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究深圳地区女性HIV合并宫颈HPV感染的现状及临床干预效果。方法以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2月1日期间在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爱心门诊就诊、HIV阳性的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同期在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的HIV阴性女性作为对照,两组各选550例,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行宫颈相关检测、免疫细胞和HIV病毒载量测定,统计HPV感染现状,对HPV感染率与CD4^+水平与HIV病毒RNA定量相关性进行分析。将HIV阳性合并感染HR-HPV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抗HIV病毒治疗,另一组不进行任何治疗,对HIV阴性但HPV感染阳性的患者分为四组,A组采用重组人干扰素a2b乳膏+保妇康栓治疗,B组采用阴道干扰凝胶治疗,C组采用阴道保妇康栓治疗,D组不给于任何治疗,3疗程后,分别在停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HPV定性及定量检查和LCT检测,评估疗效差别。结果 HIV阳性患者的HPV感染率、HR-HPV感染率、多重HPV感染、细胞学异常发生率和其他阴道疾病感染率显著高于HIV阴性患者,同时HIV阳性组的宫颈病变率和病变分期与HIV阴性患者组别之间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均P<0.05);HIV阳性合并HR-HPV感染组的CD4^+细胞数和CD4^+/CD8^+显著低于未合并HR-HPV感染组, HIV病毒载量显著高于未合并HR-HPV感染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的好转率优于其他三组,B组和C组的好转率优于D组,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在HIV阳性合并HR-HPV中采用抗病毒治疗组在术后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HR-HPV感染率、多重感染、自然转归细胞学异常均显著优于未抗HIV治疗组别,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IV病毒感染能够增加HR-HPV的感染机率,在此类患者的治疗上应该增加抗病毒治疗,同时在HPV感染的治疗上应该提倡联合用药的方式,对于疾病的转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Binl—b蛋白及其mRNA在少弱精子症模型大鼠附睾中的表达,探讨Binl—b在病理状态下附睾中表达的改变。方法:取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模型组给予雷公藤(10mg/ kg/d)灌胃,连用8W成少弱精子症模型;对照组给予1%羧甲基纤维钠混悬液灌胃。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Binl—b蛋白和Binl—bmRNA在两组大鼠附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Binl—b蛋白表达于对照组、模型组大鼠的附睾管腔上皮、主细胞、基细胞,但在模型组中表达明显增强(P<0.01)。Binl—bmRNA表达于模型组、对照组附睾管腔上皮、主细胞、基细胞,但其在模型组中的表达明显增强(P<0.01)。结论:Binl—b蛋白及其mRNA在少弱精子症大鼠附睾内表达较正常大鼠明显增强,提示Binl—b可能是病理状态下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内源性防御分子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孕妇地中海贫血外周血细胞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 819例在我院产前检查的孕妇,分析外周血红细胞(RBC)、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平均血红细胞体积(MCV)等指标,根据血常规结果分3组:Ⅰ组692例:Hb<100 g/L、MCV<79 fl、MCH<27 pg;Ⅱ组1501例:Hb<100g/L、MCV≥79 fl、MCH≥27 pg;对照组:4 626例:Hb>100、MCV≥79 fl、MCH≥27 pg,以基因诊断作为地贫诊断金标准。结果Ⅰ组的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明显均低于Ⅱ组及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及Ⅱ组血红蛋白浓度(Hb)无明显差异(P>0.05),I组血红蛋白浓度(Hb)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应用MCV及MCH筛查地贫的敏感性96.03%,特异性97.42%,准确度96.99%。结论地中海贫血具有外周血MCV、MCH降低特点,可作为地中海贫血筛查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阳性女性患者宫颈高危型人乳头病毒(HR-HPV)感染情况以及子宫颈细胞学筛查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9月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爱心门诊就诊的HIV阳性女性患者206例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妇科门诊行宫颈癌筛查的HIV阴性患者20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行宫颈HPV检测及子宫颈液基薄层细胞涂片检查(LCT),观察两组患者宫颈HR-HP感染情况及LCT异常情况,并对观察组患者免疫功能指标予以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HR-HPV感染率为33.50%,同对照组16.5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LCT阳性率为87.86%,同对照组49.5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HR-HPV感染患者CD8~+细胞数与未感染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细胞数及CD4~+/CD8~+较未感染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IV阳性女性HR-HPV感染概率较大,LCT阳性检出率更高,宫颈上皮病变及恶性病变发生风险较大;HIV阳性患者感染HR-HPV同CD4~+细胞数及CD4~+/CD8~+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5.
王瑞  王淼  陈丽云  万建玉 《现代医院》2014,(12):149-150
目的了解深圳孕妇艾滋病感染现状,并分析母婴阻断干预效果,为预防艾滋病传播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行母婴阻断的38例艾滋病感染患者为对象,统计感染者基本资料。新生儿18月后,予以抗体检测确诊。结果本组艾滋病阳性率为0.0063%。自愿终止妊娠4例(10.53%),分娩34例(89.47%)。母婴接受药物干预31例(91.18%)。25例新生儿完成18个月完整随访,尚未发现阳性者。结论对感染HIV孕妇行综合母婴干预,可以有效降低新生儿HIV感染,有利于防止艾滋病传播,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含服联合阴道给药对稽留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3-11月收治的96例稽留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口服;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含服联合阴道给药;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组织物排出情况、清官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完全流产率为7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完全流产率、失败率和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含服及阴道给药配伍口服米非司酮,使两种药物血药峰值时间更接近,作用更强,可获得更好的临床效果,完全流产率高,不良反应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HBV)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服用替诺福韦阻断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根据干预方案将2012年1月—2015年5月于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116例HBV高载量孕妇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42例),观察组患者从孕28周开始口服替诺福韦治疗直至妊娠结束,对照组患者在妊娠期未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结果入组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7.69±0.54)log~(10)copies/mL和(7.57±0.48)log~(10)copies/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HBV-DNA水平分别为(3.81±0.95)log~(10)copies/mL和(7.73±0.52)log~(10)copies/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新生儿血清HBV-DNA阳性率分别为0.00%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HBsAg阳性率分别为4.05%和16.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有4例患者在抗病毒治疗过程中出现药物不良反应,2例患者表现为轻微恶心、呕吐,1例患者表现为失眠、疲劳、头晕、乏力,1例患者血清肌酐升高,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1%。结论 HBV高载量孕妇孕晚期服用替诺福韦的疗效良好,其可有效阻断HBV母婴传播,并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