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基本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实验组:收集2007年3月至2007年8月门诊做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80例患者,用福松(聚乙二醇4000)做肠道准备,年龄18岁~80岁,平均年龄38.5岁,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对照组:收集2006年4月至2006年9月门诊做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的80例患者,用蓖麻油30ml做肠道准备,年龄15岁~76岁,平均年龄40岁,其中男性46例,女性34例。1.2方法试验组:造影前1天晚饭吃容易消化的食物如稀饭、面条等,晚饭后或造影前8h(下午检查)用10g福松5袋加1000ml水搅拌冲服;对照组:此组饮食控制条件同试验组。晚饭后或造影前8h(下午检查)用30ml的蓖麻油顿服。2结果两组患者服药后腹泻、止泻时间及反应比较,见表1。表1两组腹泻时间及反应比较组别始泻时间(平均h)止泻时间(平均h)腹痛(例数)腹胀(例数)恶心呕吐(例数)试验组1~8(4)6~18(13)021对照组2~10(6)10~20(16)856造影前所摄的尿路平片根据江苏省质控中心制定的放射技术质量标准评定,见表2。表2尿路平片质量评定组别甲级片乙级片废片试验组25550对照组16585评定结果显示:试验组优质片...  相似文献   
2.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髋臼骨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髋臼骨折产生于高能暴力,骨折复杂,移位方式多样,常合并有股骨头骨折、脱位和其他严重合并症,治疗困难。传统的X线检查因为有股骨头的存在,髋臼的骨折往往被遮挡,常难以提供准确的治疗依据。CT轴位扫描仅以二维方式显示断层图像,缺乏整体直观感。本文收集18例髋臼骨折患者,利用  相似文献   
3.
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Radiography,CR)以来,由于其特殊的成像和影像后处理技术,大大提高了普通X线诊断的质量,是普通放射技术的一种质的飞跃,因此普遍受到关注。1材料与方法1.1设备CR900(柯达数字成像系统)可分7个部分:柯达打号系统;IP成像板;柯达CR900电脑影像阅读器;柯达CR900成像板扫描仪和预视系统;后处理工作站及数据存储系统;柯达激光打印系统;西门子X-Ray Equipment X线机;柯达洗片机、感兰胶片、套液、中速屏暗盒。1.2CR的工作原理[1]1.2.1信息采集通过X线机与成像板(IP板)来完成,IP板与普通暗盒用同样方式在X线机进行曝光成潜影,经成像板扫描仪激光束扫描读取并转换成数字信号馈入计算机数字图像系统,最终形成数字影像。潜影信息读出后,用强光照射成像板残留信息消失,成像板可重复使用上万次。1.2.2信息转换曝光的IP板插入扫描仪,IP板的夹层被自动抽取进入扫描系统,在匀速移动中激光束扫描带有潜影的IP板,存储在荧光晶体内的潜影能量受激光照射发出荧光,被光电倍增管接受,转换成电信号,通过A/D转换器再转换成数字信号。1.2.3...  相似文献   
4.
严吉来 《中外医疗》2009,28(36):169-170
目的探讨自动跟踪扫描技术(Bolus Tracking)在MSCT血管成像中的应用。方法(1)利用经验预设扫描延迟时间的方法;(2)采用自动跟踪扫技术。分别对34例病人进行血管造影。结果采用自动跟踪扫描技术血管成像成功率明显高于利用经验预设扫描延迟时间。结论自动跟踪技术可以为血管成像提供理想的延迟扫描时间,更为临床提供优质的诊断图像,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血管成像自动跟踪技术。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脑部血管成像(CT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上高度怀疑颅内血管病变的病人32例,经16排螺旋CT行脑部CTA扫描后,在工作站上,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积(VR)、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等后处理方法.结果 32例行脑部CT血管成像(CTA)发现:脑动脉瘤19例,动静脉畸形4例,动脉狭窄3例,动脉硬化1例,正常5例.结论 1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于脑部血管疾病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评价预后以及临床指定治疗计划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是一种操作简便、无创的、经济实惠的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诊断主动脉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上怀疑主动脉病变的患者38例,经16排螺旋CT扫描后,在工作站上,对原始数据进行后处理,包括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表面遮盖法(SSD)、容积再现(VR)等后处理方法.结果 38例行胸部、腹部CT血管成像(CTA)发现主动脉夹层20例,主动脉瘤15例,正常3例.结论 16排螺旋CTA对于主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对于评价预后以及临床制定治疗计划,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复杂先心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利用多层螺旋CT特定参数先行扫胸部定位像,再行主动脉处平扫胸部一层,确定感兴趣区靶血管,再确定增强扫描范围,然后进行扫描。采用扫描跟踪技术,靶血管的CT值设置为160HU(阈值),当靶血管内的造影剂剂量达到设置的160HU值时计算机自动曝光。结果:经静脉团注造影剂后,当靶血管内造影剂达到阈值时对其作连续多层扫描,将扫描数据进行三维图像处理.得到清晰的心脏血管的三维图像。结论:复杂先心病3DCTA的检查是一种安全、方便、图像清晰逼真、价格低廉且患者无痛苦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升主动脉长度与最大直径对主动脉夹层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21年4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进行检查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TAAD)66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均进行CTA,将ATAAD发病的13例设为试验组;升主动脉最大直径≥40mm的14例患者设为对照一组;升主动脉最大直径<40mm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二组。对三组的升主动脉长度、最大直径进行对比同时进行ROC曲线的评估,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升主动脉长度和最大直径对主动脉夹层的相关性和对疾病预测效果。结果 分析三组患者的升主动脉最大直径数据发现,对照二组患者的数据明显小于对照一组和试验组,数据存在明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三组患者的升主动脉长度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对照二组<对照一组<试验组,对照一组、对照二组以及试验组两两之间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算ROC曲线下面积发现,升主动脉长度ROC曲线面积为0.887,升主动脉最大直径ROC...  相似文献   
10.
严吉来 《中外医疗》2009,28(35):184-184
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CT.MSCT)的出现,是CT技术革命性的进步;它的应用优势与应用前景深得广大临床所认可。要想获取良好的MSCT影像质量,必须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其中应用MSCT后处理功能来提供优质图像比较关键。图像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对CT图像的评价和对疾病的准确检出率。笔者多年从事CT扫描工作,有着多年应用MSCT的经验,为了获取高质量的后处理图像,现从前期准备、扫描技术、软件正确使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