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分析我院内鲍曼不动杆菌(Ab)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为临床合理利用抗生素提供重要依据。方法 采用K-B纸片扩散法对我院30株Ab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的测定,PCR技术检测8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1株Ab的OXA-23基因进行了测序分析。结果 30株Ab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最低为6.67%,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到了100%,其中头孢他啶、头孢吡肟、阿莫西林/舒巴坦的耐药率均达到了80%以上。30株Ab菌中TEM基因阳性16株(53.3%)、IMP基因阳性10株(33.3%)、VIM基因阳性8株(26.7%)、PER基因阳性4株(13.3%),OXA-23基因阳性20株(66.7%),OXA-24基因阳性23株(76.7%),ADC基因阳性5株(16.7%),SHV基因阳性3株(10%),OXA-23测序结果显示,其与NCBI中与FJ975154.1的同源性最高,为98%。结论 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β-内酰胺类基因的高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检测正常妊娠妇女的甲胎蛋白(AFP)含量,观察正常妊娠中AFP值变化及AFP值的随孕周变化的规律来了解正常妊娠AFP的发展过程。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对孕前期及6~40周怀孕妇女的AFP检测,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孕早期(6~14周)AFP浓度开始升高但上升缓慢,孕中期(15~20周)AFP值匀速成比例上升,直至32周左右达到峰值,孕晚期(33~40)周AFP浓度逐渐降低但保持一个较高水平。结论监测不同孕期的AFP值,用于孕早、中、晚期高危妊娠的筛查,以便尽早做出对于高危妊娠的判断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孕妇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含量与正常孕妇在不同孕周的差异变化,以及AFP浓度与乙肝病毒DNA(HBV-DNA)含量的关系。方法选择879例孕妇,分成乙肝标志物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HBcAb)阳性组(乙肝大三阳组),乙肝标志物HBsAg、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HBeAb)、HBcAb阳性组(乙肝小三阳组)和正常孕妇对照组,并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含量,实时荧光PCR检测HBV-DNA含量,比较三组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AFP的含量及HBV-DNA含量变化。结果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乙肝大三阳组的AFP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小三阳组在孕早期与正常孕妇组AFP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中期和孕晚期与正常孕妇组AFP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乙肝大三阳组和乙肝小三阳组血清AFP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的乙肝孕妇血清AFP含量均明显高于HBV-DNA阴性的乙肝孕妇,且随着HBV-DNA含量的增加其AFP含量增高。结论 乙型肝炎是导致乙肝孕妇AFP在不同孕周较正常孕妇升高的主要原因,且AFP含量与HBV-DNA含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丢失与基因组序列的相关性.方法 临床分离78株鲍曼不动杆菌,按CLSI进行药敏性实验,以PCR方法对IntⅠ 1、ADC基因进行检测,并选择部分菌株进行测序分析.结果 78株鲍曼不动杆菌中,有1株完全不耐药,而相关基因PCR检测的阳性率均为100%.基因测序分析表明,在这株耐药性丢失的鲍曼不动杆菌中,IntⅠ 1基因均发生3处DNA突变.结论 IntⅠ 1基因对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起着重要作用,相关位点突变将导致耐药性丢失.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唐山地区新生儿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IB)的生物参考区间。方法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C28-A2推荐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3年5月健康新生儿1102例,按照性别不同分为男(584例)、女(518例)二组;根据不同民族分男(汉族548例,少数民族36例)、女(汉族495例,少数民族23例)二组,采用法国STAGO全自动血凝仪测定其PT ,APTT ,FIB ,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正态性检验,新生儿PT ,APTT ,FIB测定值均呈正态分布。经 Z检验发现不同性别新生儿 APTT 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PTT =6.693,P<0.05),不同民族新生儿PT ,APTT ,FIB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男=0.058~0.317,t女=0.049~0.317, P>0.05)。各项指标的参考区间(P2.5~ P97.5)如下:新生儿PT 参考范围11.1~14.9s;APTT 参考范围(男)29.9~62.6s ,(女)30.6~63.4s ;FIB的参考范围1.51~3.46 g/L。