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背景 血流感染(bloodstream?infection,BSI)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老年人群BSI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目的 分析85岁及以上高龄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死亡危险因素,为高龄BSI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7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确诊为BSI的85岁及以上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结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共318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89.32?± 3.02)岁,共分离出345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8株(48.69%),革兰阳性菌155株(44.93%),真菌24株(6.38%).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30%)、肺炎克雷伯菌(14.49%)、大肠埃希菌(13.62%)、鲍曼不动杆菌(6.67%)、肠球菌属(5.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5种及以上基础疾病(OR=1.641,95%?CI=1.376~2.219,P=0.013)、有创机械通气(OR=1.628,95%?CI=0.532~3.036,P=0.006)与85岁及以上BSI患者28?d内死亡独立相关.结论 85岁及以上BSI患者常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合并5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有创机械通气与高龄BSI患者死亡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二聚体在肺癌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中的特点及其对于此类患者预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4年1月-2019年9月收治的肺癌合并血流感染患者124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流感染后24 h内D-二聚体测定值,根据患者30 d预后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D-二聚体对肺癌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不良预后的预测价值;Kaplan-Meier法分析30 d生存率。结果肺癌合并血流感染患者D-二聚体升高为2.38(1.04,5.47)μg/ml。未接受放化疗者D-二聚体高于接受放化疗者(P=0.047),肝功能不全者高于无肝功能不全者(P=0.030)、qSOFA评分2~3分者高于qSOFA评分0~1分者(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D-二聚体预测肺癌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不良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5(P<0.001),截断值为6.155μg/ml;生存分析显示低D-二聚体组30 d生存率为85.42%(82/96),高D-二聚体组30 d生存率为25.00%(7/28)。结论血清D-二聚体水平在肺癌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中显著升高,临床应关注D-二聚体水平高于截断值(6.155μg/ml)的患者并干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