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4篇
  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39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3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23篇
肿瘤学   8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和肺功能正常人群气道上皮中杯状细胞和粘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讨两者间关系及与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因孤立性肺结节行病灶切除术患者38例,分为COPD组18例,正常肺功能组20例.取病灶远端正常段支气管组织制备石蜡切片,AB/PAS特殊染色法检测两组个体气道上皮细胞中杯状细胞含量,免疫组化法测定切片中粘蛋白MUC5AC表达量.结果图像分析显示,与正常肺功能组比较,COPD患者气道上皮中杯状细胞数目明显增加,两组间杯状细胞阳性率和强阳性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COPD组粘蛋白表达量也有显著增加,两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但强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COPD患者存在杯状细胞的异常增生和粘蛋白过度表达,上皮中粘蛋白的表达部位与杯状细胞形态基本一致,提示粘蛋白的表达增加可能源于杯状细胞数目的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系列模型,探讨早期不同阶段炎症细胞浸润的特点.方法混合烟雾吸入法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形成的系列发展模型;HE染色观察不同阶段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并进行半定量评分.光镜下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外周血炎症细胞计数和分类,生化测定肺组织和外周血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活性.结果随着烟雾刺激时间的增加,大鼠气道炎症病损逐渐加重,至第7周形成慢性支气管炎典型病理变化,BALF中炎症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呈增加趋势(P<0.05),与气道病理变化呈正相关.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在1周时处于较高水平(P<0.05),以后则保持一低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肺组织MPO活性呈逐渐增加趋势,与气道病理变化呈正相关(P<0.01).结论混合烟雾吸入法大鼠模型用于研究慢性支气管炎炎症的发生发展简便、可靠;半定量分析的形态学评价为其提供了更客观的方法.大鼠慢性支气管炎形成过程早期,支气管管腔内炎症细胞类型符合慢性炎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病毒E1A基因对吸烟所致肺泡上皮细胞IL-8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腺病毒E1A基因转染肺泡上皮细胞(A549细胞),经G418筛选、Western blot鉴定E1A阳性表达A549细胞单克隆,不同浓度的香烟提取物(CSE)活化,测定细胞IL-8 mRNA表达和上清液中IL-8浓度.结果与未转染和对照质粒转染A549细胞相比较,经CSE活化后E1A阳性表达A549细胞IL-8mRNA表达和蛋白释放显著增加.结论腺病毒E1A基因显著增加吸烟所致的肺泡上皮细胞IL-8表达,提示腺病毒潜伏感染可能通过放大吸烟所致的气道炎症反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月经相关肺部疾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及最新诊疗进展. 方法回顾性分析.结果月经相关肺部疾病主要有月经性气胸、月经性咯血和月经相关哮喘,其病情演变与月经周期相关.发病机制不清,可通过改变月经周期达到治疗目的.结论月经相关肺部疾病有其特殊表现,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实验为一前瞻性随机化对照研究,以高剂量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常规剂量表阿霉素-丝裂霉素-顺铂作比较,初治非小细胞肺癌(NSCLC),评价其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治疗NSCLC共40例.分高剂量组和常规剂量组(A、B)各2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26例),Ⅲa期4例,Ⅲb期17例,Ⅳ期19例.全部为初治病人.结果高剂量组(A)总有效率(65%)高于常规剂量组(B)(45%),中位缓解期A组3.1个月,B组2.2个月;中位生存期A组8.7个月,B组7.1个月.表阿霉素的剂量限制毒性为心脏毒性和骨髓抑制,心脏毒性发生率A、B两组均为5%(1例),骨髓抑制A组较B组稍高,白细胞下降率各为65.0%和55.0%.结论高剂量表阿霉素为主的联合化疗治疗NSCLC的有效率比常规剂量组高,毒性相似,可以耐受,是值得推荐的高效低毒的一种给药途径.  相似文献   
6.
