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短暂性脑缺血(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其发病机制与缺血性脑卒中有很多相似性,但其临床表现具有可逆性。属于缺血性脑血管病谱中最轻的。近年来,其研究十分关注TIA。因其既是发现也是处理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键时机,同时因TIA发作后近期缺血性脑卒中危险较大,目前也将TIA列为需急诊处理的疾病。自2002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关于修订TIA定义的建议,提出以1小时作为时间分界,并增加对组织学损害证据的要求后,  相似文献   
2.
脑血管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其致残率高居第1位。在疾病谱中因脑血管疾病而死亡者,在日本占第2位,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占第3位,而我国近年来已跃居榜首。卒中一旦发生,复发率很高。在美国,每年约60万新的或复发性脑卒中病人中,有50万例为卒中首发。大约25%脑血管疾病幸存者在2年内复发;而5年内有大约40%的患者再次复发,其中65%为缺血性脑卒中。原发性卒中后,再次卒中的危险性与一般人相比升高9倍,再次卒中的患者预后更差,70%-80%常导致严重的致残或死亡。  相似文献   
3.
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疗效。方法56例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尿激酶治疗组(尿激酶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尿激酶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剂量尿激酶(40万U),溶于250ml0.9%氯化钠溶液中快速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1次/d,连续3d。2组患者均住院治疗7~10d。患者出院后半个月和3个月时随访观察其病情发展情况。结果UK组总有效率为88.89%,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6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果显示:出院后半个月时UK治疗组再次发作率(11.11%)明显低于常规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UK组复发率为40.74%,常规组为48.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近期疗效显著、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测病人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9)在我国社区老年人群中应用的信度和效度。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法,应用PHQ-9量表对随机抽样的2个社区60岁以上户籍人口进行调查。结果进入PHQ-9筛查1275人,抑郁症状阳性117人,经诊断性访谈(SCID)符合抑郁症77例。PHQ-9量表Cornbach Alpha系数为0.767,Guttman折半信度为0.732,各条间的相关系数为0.374~0.608,各条目间的相关系数为0.164~0.552,均有相关性(P〈0.01),提示有很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高。因子分析显示较好的结构效度,灵敏度为88.31%,特异度为82.50%,提示该量表有很好的效度。结论 PHQ-9是可操作性的抑郁筛查工具,具有较好的信度与效度,可以作为筛查工具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千斤拔对钳伤坐骨神经大鼠P物质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千斤拔抗炎的可能机制,同时探讨千斤拔、芬必得与时间之间是否具有交互效应。方法用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的动物模型,将造模成功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模型组、千斤拔组、芬必得组、合并组(千斤拔+芬必得)。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进行坐骨神经挤压。从第二天开始,1次/d,用灌喂器灌喂,给药时间固定,到第三,七,十四天处死动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及被挤压神经中P物质含量。结果血浆和神经中P物质含量的检验结果一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P物质含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3个治疗组P物质含量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千斤拔组P物质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芬必得组P物质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七天P物质含量高于第三天、第十四天,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三天P物质含量与第十四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千斤拔与芬必得具有交互作用。结论千斤拔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的作用,可能是通过抗炎作用实现的,同时降低P物质含量可能是其抗炎的机制之一。在降低P物质含量、修复损伤坐骨神经方面千斤拔与芬必得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千斤拔与芬必得具有正交互作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6.
①目的 探讨千斤拔的抗炎作用的可能机制.②方法 用钳夹大鼠坐骨神经建立周围神经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千斤拔治疗组、芬必得治疗组和联合治疗组(千斤拔+芬必得).假手术组只暴露坐骨神经.不进行坐骨神经挤压.从第2天开始,每天1次用灌喂器灌喂,于第3、7、14天分别处死动物,用放射免疫测定法测定血浆及被挤压神经中P物质(SP)含量.③结果 血浆和神经中P物质含量的检验结果一致,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对照组SP含量较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时照组比较,3个不同治疗组SP含量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3个治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千斤拔治疗组SP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O.05);使用芬必得治疗组SP含量低于未使用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第7天SP含量高于第3、14天,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第3天SP含量与第14天差异无显著性(P>0.05).④结论 千斤拔具有修复损伤神经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抗炎作用实现的,同时降低SP含量也可能是其抗炎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