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及与年龄和体重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7月该院收治的行全身麻醉择期手术的患儿13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丙泊酚、罗库溴铵以及芬太尼,自主呼吸减弱以后对照组给予面罩给氧,并给予压力控制模式辅助机械通气,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PEEP,两组机械通气的时间均设定为3 min,记录两组机械通气停止到脉搏的血氧饱和度下降到99%(t_(99))、95%(t_(95))以及90%(t_(90))的时间。两组小儿无创通气时限(t_(90))和年龄、体重的相关性分析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法。结果研究组t_(99)、t_(95)和t_(90)分别为(129.8±23.1)s、(162.4±12.9)s和(178.2±14.2)s,对照组t_(99)、t_(95)和t_(90)分别为(134.7±21.9)s、(171.4±16.8)s和(183.1±13.9)s,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年龄(R~2=0.896)、体重(R~2=0.879)与无通气时限线性拟合性较好,研究组年龄(R~2=0.612)、体重(R~2=0.409)与无通气时限线性拟合性减小;研究组相关系数0.769和0.651显著低于对照组相关系数0.952和09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EP对小儿全身麻醉诱导期无通气时限的影响较小,可以减小年龄和体重对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Cite 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主题词“无痛人工流产”和“艾司氯胺酮”的文献进行分析,寻找无痛人工流产研究热点,探讨不同剂量艾司氯胺酮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以“无痛人工流产”“艾司氯胺酮”为主题词,检索CNKI数据库,将检索得到文献导入CiteSpace软件,荟聚分析2012年1月-2023年1月国内外无痛人工流产研究的前沿热点。选取2023年3-6月本院门诊行无痛人工流产者160例,采用队列分组,艾司氯胺酮(0.1mg/kg)+丙泊酚(E1组),艾司氯胺酮(0.2mg/kg)+丙泊酚(E2组),艾司氯胺酮(0.3mg/kg)+丙泊酚(E3组),芬太尼(1ug/kg)+丙泊酚(F组)。观察各组诱导前(T1)、宫口扩张时(T2)及手术结束(T3)时的心率(H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受术者术后苏醒时间、丙泊酚用量、苏醒后15minVAS评分、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纳入分析的中文文献2210篇,热点变迁分析显示艾司氯胺酮关临床研究文献增多,为无痛人工流产研究热点。临床观察显示,E1组、E2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容量治疗对母婴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3月到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118例足月剖宫产产妇,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59)与实验组(n=59),对照组施以常规腰-硬联合麻醉,实验组在术前15 min静脉滴注13 m L/kg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观察两组产妇在容量治疗前(T_1)、手术开始时(T_2)、胎儿取出即刻(T_3)和手术结束时(T_4)的凝血酶原时间(PT),并观察两组婴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结果实验组的PT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婴儿出生后1、5 min Apgar评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容量治疗能够有效的延长PT,但对婴儿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女性在未能成功避孕后可选择人工流产术终止妊娠,不仅手术时间短、成功率高,还可避免不全流产的发生。但传统的人工流产术会使患者感到疼痛和不适,对患者的身体和精神都会造成很大的创伤。随着无痛技术的推进和舒适化医疗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女性会选择无痛人工流产术来减轻其生理上的疼痛和心理上的负担。本文对近年来无痛人工流产术中麻醉药物的应用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为麻醉医师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早产儿口腔菌群在机械通气不同时间点的定植及影响因素,为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1年7月—2022年12月某三级甲等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97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检测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0、12、24、48、72 h的口腔菌群,分析口腔菌群定植与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性及影响因素。结果共采集早产儿口腔菌群检测标本485份,口腔菌群检测阳性127份,检出率为26.19%。不同时间点口腔菌群检出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呈正相关(r=0.292,P<0.01);两两比较,0 h分别与24、48、72 h,以及12 h分别与48、72 h口腔菌群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7例早产儿中65例存在口腔菌群定植,定植率为67.01%,检出菌株146株,其中革兰阳性菌94株(64.38%),革兰阴性菌52株(35.62%);居前5位的病原菌依次为口腔链球菌、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溶血葡萄球菌。单因素分析显示,出生胎龄、出生体质量、72 h内开奶和使用抗菌药物与口腔菌群定植有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1500 g(OR=0.102,95%CI:0.017~0.634)、72 h内开奶(OR=0.290,95%CI:0.107~0.783)为口腔菌群定植的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采用机械通气的早产儿应于治疗24 h内尽快检测口腔菌群,并根据菌群变化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尽早给予母乳喂养或使用母乳进行口腔护理。若不能获得母乳,可采用捐献人乳或早产儿配方奶于72 h内开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