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哮喘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评价喘可治注射液治疗哮喘的有效性、安全性及作用机制。方法: 62例哮喘病人分 2组,喘可治组使用喘可治注射液 (4mL·次 -1,qd),对照组使用相同剂量的安慰剂;疗程共 4wk。2组病人治疗前后行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心电图及细胞因子检测。结果:治疗后 2组日间症状评分(1. 30±s0. 20)分vs(0. 50±0. 10)分、夜间憋醒次数(1. 10±0. 20)次vs(0. 40±0. 20 )次及沙丁胺醇减少喷数(1. 40±0. 20)次vs(0. 60±0. 10 )次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 2组肺功能较治疗前均有非常显著改善 (P<0. 01); 2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意义(P<0. 01)。治疗后 2组病人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明显异常。喘可治组使Th1 /Th2细胞因子比值提高 15. 3±1. 3,对照组仅提高 9. 2±1. 0, 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 (P<0.01)。结论 :喘可治注射液是治疗哮喘有效、安全的中药制剂,它可能是通过调整Th1 /Th2平衡发挥疗效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胸部影像学、病原学和病理改变的认识。方法对1例经病理证实的侵袭性肺曲霉病患者的职业、临床表现、胸部X线、CT、气管镜和病理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典型的影像学检查显示胸膜下单发或多发结节状或斑片状阴影,并呈动态变化。GM试验用于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具快速灵敏的特点;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病理可见由大小规范,呈两分叉(Y形)的分隔菌丝引起的特征性的血管侵害,也可以表现为局限性肉芽肿或广泛化脓性肺炎。结论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非常复杂,在诊断中需要综合患者的各种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放射学、血清学检查和病理)。  相似文献   
8.
肺吸虫病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肺吸虫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分析 2 1例肺吸虫病患者临床表现 ,以及砒喹酮治疗对血嗜酸细胞和IgE的影响。结果 胸部X线表现按发生率高低依次为胸腔积液 ( 81 0 % )、液气胸 ( 2 8 6% )、结节影 ( 2 3 8% )、斑片影 ( 2 3 8% )、隧道影 ( 14 3 % )和节段性肺不张、空洞、纵隔淋巴结肿大 (均为 4 8% )。吡喹酮治疗 1周后 ,嗜酸细胞百分比明显下降 (P <0 0 5 ) ,而嗜酸细胞绝对计数和白细胞计数却无明显下降。同治疗痊愈患者比较 ,吡喹酮总用量及血沉与复发有关。结论 吡喹酮治疗肺吸虫病总剂量不足者易复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患者外周血组蛋白去乙酰化酶9 (Histone Deacetylase 9,HDAC9)的表达特征及其与Th2、Th17、调节性T细胞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上海瑞金医院呼吸科47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分为间歇期哮喘组、轻度哮喘组和中重度哮喘组,各组均行肺功能检查和哮喘控制问卷调查哮喘控制情况.并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健康对照组.通过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Trizol法抽提RNA,采用荧光实时定量方法检测转录因子GATA3、IL-4、HDAC9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血浆中Th17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IL-17以及调节性T细胞分泌的主要细胞因子——转化生长因子( TGF)-β表达水平.结果 哮喘组PBMCs中GATA3、IL-4mRNA总体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28.12±7.57、743.6±312.8高于健康对照组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6±0.22、0.7±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值分别为16.00和37.00,P <0.01),HDAC9 mRNA在间歇期、轻度、中重度哮喘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20±0.50、89.6±18.0和323.0±65.3,呈逐渐上升趋势,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1.32,P<0.05).同时,哮喘患者总体血浆细胞因子IL-17表达水平为83±55,高于健康对照组的34±22(U=153.50,P<0.01),而TGF-β表达水平下降趋势,组间无统计学差异.HDAC9 mRNA表达水平与GATA3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 =0.482,P<0.05),与IL-4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r=0.432,P<0.05),与IL-17水平呈现正相关(r=0.538,P<0.05),与TGF-β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417,P<0.05).在中重度哮喘患者中,HDAC9mRNA水平与肺功能FEV1占预计值%呈负相关(r=-0.657,P<0.05).结论 哮喘患者PBMCs中HDAC9mRNA表达水平随病情严重程度逐渐升高,其升高不仅与哮喘发病相关的Th2细胞特征性转录因子GATA3、细胞因子IL-4 mRNA表达水平以及Th17、Treg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密切相关,且与哮喘患者FEV1占预计值%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糖皮质激素对哮喘炎性基因的调节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哮喘是以多种炎性基因过度表达或异常表达为特征的慢性炎症。这些炎性基因包括细胞因子基因 [白细胞介素 4(IL 4 )、5、13、粒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 CSF) ]、炎性酶基因 [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环氧合酶 (COX 2 ) ]、趋化因子基因 [嗜酸细胞活化因子 (eoxtain) ]、粘附因子基因 [细胞间粘附因子 (ICAM 1)和受体基因 (IL 2R)、速激肽 (NK)受体 ]等。糖皮质激素是用于哮喘的首要抗炎药物 ,它可作用于大多数炎细胞和结构细胞 ,尤其是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下调气道上皮细胞表达炎性基因 ,但迄今为止 ,糖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