结论初步建立唐山地区新生儿PT ,APTT ,FIB的生物参考区间,提高新生儿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诊治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检测CoxA 16感染手足口病患儿T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患儿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2013年4月至2014年9月咽拭子标本为CoxA16阳性重症手足口病患儿61例,分别在疾病急性期和恢复期采集患儿外周抗凝全血及空腹静脉血,另选4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IL-4、IL-6,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急性期同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比较,T细胞亚群CD3+、CD4+、CD4 +/CD8+比例降低,CD8+比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3 +=4.217,4.978;tCD4 +=4.196,5.103;tCD4+/Ca+=3.326,3.894;tCD8+=4.018,4.325,P<0.05);与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比较,患儿急性期血清IL-4减低,而IL-6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L-4=5.824,6.213;tIL-6=6.352,7.195,P<0.05).结论 CoxA16感染手足口病患儿机体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与其致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河北省唐山市协和医院2009-01/2009-12住院、门诊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方法:菌种采用API20NE板条进行鉴定,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结果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相关文件判定。结果:2009年分离的128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2种抗生素体外敏感试验显示:耐药率较高的是头孢曲松71.9%,其次是左氧氟沙星、氨曲南、氧哌嗪青霉素分别为68.8%、57.8%、53.5%、且铜绿假单胞菌大多来自ICU病区。结论:加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检测,总结耐药规律,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简称乙肝)对于孕妇孕中期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14 611例正常孕妇和168例乙肝标志物HBsAg,HBeAg和HBcAb阳性(简称乙肝大三阳)的孕妇、364例乙肝标志物HBsAg,HBeAb和HBcAb阳性(简称乙肝小三阳)的孕妇进行神经管缺陷(NTD)筛查,并且对筛查出的高危NTD进行B超及随访至新生儿出生,评价三组的阳性率及假阳性率.结果 乙肝大三阳的孕妇高危NTD的阳性率为5.4%,假阳性率为5.3%,均高于正常孕妇(0.75%,0.5%)及乙肝小三阳孕妇(0.3%,0.3%).结论 乙型肝炎是导致孕妇产前筛查结果假阳性率增高的主要原因,建议对于乙肝大三阳的孕妇建立适合的风险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孕中期乙肝孕妇血清白细胞介素IL-16、T细胞亚群、AFP的水平变化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2011年1月~2014年3月73例乙肝孕妇HBV DNA并分组,A组(HBV DNA〈10^3copies/ml),B组(10^3copies/ml≤HBV DNA〈10^6copies/ml),C组(HBV DNA≥10^6 copies/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16;流式细胞仪测定T细胞亚群;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AFP;并纳入30例正常孕妇作对照。结果 B、C组血清IL-16水平高于A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IL-16=3.568~5.329,P均〈0.05)。B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对照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3.435,3.857,P均〈0.05);C组血清AF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AFP=1.758~5.354,P值均〈0.05)。B、C组CD4^+T细胞及CD4^+/CD8^+比值较A组和对照组减低,CD8^+T细胞较A组和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CD4^+=2.101~3.586,tCD4^+/CD8^+=1.903~2.259,tCD8^+=1.774~2.816,P均〈0.05)。乙型肝炎孕妇组血清IL-16与AFP呈正相关(r=0.413,P〈0.05)。结论乙肝孕妇血清IL-16、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可提示HBV感染孕妇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且与AFP联合检测可减少乙型肝炎对孕妇产前筛查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鲍曼不动杆菌(Ab)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具有显著的快速建立耐药性的能力,几十年内就可以建立多重耐药。目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其中的部分菌株甚至对目前所有已知的抗生素均耐药,即"全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在医院的环境中分布很广且可长期存活,对危重患者和CCU及ICU中的患者威胁很大,常引起医院获得性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