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讨腹腔镜诊治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该院收治21例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2例行剖腹探查(开腹组),9例行腹腔镜探查(腔镜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术后镇痛药物使用等指标腔镜组均优于开腹组.结论:腹腔镜在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定位诊断和手术处理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对于肠腔内微小病灶存在盲区,可联合软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分析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SinghI、Ⅱ度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后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对术后髋关节进行Harris评分。结果45例得到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3个月。手术时间45-72win,平均53.2win;术中出血量180~250ml,平均210ml;骨折愈合时间20~32周,平均26.5周。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优24例,良17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91.1%。均未出现感染、髋内翻、下肢短缩、股骨干骨折以及内固定失效等并发症。结论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严重骨质疏松SinghI、Ⅱ度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内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优点,符合生物学固定原则。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骨质疏松Singh Ⅰ、Ⅱ度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4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均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后采用解剖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统计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并对术后髋关节进行Harris评分.结果 45例得到随访,2例失访,随访时间6~2...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ingh分类对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影响.方法 对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86例6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根据Singh分类分为5组:Ⅴ度为A组(15例),Ⅳ度为B组(20例),Ⅲ度为C组(16例),Ⅱ度为D组(20例),Ⅰ度为E组(15例).均采用PFNA内固定治疗.统计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及骨折愈合时间,并于术后2、4、8及24周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Harris评分. 结果 85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1.5个月(8~18个月)随访,1例死亡.85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8.3±3.5)d,平均手术时间为(40.2±10.7)min,术中平均出血量为(80.2±30.5) mL,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18.8周(16 ~ 25周).5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功能恢复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分别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5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5组患者术后2、4、8及24周髋关节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分别与A组、B组、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PFNA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适用于Singh分类在Ⅲ度以上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免疫肠内营养(EIN)制剂对肿瘤病人的营养状态、免疫功能、化疗敏感性和耐受性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病人90例,按照给予不同的营养支持方案随机分成三组,即瑞先组、瑞能组和化疗组.比较各组病人化疗前后营养指标、免疫指标的变化以及化疗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瑞先组和瑞能组病人化疗后体重、血清总蛋白(TP)、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Hb)较化疗前显著升高(P<0.01),两组营养指标的变化无显著性差异.瑞先组和瑞能组CD4、CD4/CD8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P<0.01),并且瑞能组病人的CD4和CD4/CD8升高、CD8降低值较瑞先组明显(P<0.05).三组病人IgM、IgG水平与化疗前比无显著性差异.三组病人的化疗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EIN制剂不仅可改善胃肠道肿瘤病人的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而且还能增加病人对化疗的敏感性和耐受性.瑞能在改善免疫功能方面优于瑞先.  相似文献   
6.
指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指掌骨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症的原因,提出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总结2007年7月至2009年10月内固定手术治疗的342例指掌骨骨折患者,男203例,女139例;年龄18~56岁,平均30.4岁;右手217例,左手125例。第1掌骨38个,第2掌骨47个,第3掌骨52个,第4掌骨40个,第5掌骨39个,近节指骨43个,中节指骨52个,远节指骨48个。克氏针内固定129例,微型钢板内固定153例,单纯微型螺钉固定48例,钢丝捆扎12例。结果:324例获得随访,时间3~15个月,平均8.5个月。7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84%。术后并发症包括伤口愈合欠佳24例,占7.4%;肌腱粘连54例,占16.67%;骨折畸形愈合34例,占10.49%;骨折不愈合13例,占4.01%;指骨短缩21例,占7.41%。结论:内固定物选择不当、手术操作技术欠佳以及术后没有进行早期很好的康复功能锻炼是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9.
2007年以来,我院运用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及掌背筋膜蒂皮瓣治疗手指皮肤缺损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一般资料:本组30例,男25例,女5例;年龄5~50岁,平均36岁.采用近节指背筋膜蒂皮瓣修复14例,其中甲床缺损4例,残端皮肤缺损3例,远指间关节侧方皮肤缺损1例,指腹合并甲床部分缺损6例;切取皮瓣面积为1.0cm×1.5cm~1.5cm×2.5cm.采用掌背筋膜蒂皮瓣修复16例,其中中节以远皮肤缺损4例,近节以远掌侧皮肤缺损1例,近节掌侧皮肤缺损3例,中节掌侧皮肤缺损2例,指腹皮肤缺损3例,甲床缺损合并大部分指腹皮肤缺损3例;切取皮瓣面积为1.5cm×2.5cm~2.5cm×8.0cm.其中9例皮瓣携带皮神经与创面指神经进行缝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自体甲床断层移植一期修复甲床缺损的临床疗效,评价其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2007年5月至2008年10月运用自体甲床断层移植修复甲床缺损32例(32指),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18~54岁。受伤部位,拇指3例,示指8例,中指8例,环指9例,小指4例。32例均为外伤所致甲床缺损。缺损范围5 mm×6 mm~8 mm×10mm。12例为单纯甲床缺损;1 6例伴指骨粗隆骨折或者远节指骨骨折;4例伴远端皮肤缺损,缺损面积4mm×3 mm~5 mm×7 mm。所有患者均伴有指骨外露。在神经阻滞麻醉下运用自体甲床断层移植一期修复甲床缺损。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24个月,平均14个月。优12例(占37.50%),良15例(占46.88%),差5例(占15.63%),优良率为84.38%。结论自体甲床断层移植一期修复甲床缺损的方法操作简单,保留了指体的完整性,且术后指甲外观生长良好,对供区影响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