。 方法以大肠埃希菌DH5α菌液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扩增M1RNA基因,并将该基因置于T7启动子下游,其聚合酶链式反应产物经电泳及测序鉴定。以M1RNA基因为模板,以32P标记,在T7 RNA聚合酶的作用下体外转录M1RNA。将产物以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分离并观察结果。 结果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的方法从大肠埃希菌基因组扩增M1RNA基因,经凝胶电泳观察及测序鉴定,证实成功在体外扩增M1RNA基因,并置于T7启动子下游。在T7 RNA聚合酶的催化下,应用尿素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产物,结果显示377nt处可见与预期相符的条带,证实成功在体外获得M1RNA。 结论成功在体外快速获得具有独立催化功能的M1RNA,基于此的基因沉默技术具有发展成新型反义核酸药物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州地区人巨细胞病毒(HCMV)临床低传代病毒株UL142基因的序列特征。 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12月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东省妇儿医院儿科就诊的10例HCMV症状性感染患儿的尿液标本为研究对象。将从HCMV症状性感染患儿尿液标本中分离出的病毒株进行多重PCR鉴定,对UL142基因全序列克隆到pMD18-T载体上扩增并将产物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提交GenBank并与GenBank收录的其他10株HCMV病毒株的UL142基因进行比对分析。 结果从广州地区HCMV症状性感染患儿尿液中成功分离2株HCMV临床病毒株,分别命名为HCMV D2和D3;克隆测序后由GenBank收录,收录号分别为DQ180384和DQ180370。各HCMV病毒株的UL142基因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UL142基因序列较保守,有69处碱基发生变异,且均为点突变,无插入及缺失突变;编码蛋白的氨基酸残基为306个,序列也较保守,其中28处点突变导致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其余点突变均未导致编码氨基酸改变。不同HCMV病毒株中UL142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变异率为0.9%~6.5%。各HCMV病毒株UL142基因编码蛋白的二级结构的氨基酸数目不同,但所有HCMV病毒株UL142基因编码蛋白的等电点均在6.48~8.27。 结论广州地区HCMV临床低传代病毒株ULl42基因序列及其编码产物的氨基酸序列均较为保守,但仍存在一定的多态性,这提示UL142基因在HCMV感染与致病机制的研究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出现时间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ROP激光光凝术后不良反应提供依据。方法:选择行激光光凝术的ROP患儿64例,按照光凝术后有无出现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和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分为不良反应组(n=26)和无不良反应组(n=38),分析不良反应组患儿不良反应出现时间,比较2组患儿术前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C反应蛋白(CRP)
水平及眼底筛查次数、术时体质量、激光点数、麻醉方式等影响因素。结果:光凝术后38例患儿无不良反应(59.4%),26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40.6%)。不良反应包括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4例(53.8%)、呼吸暂停6例(23.1%)、败血症4例(15.4%)、消化道出血2例(7.7%),不良反应出现时间为术后(3.05±1.95) d。2组患儿术前WBC、Hgb、PLT、CRP水平、激光点数和纠正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组患儿眼底筛查次数
多于无不良反应组(P<0.05),术时体质量低于无不良反应组(P<0.05);无不良反应组10例(26.3%)患儿行全身麻醉,不良反应组中有4例患儿行全身麻醉(15.4%),无不良反应组患儿行全身麻醉率高于不良反应组(χ2=3.265,P<0.05)。结论:呼吸暂停、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
和消化道出血均为激光光凝术后常见的不良反应,筛查次数多和术时体质量较低是光凝术后不良反应出现的高危因素,全身麻醉后实施激光光凝术可减少不
良反应的发生。
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调查了解广东省不同地区医疗卫生机构儿童手足口病诊疗服务能力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提出应对建议。方法在全省共21个地级市分层随机抽取78所能提供手足口病医疗服务的医疗卫生机构,并对其进行手足口病医疗服务相关内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时间为2017年6月1日~12月31日,调查内容包括:儿科病床数、儿科医生数、床位医生比、PICU配置情况、手足口病门诊、病房收治数量。结果珠三角地区儿科病床数、儿科医生数、PICU设置数明显高于广东其他地区医疗机构,各地区高等级医疗机构普遍高于较低等级机构;而地区间、级别间医疗机构床位医生比、手足口病门诊接诊数量差异较小;珠三角地区医疗机构、高等级医疗机构手足口病住院患者明显高于其他医疗机构。结论广东省儿童手足口病服务基本医疗配置存在明显地区性不平衡,珠三角地区医疗机构优于其他地区,而各地区医疗机构承担的基础手足口病医疗服务工作量相近,与不平衡的发展基础形成反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